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編是根據歷史,從6.48版本開始講述各版本的主流英雄,如果有興趣可以點擊頭像翻看之前的文章。
第四章:三核時代與群雄逐鹿
英雄十八:寒夜冷光:born to dps——黑暗遊俠,昵稱:小黑。
古今差異:小黑的技能在DOTA1時代改變並不算太大,DOTA2重做了小黑的光環技能。
當小黑開始逐漸從猴子,幽鬼(當時的先鋒盾散失GANK型幽鬼)們身上奪取注意力的標誌,依稀記得是當時是由一場的娛樂對局中“主光環副黃點有大點大暴力小黑”開始的。
那只是一場路人賽,不過兩邊都是職業選手。當時,敵方的打法思路還是“消耗流”,保的後期是當時出場率一直不錯的菊花豬。黑暗遊俠坐鎮中路,黃點與三技能光環對點的小黑從3級之後就開始形成了補刀上的絕對統治,前期一直沒被抓過(當時主題是賴線發育),在英雄等級達7級之後,第一件大件竟然是支配頭盔(這個出裝思路主宰了多久的路人啊)。
之後的劇情是戲劇性的讓人耳目一新的。當人們的思路還局限在:“選一個對方很難抓死的,後期很討厭人的英雄,拖到後期,贏下來”廣大DOTA玩家們,從48時代形成的,以“十個火槍九個菜”為代表的,對遠程英雄無可操作性無保命能力的遠程DPS存在固有的偏見,人們甚至沒有能去跳出主流的思想,去意識到:DOTA,該屬於DPS們了。
隨後,小黑在不到20分鐘,假腿,支配,夜叉之後,開始參團作戰,並且顯示出遠遠超過對方同等裝備水平(相位先鋒盾挑戰配件)的菊花豬的作戰能力。遠遠地超過哦。當時的消耗式團戰,沒有突進,不依靠爆發,幾乎沒有任何方式可以威脅到在後排猥瑣輸出的小黑,她只需要再保障自己位置安全的前提下,射擊射程內最有戰略意義的目標。紅血英雄→半血英雄→滿血英雄→防禦塔→小兵。雖然不靈活,雖然不惹人注目,但是她一直在貢獻傷害,無法忽視的傷害。 30分鐘左右,黑暗遊俠在幾次團戰中殺的風生水起之後,就直接推上了高地。如果這是幽鬼或是猴子,對高地建築將不會有太大的衝擊,還會給對方留下翻盤慢慢發育機會。可是這是一位遠程DPS,每一件裝備的積累,對團戰或對防禦塔,有同樣的震懾力。
自那以後,黑暗遊俠漸漸地被各戰隊開發,儼然成為了戰場的主流,直至無限風騷。
小結:
黑暗遊俠優勢:
①線上強勢,光環對於攻擊力的提升,無論用於補刀發育或是點射磨血都有很好的作用。
②分路靈活,既能在單人對線中佔到優勢,也配合隊友,成為強大的線上組合,就算走中也不在話下,不遜任何中單英雄,這樣就在安排分路上有了更多套路,當過CW(比賽模式)隊長的玩家,一定知道這代表著什麼。
③中期刷錢快,攻擊力高,帶線速度快,補兵,推塔,打野。不用多說,誰用誰知道。
④對裝備依賴小成型早,哪怕是前期非常不順的小黑,在25分鐘左右形成的戰鬥力,也比一個前期非常順的猴子、幽鬼在25分鐘時候的戰鬥力強得多。所以,中期有無數的逆轉局勢的能力。
⑤適應能力強,無論是推進的打法,團戰的打法,GANK的打法,還是反push,甚至是劣勢龜縮守高地,小黑都能發揮出自己至少70%的戰鬥力。
於是,以黑暗遊俠為一個開端,開啟了笨拙的遠程敏捷DPS英雄的年代。
因為到年底了事情比較多,本來準備連著美杜莎一起更新的,因為時間問題只來得及單寫了黑暗遊俠這個英雄,大家見諒。
下章預告,素稱呼無法掩蓋的黃金色霸氣——“一姐”,蛇髮女妖,美杜莎。
原創文章,作者:貝貝豬愛DOTA,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5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