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敖廠長的「人設」有些崩塌了。
這位知名UP主,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個敢於披露廠商不良行徑,以及嚴厲吐槽「垃圾遊戲」的UP主;可沒想到,在其最新動態中,我們見到敖廠長因為「恰飯」給所有粉絲道歉。

在他知名的吐槽欄目「囧的呼喚」的最近一期中,敖廠長替剛剛上線國行PS4和Steam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下簡稱大聖歸來)做了宣傳。
但是這次“恰飯”卻反噬了敖廠長,一些觀眾指出這款遊戲的質量遠不如敖廠長所說的那樣,於是對敖廠長的客觀性產生了質疑。

而敖廠長的視頻不但沒有起到宣傳作用,反而成為了大聖歸來口碑崩壞的導火索。在知乎上,大聖歸來的評分只有0.9,與之相關的討論也集中在大聖歸來為什麼會這麼糟糕上;而在Steam上,大聖歸來僅獲得25%的好評,為數不多的幾條高贊好評下戲謔地寫著「我是傻逼」。

2017年,當索尼和十月文化宣布將大聖歸來改編成主機遊戲的時候,相信很多的粉絲還是抱有期待的。畢竟這部電影在2015年刷新了當時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記錄,成為了“國漫崛起”的象徵。
能夠看出,索尼在這款遊戲上投入了很多的資源,希望用這個家喻戶曉的IP來打開中國市場,不僅將其納入了「中國之星」計劃,還讓它經常在PS4港行的商店頁面刷存在感。
但遊戲上線之後卻同時打破了所有人的期待,這款得到了各方面資源支持的遊戲,是如何惹怒玩家的呢?
無法被接受的「敷衍」
很多「自來水」通過電影了解到遊戲的存在。但如今進入《大聖歸來》的Steam頁面,我發現這裡的評論區里怨聲載道。

遊戲的評論不多,但圍觀者眾
截稿前,217篇針對該作的玩家測評中,超過7成給出怒氣滿滿的「不推薦」。你也會發現,置頂的幾條差評,合計取得了上萬人次的認同。而大家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很大程度上出於「玩了一款品質與宣傳嚴重不匹配的遊戲」。
關於《大聖歸來》的特色內容,廠商在顯要位置如此描述道:「豐富精細的場景搭建,驚險刺激的冒險旅程,快節奏的武打設計,更有酣暢淋漓的BOSS大戰!」

遊戲中還原動畫的一場最終Boss戰
玩家們對此不敢苟同。實際體驗下來後,B站UP主Mr Quin吐槽場景貼圖是粘貼複製的,有些過場動圖效果如PPT;@早睡健康長壽 則說遊戲解謎部分重複弱智;@老戴在此 表示這是它見過的招式組合最少的動作遊戲。

B站UP主老戴在此玩了一個半小時後表示玩不下去了
至於所謂酣暢淋漓的Boss戰,很多玩家在「鎖30幀」和「重複的Boss Rush」的遊戲機制下,都表示沒有體會出來。而遊戲前期暴露出的糟糕優化與內容匱乏,讓缺乏耐心的玩家實在沒辦法繼續堅持。
關於糟糕的遊戲優化,為人詬病最多的一點,在於它頻繁的「過場載入」。一名玩家在社區里分享了兩張遊戲動圖,圖片配文就兩個字「敷衍」。作者沒有對其評價給出更多解釋,不過回復中無不針對「下個梯子都得讀條」的情況,進行了冷嘲熱諷。

用玩家的話來說,這個遊戲「黑屏無處不在」

關於遊戲內容的匱乏,其中最典型的一點,就是怪物設計量少,以及模型的重複使用。UP主早睡健康長壽在其視頻中批評道:「策劃是葫蘆娃嗎?小兵、精英怪、Boss換個顏色就是新怪物。我事後數了一數,遊戲就五種小怪、一個精英怪和四個Boss,然後來來回回打了7個小時,平均每個Boss至少打了4遍。」
實際上,遊戲中的一個惡性Bug,導致@早睡健康長壽 重複打了3遍最終Boss。據UP主表示,在《大聖歸來》操控人物進行戰鬥時,如果被敵人擊中,便有幾率觸發「人物消失」的Bug。主角無法召回,玩家只得重開遊戲,這一切很是破壞遊戲體驗。

一不小心,主角就消失無蹤
甭管《大聖歸來》的動畫如何成功,當它作為遊戲呈現在玩家面前時,不合預期的品質所能引來的,就只有人們的憤怒和吐槽了。
把玩家期待值管理搞砸了
在Steam上,定價過高時常會惹上非議。這回的《大聖歸來》,沒少因為這點而遭到集火。
來看看遊戲的定價:PC版售價是199元,主機版定價更高一些,是249元。如果想要拿下豪華版,所需要的百元鈔票則不少於3張——在很多人眼中,這完全是「3A大作」的價位區間。

遊戲的豪華版內容
但是很遺憾,沒有多少人覺得,遊戲的品質及內容足夠撐起它的「3A級定價」——即便有所謂國產動畫IP的加持。就拿Mr.Quin的評論來說,他覺得「成品的效果卻還不如現代二三流且還處於早期搶先體驗階段的獨立遊戲,實在是令人感嘆。」
這應該算是比較溫和的吐槽,言辭更為激烈的,就差指著鼻子罵對方是「圈錢大作」。當然,還有一些「理性派」,則將《空洞騎士》《星露穀物語》等口碑獨立作品排列出來,通過橫向對比,論證《大聖歸來》在定價上的非理性。
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種緩解口碑崩塌的可能,即降低售價,比如說低於一百元,就不會有一邊倒的差評。我看到的理由普遍比較尖銳:「你不能一上來就要求大家拿幾百錢來恰屎啊」;「獨立遊戲的品質就不該做3A遊戲的夢」;「低於30元保准不落罵名還能得到鼓勵」。
不管怎麼說,這份199元+的定價,在無形之中都拉高了玩家的預期。而這場幻夢的開端,的確就在於開發商Hold不住玩家的期待值,導致遊戲的現實品質與理想狀態出現了斷崖式落差。
很簡單的道理,捧得越高,摔得越慘。如果沒有過去兩年的大力宣傳,人們對於該作的認知,恐怕也到不了所謂「國產之光」的高度;如果沒有敖廠長這等級別UP主去給遊戲造勢,恐怕也不會形成樹倒眾人推的連鎖影響。

被敖廠長隱去的《大聖歸來》節目視頻
把IP時常掛在嘴上的人,當真不可忽視了玩家期待值管理的重要性吶。
或許被辜負的信任
對於《大聖歸來》,最嚴厲的批評在於四個字——「換皮遊戲」。
這幾個字,無關國創理想;在不少人看來,它更多的是裹挾了商業資本的滲透。而人們用這幾個字批判《大聖歸來》時,也相當於痛打了版權方十月文化的臉。
遊戲發售前,版權方可以說是把話都說滿了。就在最近,十月文化的副總裁王雙上了《機核》的電台節目,而在訪談過程中,他曾提到換皮遊戲對IP粉絲的情感傷害。而當話題轉到遊戲的開發過程時,他更是表示,十月文化作為監修方,是如何與索尼以及開發團隊HEXA DRIVE就品質方面達成共識。

《大聖歸來》項目的導演服部達也(左),製作人北川龍大(右)
「我們作為動畫公司,會更關注遊戲的世界觀,遊戲的劇情,但他們(研發小組)更多會關注遊戲的可玩性。」王雙在訪談中表示,「從《大聖歸來》的動作性上來講,我還是挺滿意的,它確實打出了不是傳統的意義上的『孫悟空』。」
就沖這些話,不少人會選擇在第一時間掏錢支持遊戲。而那些因為喜歡電影的粉絲,或許會更毫無保留地對十月文化予以信任。但是當這些人發現自己的感情蒙受欺騙時,就像有些人說的,他們可憐到該罵誰都不知道。
辜負玩家信任,或許是廠商最不該觸碰的高壓線。
原創文章,作者:遊戲葡萄,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44005.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