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P模型介紹
TCP是一種傳輸層的協議,它提供了面向連接的可靠數據傳輸服務。TCP將數據分段並提供可靠的流式傳輸,對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有自己的處理方法。TCP協議在網路傳輸中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廣泛用於Internet上的各種應用程序。
TCP模型的主要目標是提供面向連接的通信和可靠的數據傳輸,它的工作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三次握手、數據傳輸和四次揮手。三次握手是為了建立連接,四次揮手是為了斷開連接。
二、三次握手
TCP在發送數據前,要先建立連接,建立連接需要進行三次握手。三次握手的過程如下:
<img src="three-way-handshake.png" alt="三次握手過程">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發送SYN包給伺服器,表示客戶端請求建立連接。
包格式:SYN = 1, seq = x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後,回復ACK包和SYN包給客戶端。ACK表示已經收到客戶端的SYN包,SYN表示伺服器同意與客戶端建立連接。
包格式:SYN = 1, ACK = 1, seq = y, ack = x + 1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接收到伺服器回復的ACK包和SYN包後,發送ACK包給伺服器,表示連接已經建立成功。
包格式:ACK = 1, seq = x + 1, ack = y + 1
三、數據傳輸
三次握手完成後,連接已經建立成功,數據可以開始傳輸。TCP為了保證可靠傳輸,採用了分組傳輸的方式,每個分組都有一個序號,接收方可以通過分組的序號來保證數據的順序和完整性。
TCP會根據網路的擁塞情況來進行流量控制,以免發送端發送的數據過多導致網路擁堵,這會導致數據的發送延遲和丟失。TCP還可以進行擁塞控制,它會通過調整窗口大小來控制發送速度,從而盡量避免網路擁塞。
四、四次揮手
TCP的連接建立完成後,數據傳輸結束後需要斷開連接,這就需要進行四次揮手。四次揮手的過程如下:
<img src="four-way-handshake.png" alt="四次揮手過程">
第一次揮手:客戶端發送FIN包給伺服器,表示客戶端不再發送數據了。
包格式:FIN = 1, seq = u
第二次揮手:伺服器收到FIN包後,回復ACK包給客戶端,表示已經收到了客戶端的FIN包。
包格式:ACK = 1, seq = v, ack = u + 1
第三次揮手:伺服器發送FIN包給客戶端,表示伺服器也不再發送數據了。
包格式:FIN = 1, seq = w, ack = u + 1
第四次揮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FIN包後,回復ACK包給伺服器,表示已經收到了伺服器的FIN包。
包格式:ACK = 1, seq = u + 1, ack = w + 1
五、代碼示例
import socket
# 創建socket對象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綁定IP地址和埠號
s.bind(('127.0.0.1', 8888))
# 開始監聽
s.listen(1)
# 等待客戶端連接
conn, addr = s.accept()
print('Connected by', addr)
# 接收數據
data = conn.recv(1024)
print('Received', data.decode())
# 發送數據
conn.sendall('Hello, client!'.encode())
# 斷開連接
conn.close()
s.close()
以上示例代碼為Python語言實現的TCP伺服器端代碼,在伺服器端中進行三次握手,接收數據和發送數據,然後進行四次揮手斷開連接。
原創文章,作者:JIJCT,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3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