在進行網頁抓取(Web Scraping)時,請求頭(HTTP Header)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請求頭中包含了用戶代理(User Agent)、cookie、referer等信息。這些信息不但可以用於發送請求,也可以影響到伺服器的應答結果。在本文中,我們將從多個角度去探討HTTP協議、擁有HTTP請求頭的重要性,並給出Python語言的實例代碼。
一、HTTP協議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一個應用層協議,用於在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之間傳遞數據。HTTP的主要特點是無狀態,即Http請求與Http響應是相互獨立的,每一個請求都要完整的附上相關的內容,伺服器處理完客戶端發送的請求之後,不會保留任何狀態信息。這使得HTTP協議不適用於需要在多個請求之間維護信息的Web應用程序,如各種銀行系統、購物系統等。
二、爬蟲如何「模擬」請求
在進行網頁抓取時,我們需要將Web服務端的內容爬取下來,類似於我們在瀏覽器中輸入網頁地址,按下回車鍵,就可以得到網頁的源碼。那麼,如何模擬自己在瀏覽器中輸入網頁地址,以便得到Web服務端的內容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HTTP請求的模擬方法。
我們通常採用Python的requests模塊發送HTTP請求。以下是Python語言示例代碼: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www.example.com'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rint(response.text)
在上述代碼中,我們首先導入了Python的requests模塊,並提供了要抓取的網頁URL。最後的print語句用於列印請求到的內容。這個例子中,請求操作的目標是url所對應的「www.example.com」這個網站的HTML頁面,並將該HTML頁面返回到本地化處理。相當於我們在瀏覽器中輸入了網頁地址,按下回車鍵,就可以得到HTML源碼。
一般來說,簡單的HTTP請求並不需要太多的參數,上述代碼可以滿足大多數的需求。但隨著爬蟲技術的不斷演進,新的爬蟲技術的滋生,爬蟲工程師會越來越頻繁地模仿請求,甚至按照自己的需求構造請求報文。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不小心觸發服務端的安全防範措施,甚至被封禁IP,這時候「模擬請求」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三、模擬請求的關鍵請求頭信息
在模擬請求時,我們通常需要構造HTTP報文,同時在HTTP報文的頭信息中加入必要的請求頭信息,來模擬真實用戶的請求效果。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HTTP頭信息中最為常用的幾個欄位。
1. User-Agent
在模擬請求時,使用User-Agent可以用於設置當前請求的瀏覽器類型,以及操作系統信息,目的是讓對方伺服器認為你是一個普通用戶,最終讓你直接獲取最終頁面的內容。在上方Python代碼示例中,我們並沒有加入請求頭信息,此時requests默認的User-Agent可能會被伺服器認為是爬蟲,無法返回HTML內容。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自定義User-Agent。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requests my_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7.0.4280.88 Safari/537.36' } url = 'http://www.example.com'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my_headers) print(response.text)
2. Referer
Referer是HTTP頭信息中一個相對比較少見但是常用的欄位。它通常用於標識本次請求的上一個頁面的地址,可以用於模擬用戶的真實請求方式。代碼示例如下:
import requests my_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7.0.4280.88 Safari/537.36', 'Referer': 'http://www.example.com' } url = 'http://www.example.com'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my_headers) print(response.text)
3. cookie
Cookie是Web伺服器存儲在客戶端的一段文本信息,例如我們登錄之後,伺服器會為我們設置一個唯一的Cookie並且下發到客戶端,接下來,我們再訪問其他的頁面,如購物車、賬號信息等就使用這個Cookie來驗證你的登錄信息,完成登錄狀態保持。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requests my_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7.0.4280.88 Safari/537.36', 'Cookie': 'id=123;type=user' } url = 'http://www.example.com'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my_headers) print(response.text)
通過上述的示例代碼,我們將了解到請求頭信息中一些關鍵的參數,例如User-Agent、Referer以及Cookie等。這些參數可以幫助我們模擬真實用戶請求的方式,同時避免伺服器對我們的攔截,這對於進行網路爬蟲來說非常重要。
四、HTTP請求頭參數獲取和重複設置
在進行網路爬蟲時,我們不可能手動複製粘貼上述頭信息,每次都進行設置,這樣會極大降低爬取效率。因此,我們通常會事先構造好常用請求頭信息,每次進行網路爬蟲時,直接調用該請求頭數據進行網路請求,避免重複操作。Python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requests headers = { '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7.0.4280.88 Safari/537.36', 'Referer': 'http://www.example.com', 'Cookie': 'id=123; type=user' } def request(): url = 'http://www.example.com' return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response = request() print(response.text)
如上述示例代碼所示,我們構造了常用HTTP頭信息,並在函數內使用requests庫直接調用即可完成網路爬取操作。可以看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反覆添加HTTP頭信息,加快請求速度和爬蟲效率。
五、總結
在進行網路爬蟲時,HTTP請求頭信息的作用尤為重要。通過請求頭信息,我們可以幫助模擬真實用戶請求行為,防止被反爬。在本文中,我們從HTTP協議、模擬請求方法和請求頭信息作用三個方面進行了說明,並提供了Python示例代碼,以便讀者理解HTTP請求頭信息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原創文章,作者:YELSR,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7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