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幀結構簡介
LTE網路中的幀結構是由多個子幀和時隙構成的。每個子幀由14個符號組成,符號的長度為0.5ms。每個符號中又包含7個資源塊,一個資源塊可以傳輸12個子載波。一個子幀的持續時間為1ms,包含14個符號,每個符號持續時間為0.0714ms。一個時隙的持續時間為0.5ms,包含2個子幀。一個頻帶可以被分為多個子載波,每個子載波的頻率間隔為15kHz。
LTE網路中有兩種不同的幀格式:1ms幀和0.5ms幀。1ms幀和0.5ms幀都是由10個子幀組成,但是1ms幀由10個長度為0.1ms的子幀組成,而0.5ms幀由20個長度為0.5ms的子幀組成。因此,0.5ms幀中的一個時隙的持續時間為0.5ms,而1ms幀中的一個時隙的持續時間為1ms。
二、幀結構解析
幀結構可以分為三部分:控制信道、數據信道和預留信道。
1. 控制信道
控制信道是用來傳輸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主要包括調度和管理信息。調度信息用來告訴UE可以接收哪些資源塊,而管理信息用來告訴UE如何完成連接等任務。
控制信道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用來傳輸下行控制信息。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用來傳輸上行控制信息。
-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用來傳輸隨機接入和廣播消息等控制信息。
2. 數據信道
數據信道用來傳輸用戶數據。數據信道又可以分為下行數據信道和上行數據信道。
下行數據信道包括:
-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用來傳輸下行用戶數據。
- 物理廣播信道(PBCH):用來傳輸廣播信息。
- 物理多播信道(PMCH):用來傳輸多播消息。
上行數據信道包括:
-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用來傳輸上行用戶數據。
- 物理快速控制信道(PHICH):用來傳輸上行調度、確認和移位等信息。
3. 預留信道
預留信道用來傳輸一些未使用或者保留的信息。
三、相關參數
LTE幀結構中的一些重要參數包括:
- 子幀:14個OFDM符號(0.5ms)。
- 符號:7個資源塊,每個資源塊包含12個子載波。
- 時隙:2個子幀(0.5ms)。
- 1ms幀:10個子幀,其中除去最後3個子幀作為控制域,前7個子幀用作下行和上行數據。
- 0.5ms幀:20個子幀,其中1、6、11、16個子幀作為下行PDCCH,2、7、12、17個子幀作為上行PDCCH,其他子幀用作下行和上行數據。
四、代碼示例
void lte_frame_structure() { int num_subframe = 10; int num_symbol = 14; int num_rb = 7; int num_carrier = 12; int frame_length = num_subframe * num_symbol; int symbol_length = num_rb * num_carrier; printf("LTE幀結構:\n"); printf("子幀長度:%d符號\n", num_symbol); printf("符號長度:%d個資源塊\n", num_rb); printf("時隙長度:%dms\n", frame_length); printf("1ms幀長度:%dms\n", num_subframe); printf("0.5ms幀長度:%dms\n", num_subframe/2); }
五、總結
本文詳細介紹了LTE網路中幀結構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時,還介紹了一些與幀結構相關的參數,並給出了相應的代碼示例,希望對讀者理解LTE幀結構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CXNXW,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7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