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算機中的時間表示
計算機中使用的時間表示是指UNIX時間(也稱作Unix timestamp,Unix時間戳)或POSIX時間,採用一個32位或64位的整數表示自1970年1月1日0時0分0秒(UTC/GMT的午夜時刻)以來的秒數,換算為當前的日期和時間。
最常見的表述格式是十進位表示,在應用程序中,使用time函數獲取當前時間,使用ctime函數將時間轉換為字元串格式,例如: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t main() { time_t now = time(NULL); printf("Now is: %s", ctime(&now)); return 0; }
二、計算機時間和現實時間的誤差
由於計算機的時鐘晶體精度限制,加上計算機時間和現實時間之間的同步差異,計算機時間不能完全精確地與現實時間對應,會產生時間誤差。
為了彌補這種時間誤差,操作系統會定期進行時鐘校準,Linux系統中默認使用NTP協議獲取網路上的時間伺服器同步時間,而Windows系統則使用本地的時間服務或者通過Internet同步時間。
我們可以使用ntpdate命令手動同步時間:
$ sudo ntpdate ntp.ntsc.ac.cn
三、時區的概念和實現
時區是指地球上劃分的24個區域,每個區域的經度跨度為15度,對應的時差為1小時,從格林威治時間(GMT)開始計算,向東為正,向西為負。
計算機操作系統中,時區信息通常儲存在系統文件中,Linux系統中的時區文件位於/etc/localtime,Windows系統中由系統註冊表記錄。
我們可以使用date命令查看當前時區的日期和時間:
$ date Thu Jan 14 18:26:11 CST 2021
四、計算機中常見的時間單位
計算機中常見的時間單位有:
– 毫秒:1秒=1000毫秒(ms)
– 微秒:1秒=1000000微秒(μs)
– 納秒:1秒=1000000000納秒(ns)
在編程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時間單位的精度和選擇,避免因時間單位錯誤而產生的誤差。
五、計算機中的時間處理
在應用程序中,我們通常需要對時間進行處理、轉換和比較,常見的時間處理操作包括加減、比較、格式化、解析等。
在C/C++中,可以使用time.h庫提供的函數來進行時間處理,例如: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t main() { // 獲取當前時間 time_t now = time(NULL); // 時間加上100秒 time_t future = now + 100; printf("Now is: %s\n", ctime(&now)); printf("100 seconds later: %s\n", ctime(&future)); // 判斷當前時間是否早於未來時間 if (difftime(future, now) > 0) { printf("Future is later than now.\n"); } return 0; }
原創文章,作者:IENRU,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7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