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算法簡介
基於矩陣分解的推薦演算法是目前最為流行的推薦演算法之一。其中SVD演算法在矩陣分解領域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而FunkSVD演算法則是對SVD演算法的改進,通過加入偏置項和正則化項來提高演算法的性能。
假設有一個用戶數據矩陣,其中每一行代表一個用戶對不同物品的評分,每一列代表一種物品。矩陣中可能存在一些空白值,這些代表用戶沒有對該物品進行評分。推薦系統的目的就是預測出這些空白值,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推薦。FunkSVD演算法就是通過分解原始的用戶數據矩陣,得到兩個低維向量矩陣U和V,從而對未知評分進行預測。
二、演算法原理
假設矩陣R為用戶數據矩陣,其中第i行第j列的值r_ij表示用戶i對物品j的評分情況。我們需要將原始矩陣R分解成兩個矩陣U和V的點積形式,其中矩陣U的第i行代表用戶i的特徵向量,矩陣V的第j行代表物品j的特徵向量。具體來說,我們有以下的過程:
import numpy as np def FunkSVD(R, K, alpha, beta, iterations): # R: User-Item評分矩陣 # K: 隱含向量的長度 # alpha: 學習速率 # beta: 正則化參數 # iterations: 迭代次數 # U: User矩陣,V: Item矩陣 U = np.random.rand(R.shape[0], K) V = np.random.rand(R.shape[1], K) for it in range(iterations): for i in range(R.shape[0]): for j in range(R.shape[1]): if R[i][j] > 0: e_ij = R[i][j] - np.dot(U[i,:],V[j,:].T) for k in range(K): U[i][k] += alpha * (2 * e_ij * V[j][k] - beta * U[i][k]) V[j][k] += alpha * (2 * e_ij * U[i][k] - beta * V[j][k]) return U, V
在代碼實現中,我們需要使用一個循環來進行迭代。迭代過程中,我們要遍歷矩陣R中的每個值,如果發現該值是非零值,則計算該值的誤差,並修正矩陣U和矩陣V。誤差的計算公式為預測評分值與真實評分值的差值。每次迭代時,我們會使用所有非零值進行參數更新,直到達到指定的迭代次數。
特別地,在FunkSVD演算法中,我們加入了偏置項和正則化項。偏置項的目的是對用戶和物品的評分進行修正,讓評分值更加準確。而正則化項則是為了防止出現過擬合現象,強制讓模型更加平滑,並且讓用戶和物品的特徵向量更加接近。
三、演算法優勢
FunkSVD演算法具有以下的優勢:
- 基於矩陣分解,能夠對大規模數據進行處理,提高了演算法的效率。
- 加入了偏置項和正則化項,能夠更加準確地對評分值進行預測,避免了過擬合現象。
- 具有一定的可解釋性,可以分析用戶和物品的特徵向量,從而了解用戶和物品之間的關聯性。
四、使用示例
我們可以使用FunkSVD演算法對一個電影評分的數據進行預測。在這個數據集中,我們有943個用戶和1682部電影,評分值的範圍是1~5分。代碼實現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 載入數據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chilles-10/FunkSVD/master/Movie_Ratings.csv' data = pd.read_csv(url) # 分割數據集 train_data, test_data = train_test_split(data, test_size=0.2) # 轉換為User-Item評分矩陣 R = train_data.pivot_table(values='rating', index='user_id', columns='movie_id') # 使用FunkSVD演算法進行預測 U, V = FunkSVD(R.values, K=30, alpha=0.002, beta=0.02, iterations=100) # 對測試集進行預測,並計算均方根誤差(RMSE) y_pred = np.dot(U, V.T)[test_data['user_id']-1, test_data['movie_id']-1] y_true = test_data['rating'].values rmse = np.sqrt(mean_squared_error(y_true, y_pred)) print('RMSE: %.2f' % rmse)
通過運行上述代碼,就可以得到預測的均方根誤差。通過對不同參數的調整,可以進一步提高演算法的準確性。
五、總結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了解了FunkSVD演算法的原理和優勢,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對數據進行矩陣分解,從而提高推薦演算法的準確性。在代碼實現中,我們需要注意參數的調整和數據集的預處理,以便得到更加準確的預測結果。
原創文章,作者:QKHVE,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3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