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焦點:玩,還是不玩,這是個問題!
讓不讓孩子“吃雞”,要不要給孩子玩“王者榮耀”,這是個問題!
孩子沉迷遊戲,也引發了各種人間“杯具”和“洗具”。
悲劇:玩遊戲玩出很多“熊孩子”,家長一夜成為“楊白勞”
喜劇:“超級玩家”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正因如此,世界上除了未成年人,都對玩遊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遊戲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科研背景:大腦的認知能力是探索熱點
近日,一項發表於《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研究表明,經常玩遊戲的人能夠增強視覺選擇注意能力(Visual selective attention,VSA),更好地判斷視覺刺激中重要和不相干信息。
研究題為“Action Real-Time Strategy Gaming Experience Related to Increased Attentional Resources: An Attentional Blink Study”(動作實時策略博弈經驗與注意力資源增加有關:一項注意瞬脫研究)。
當下,英雄聯盟、魔獸世界等即時策略遊戲(Action real-time strategy gaming,ARSG)越來越受年輕人追捧。從科學層面來看,這類遊戲是一項需要注意力、感覺運動技能、團隊合作和策略制定能力的認知任務。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動作視頻類遊戲專家在檢測和跟蹤快速移動的物體、識別中心和外圍視覺刺激、特徵搜索和連接搜索、側翼兼容性、枚舉和有用視圖等方面的表現要優於遊戲初學者。
此外,與非遊戲專家人群相比,遊戲專家具有更好的感知閾值和處理速度,視覺敏感性,視覺短期記憶存儲 ,視覺搜索的自上而下指南,注意力的空間分布和動眼控制。
基於此,先前的行為研究表明,動作視頻類遊戲體驗與認知能力的提高有關,而認知能力的提高與視覺選擇性注意高度相關。
不過,這些結果均是針對動作視頻類遊戲,對於當下流行的即時策略遊戲,其長期遊戲體驗是否與視覺選擇注意力具有相關性,仍未有研究涉獵。
研究過程:測試 38 名高級玩家的注意力
針對於此,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宮殿坤副教授和團隊開始了研究。
該團隊招募了 38 名志願者,均為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健康男性。其中一半志願者是為英雄聯盟的高段位玩家(玩家排名前 7% ),至少有兩年以上的遊戲經驗;其餘的為遊戲新手(玩家排名在 30-45% 之間),玩英雄聯盟的時間不超過六個月。
志願者需執行研究人員給定的注意瞬脫任務,通過結合任務執行結果以及腦電圖數據,分析英雄聯盟遊戲專家和非專家在視覺選擇性注意上的表現。
注意瞬脫任務 & 腦電記錄分析:注意瞬脫是一種反映分配選擇性注意的時間成本的現象。在快速連續地呈現兩個目標刺激的情況下,第一個目標出現後的幾百毫秒的時間內,人無法準確的辨別(甚至檢測)出第二個目標刺激。
圖:注意瞬脫任務使用的程序
志願者被要求坐在電腦屏幕前完成注意瞬脫任務,電腦顯示器會呈現快速的數字和字母流,時間間隔為 100 毫秒。在目標對象出現時,志願者要即時按下按鈕。不得不說,這實驗看起來像極了金山打字的入門遊戲。
一般情況下,由於注意力資源的局限性和資源的分配不均的特性,當第二個目標對象出現在第一個目標對象出現後的 200-500 毫秒內,人們通常會因為注意瞬脫而錯過了第二個目標對象;也就是說,大腦的注意力資源被第一個目標對象暫時佔用了。
在兩小時內,志願者進行了 480 次試驗。通過注意瞬脫任務,志願者錯過的字母的傾向性越大,按下正確按鈕的頻率就越低,意味著任務的完成度越差。
為了在實驗中測量和定位大腦活動,研究人員在志願者的大腦頂葉上安放了電極,這些電極能夠記錄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研究指出,最終將以 ERP 的 P3b 期(第二目標出現後的 P3 最大值)為關注重點,即刺激開始後的 200 到 500 毫秒之間達到最大的振幅。
P3 (反映信息處理的速度)峰值延遲更早,表明信息處理速度更快;P3 振幅(幅度表示刺激注意力分配的資源量)越強,注意力資源分配給目標的注意力就越多,注意力資源的部署就越靈活。
研究結果:遊戲專家的大腦反應確實更快!
腦電圖生理數據顯示,遊戲專家在注意瞬脫任務中 P3 峰值潛伏期較早,這說明相對於非遊戲專家的志願者,遊戲專家能夠更有效地檢測目標。
從 lag3 階段的 P3 峰值來看,遊戲專家 P3 峰值的出現早於非遊戲專家,這表明遊戲專家具有更快的信息處理能力。
此外,通過對志願者在注意瞬脫任務的表現分析,遊戲專家分配給目標的注意力資源比非專家志願者多。從 P3 的變化幅度可以看出,在 lag3 和 lag8 階段,遊戲專家的 P3 振幅大於非專家志願者。
為了探究注意力資源分配出現差異的原因,研究人員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非專家志願者對第一個目標分配的注意力資源多於第二個目標;而遊戲專家對兩個目標的注意力資源進行了平均分配。
數據還顯示,非專家志願者第二個目標的識別率在 lag3 階段下降,而遊戲專家卻沒有。也就是說,遊戲專家不太容易受到注意瞬脫效應的影響。
小編觀點:科學研究要繼續,孩子教育要謹慎!
(1)科學研究要繼續
人的意識的本質是什麼?大腦活動的機制是什麼?有的網友經常吃“烤腦花”,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麼一團肉乎乎的東西,它竟然會“思考”?
這項研究,為認識大腦的機理,提供了一組科學的證據。大腦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相當於一個“生物計算機”。但與計算機相比,它的結構更加精妙複雜,而且能耗極低。
了解這台“生物計算機”,需要做更多、更深的研究。不僅是遊戲與大腦的關係,其他任何意識活動與大腦的本質關係,到底有什麼機制,都需要未來的研究者不斷探尋。
我們不能因為“遊戲會讓人沉迷其中”而停止對這一現象的研究。相反,我們只有揭示了大腦的奧秘,才能真正深刻地解決大腦能力提升為,或者解決遊戲成癮的問題。
(2)孩子教育要謹慎
承認對遊戲和大腦關係的研究的重要性,並不等於要支持孩子玩遊戲。這就像我們支持科學家對轉基因的原理和技術的研究,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吃轉基因食品一樣。
如果想訓練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能力,除了遊戲,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方法。給孩子同樣的時間,讓他專註地做其他有益的事情,或許也能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
原創文章,作者:電子科技大學,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4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