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i2c_slave?
i2c_slave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之間通訊的串列通訊協議,也被稱為I2C匯流排。I2C匯流排支持多個從站設備的共享,從而可以處理大量通訊任務,減少了主控設備的壓力。I2C匯流排可以與其他通訊介面兼容,應用廣泛,包括進行感測器的數據採集、調節顯示的亮度、控制智能電機等等。
二、i2c_slave的工作原理
在i2c_slave的通訊協議中,從站設備被動等待主控設備的命令,當收到指令後,從站設備根據指令返回所需的數據。i2c_slave是半雙工通訊,數據只能單向傳輸,也就是說,在傳幀的過程中,時序必須要考慮,從而確保數據傳輸的正確性。
i2c_slave中的設備可以分為主控設備和從站設備兩種:
主控設備:主控設備負責向從站設備發送指令並接收從站設備返回的數據。
從站設備:從站設備負責接收主控設備的指令並響應主控設備的數據請求。
三、i2c_slave的硬體介面實現
在Arduino平台上,i2c_slave的實現需要通過Wire庫來實現,具體代碼如下:
#include #define DEVICE_ADDRESS 0x03 //從站設備的I2C地址 void setup() { Wire.begin(DEVICE_ADDRESS); //初始化從站設備地址 Wire.onRequest(requestEvent); //註冊請求數據事件 Wire.onReceive(receiveEvent); //註冊接收數據事件 } void loop() { delay(100); } void receiveEvent(int numBytes) { while (Wire.available()) { char c = Wire.read(); //在這裡要處理接收到的數據 } } void requestEvent() { //在這裡要處理髮送數據請求 }
四、i2c_slave的數據傳輸實現
i2c_slave的數據傳輸需要通過兩個事件函數來完成,onReceive和onRequest。當主控設備發送數據時,從站設備的onReceive事件響應函數將會被觸發,從主控設備接收數據,當主控設備發起讀取數據時,從站設備的onRequest事件響應函數將會被觸發,從主控設備發送數據,具體代碼如下:
#define BUFFER_SIZE 10 //定義緩衝區大小 byte data[BUFFER_SIZE]; //定義緩衝區 //onReceive 事件響應函數 void receiveEvent(int numBytes) { int received = 0; while (Wire.available()) { if (received < BUFFER_SIZE) { data[received++] = Wire.read(); //讀取數據 } else { Wire.read(); //丟棄超過緩衝區大小的數據 } } } //onRequest 事件響應函數 void requestEvent() { Wire.write(data, BUFFER_SIZE); //發送數據 }
五、i2c_slave的通訊協議規範
i2c_slave的設備通訊協議需要遵循以下規範:
1.每次寫入數據的位元組數不能超過緩衝區大小。
2.在處理接收到的數據時,需要對超過緩衝區大小的數據進行丟棄。
3.從站設備發送數據時,需要保證緩衝區中的數據已經準備好了。
4.從站設備響應請求時,應該保證向主控設備發送的數據格式是正確的。
5.主控設備和從站設備之間的通訊協議需要事先明確。
最後,開發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具體的硬體環境,對i2c_slave的應用進行更加深入的開發和探究。
原創文章,作者:BWISY,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6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