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ctor是C++ STL庫中非常常用的容器之一,它的特點是動態分配內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動擴容。而二維數組則是一個由多個一維數組組成的數組,可以看成是一個表格,具有行列的性質。在本文中,我們將結合vector和二維數組的特點,對vector二維數組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創建vector二維數組
vector二維數組是一個元素也為vector的一維數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vector的構造函數和push_back()函數來創建vector二維數組。
1、使用構造函數創建
vector<vector<int>> matrix(m, vector<int>(n));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了vector的構造函數,它可以指定vector的大小和默認值,第一個參數是行數m,第二個參數是一個vector,代表一行,第二個參數的大小是列數n。這樣我們就創建了一個大小為m * n的vector二維數組。
2、使用push_back()函數動態添加元素
vector<vector<int>> matrix; for(int i = 0; i < m; i++){ vector<int> row; for(int j = 0; j < n; j++){ row.push_back(0); } matrix.push_back(row); }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了vector的push_back()函數,首先我們創建了一個空的vector二維數組matrix,然後通過for循環逐行逐列添加元素。在添加一行元素時,我們創建了一個空的vector row,並通過for循環向其中逐個添加元素0。最後將row添加到matrix中,就完成了一行的添加。重複該操作m次,則可得到一個大小為m * n的vector二維數組。
二、訪問vector二維數組中的元素
由於vector二維數組本質上是一個普通的二維數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雙重循環來訪問其中的元素。
1、使用下標訪問元素
for(int i = 0; i < m; i++){ for(int j = 0; j < n; j++){ matrix[i][j] = i * j; } }
上述代碼中,我們通過雙重循環將矩陣中的元素初始化為其坐標的乘積。這裡使用了vector二維數組的下標訪問方法,類似於普通的二維數組。
2、使用迭代器訪問元素
for(vector<vector<int>>::iterator it = matrix.begin(); it != matrix.end(); it++){ for(vector<int>::iterator jt = (*it).begin(); jt != (*it).end(); jt++){ *jt = 1; } }
上述代碼中,我們通過雙重for循環,使用迭代器訪問vector二維數組中的元素。需要注意的是,二維數組的每個元素都是vector類型,因此外層循環的迭代器類型為vector<vector>::iterator,而內層循環的迭代器類型為vector::iterator。
三、vector二維數組的一些常用操作
1、插入一行或一列
vector<int> new_row(n, 0); matrix.insert(matrix.begin() + pos, new_row); //插入一行 for(int i = 0; i < m; i++){ matrix[i].insert(matrix[i].begin() + pos, 0); //插入一列 }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了vector的insert()函數來插入一行或一列,參數中需要指定位置和插入的元素。
2、刪除一行或一列
matrix.erase(matrix.begin() + pos); //刪除一行 for(int i = 0; i < m; i++){ matrix[i].erase(matrix[i].begin() + pos); //刪除一列 }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了vector的erase()函數來刪除一行或一列,參數中需要指定位置。
3、獲取行數和列數
int m = matrix.size(); //獲取行數 if(m > 0){ int n = matrix[0].size(); //獲取列數 }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了vector的size()函數來獲取行數和列數。需要注意的是,由於vector二維數組中的每行都是一個vector,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任意一行來獲取列數。
原創文章,作者:SJPZJ,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6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