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激活函數?
在神經網路中,激活函數決定了神經元是否應該被激活。當輸入數據經過一個神經網路節點時,這個節點會計算出加權和,再通過激活函數進行非線性變換,最終輸出一個非線性的結果值。
簡單而言,激活函數負責將輸入信號的線性變化轉換成非線性的響應,幫助神經網路理解更加複雜的輸入數據。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Sigmoid激活函數的例子:
def sigmoid(x):
return 1 / (1 + np.exp(-x))
二、不同種類的激活函數
激活函數是神經網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設計直接影響著模型的表現。以下我將會介紹幾種常見激活函數的優缺點。
1. Sigmoid激活函數
Sigmoid是最常見的激活函數之一。當輸入很大或很小時,Sigmoid函數的導數趨於0,梯度消失的問題會很明顯。但是在一些二分類模型和少量隱藏節點的神經網路中,仍然有著一些應用。
def sigmoid(x):
return 1 / (1 + np.exp(-x))
2. Tanh激活函數
Tanh函數在過去被廣泛應用於神經網路中,在輸入變化小時,有著相對較大的梯度。然而,當輸入較大或較小時,Tanh函數的梯度仍然存在消失問題,因此用的不是很多。
def tanh(x):
return np.tanh(x)
3. ReLU激活函數
ReLU是最常用的激活函數之一,存在著很好的非線性特性和簡單的計算過程。當輸入大於0時,ReLU函數的導數為1,避免了梯度消失問題;而當輸入小於等於0時,ReLU函數的導數為0,使得神經元輸出為0,避免了神經元過度激活。
def relu(x):
return np.maximum(x, 0)
4. LeakyReLU激活函數
LeakyReLU是ReLU的缺陷之一的改進版,由於ReLU激活函數在x<0時,輸出為0,從而導致一部分神經元變為「死神經元」,不再發揮作用,因此LeakyReLU激活函數解決了這個問題。當x<0時,LeakyReLU需要乘上很小的數,這樣就不會輸出0了,而是輸出很小的值,使「死神經元」繼續發揮作用。
def leaky_relu(x):
return np.maximum(0.001 * x, x)
三、如何選擇激活函數?
選擇合適的激活函數需要考慮數據的類型和神經網路的結構。以下是一些常見激活函數的適用場景:
1. Sigmoid
Sigmoid主要適用於二分類問題,一般不建議使用。如果必須使用,則需要注意初始化神經網路的權重參數,不要讓Sigmoid函數在輸入極端取值時出現梯度消失問題。
2. Tanh
Tanh適用於中小規模的神經網路中,但同樣存在著梯度消失問題,需要注意輸入取值的範圍。
3. ReLU
ReLU是目前主流的激活函數之一,由於不存在梯度消失問題,一般在神經網路的中間層和輸出層中廣泛應用。
4. LeakyReLU
LeakyReLU可以在ReLU的基礎上避免死神經元的問題,適用於中小規模的卷積神經網路中。
選擇合適的激活函數需要根據具體的任務及模型結構選擇,需要根據具體場景來驗證選擇的激活函數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場景。
原創文章,作者:AGGJA,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3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