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一種高性能的I/O傳輸機制,是一種用於實時數據訪問和數據傳輸的操作系統網路協議,與TCP/IP不同。RDMA專門針對高速網路上頻繁、大量、低延遲的數據傳輸場景,關注的是數據傳輸效率和延遲,是網路I/O在高性能計算(HPC)和數據中心(DC)中的重要技術。
一、RDMA的原理和特點
RDMA用於實現數據快速傳輸,與TCP/IP不同,RDMA把普通網路傳輸中的一系列數據包傳輸操作整合起來,直接訪問內存地址。RDMA可以繞開操作系統協議棧,將數據直接從發送端的內存,通過網路適配卡(NIC),發送到接收端對應的內存中,省去了大量的CPU處理時間,大大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
RDMA的優點在於其低延遲和高吞吐量,以及範圍內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 CPU 利用率。 RDMA技術可以顯著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提高效率,實現更快、更可靠的數據傳輸。
RDMA還具有子母網之間的互操作性,這意味著可以在不同類型的網路之間使用RDMA。多個子網直接訪問相同的內存塊,可以提高網路的傳輸能力。
二、RDMA的應用範圍
RDMA技術在高性能計算、數據中心、存儲領域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1.高性能計算
在高性能計算中,RDMA技術可以提高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的性能,例如科學計算、模擬、氣象預測等。在這些應用程序中,數據的傳輸速度非常重要,RDMA可以提高數據傳輸的速度,並減少運算時間。
2.存儲
在存儲領域中,RDMA可以增加存儲系統的吞吐量和性能,使數據傳輸更加快速。
3.虛擬化
虛擬化環境下,RDMA支持快速和高效的I/O操作,提高虛擬網路和存儲性能。RDMA技術還可以防止虛擬網路中的I/O資源競爭,並且可以提供共享塊存儲和SDN等虛擬化架構上的高效數據中心互聯。
三、RDMA的實現方式
RDMA有多種實現方式,常見的有IB(InfiniBand)、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和iWARP(Internet Wide Area RDMA Protocol)等。
1.IB(InfiniBand)
IB是一種高速網路技術,專門用於高性能計算和大規模數據中心。IB以點對點互連的方式實現高速和低延遲的I/O傳輸。由於它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IB常用於超算、大規模Hadoop集群、高頻交易等應用場景。
2.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
RoCE可以在常見的乙太網(Ethernet)網路中實現RDMA技術。它通過在乙太網幀頭中添加自己的L2和L3頭,來實現RDMA轉發。RoCE可以使用多種協議,包括IPv4 /v6,TCP /UDP和 IB。
3.iWARP(Internet Wide Area RDMA Protocol)
iWARP是適用於乙太網的一種RDMA技術。它使用TCP/IP協議棧,並通過引入新的網路層和傳輸層協議來實現RDMA傳輸。iWARP可用於跨越廣域網的RDMA,可為遠程距離數據傳輸提供快速和高效的解決方案。
四、RDMA的代碼示例
下面是一個基於RoCE協議實現的RDMA代碼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nfiniband/verbs.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ibv_device **dev_list; int num_devices, i; // 獲取本地的 RDMA 設備列表 dev_list = ibv_get_device_list(&num_devices); if (!dev_list)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get device list\n"); return 1; } // 遍歷 RDMA 設備列表 for (i = 0; i < num_devices; ++i) { const char *dev_name; // 獲取設備名稱 dev_name = ibv_get_device_name(dev_list[i]); printf("RDMA device %d: %s\n", i, dev_name); } ibv_free_device_list(dev_list); return 0; }
這個示常式序獲取本機上的RDMA設備列表,並輸出每個設備的名稱。
原創文章,作者:MHTFI,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6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