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想在mysql資料庫中的表中插入一列,怎麼做?
傳統情況
我們先回顧一下,在沒有 “立刻加列” 功能時,加列操作是怎麼完成的。我們也藉此來熟悉一下本期的圖例:
當進行 加列操作 時,所有的數據行 都必須要 增加一段數據(圖中的 列 4 數據)
如上一期圖解所講,當改變數據行的長度,就需要 重建表空間(圖中灰藍的部分為發生變更的部分)
數據字典中的列定義也會被更新
以上操作的問題在於 每次加列 操作都需要重建表空間,這就需要大量 IO以及大量的時間
立刻加列
“立刻加列” 的過程如下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立刻加列” 時,只會變更數據字典中的內容,包括:
在列定義中增加 新列的定義
增加 新列的默認值
“立刻加列” 後,當要讀取表中的數據時:
由於 “立刻加列” 沒有 變更行數據,讀取的行數據只有 3 列
MySQL 會將 新增的第 4 列的默認值,追加到 讀取的數據後
以上過程描述了 如何讀取 在 “立刻加列” 之前寫入的數據,其實質是:在讀取數據的過程中,”偽造” 了一個新列出來
那麼如何讀取 在 “立刻加列” 之後 寫入的數據呢 ? 過程如下圖:
當讀取 行 4 時: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通過判斷 數據行的頭信息中的instant 標誌位,可以知道該行的格式是 “新格式”:該行頭信息後有一個新欄位 “列數”
通過讀取 數據行的 “列數” 欄位,可以知道 該行數據中多少列有 “真實” 的數據,從而按列數讀取數據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讀取 在”立刻加列” 前/後寫入的數據是不同的流程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總結 “立刻加列” 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是:
在執行 “立刻加列” 時,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
讀取 “舊” 數據時,”偽造” 新增的列,使結果正確
寫入 “新” 數據時,使用了新的數據格式(增加了instant標誌位 和 “列數” 欄位),以區分新舊數據
讀取 “新” 數據時,可以如實讀取數據
那麼 我們是否能一直 “偽造” 下去 ? “偽造” 何時會被拆穿 ?
考慮以下場景:
用 “立刻加列” 增加列 A
寫入數據行 1
用 “立刻加列” 增加列 B
寫入數據行 2
刪除列 B
我們推測一下 “刪除列 B” 的最小代價:需要修改 數據行中的instant標誌位或 “列數” 欄位,這至少會影響到 “立刻加列” 之後寫入的數據行,成本類似於重建數據
從以上推測可知:當出現 與 “立刻加列” 操作不兼容 的 DDL 操作時,數據表需要進行重建,如下圖所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擴展思考題:是否能設計其他的數據格式,取代instant標誌位和 “列數” 欄位,使得 加列/刪列 操作都能 “立刻完成” ?(提示:考慮 加列 – 刪列 – 再加列 的情況)
使用限制
在了解原理之後,我們來看看 “立刻加列” 的使用限制,就很容易能理解其中的前兩項:
“立刻加列” 的加列位置只能在表的最後,而不能加在其他列之間
在元數據中,只記錄了 數據行 應有多少列,而沒有記錄 這些列 應出現的位置。所以無法實現指定列的位置
“立刻加列” 不能添加主鍵列
加列 不能涉及聚簇索引的變更,否則就變成了 “重建” 操作,不是 “立刻” 完成了
“立刻加列”不支持壓縮的表格式
按照 WL 的說法:”COMPRESSED is no need to supported”(沒必要支持不怎麼用的格式)
總結回顧
我們總結一下上面的討論:
“立刻加列” 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是:
在執行 “立刻加列” 時,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
讀取 “舊” 數據時,”偽造” 新增的列,使結果正確
寫入 “新” 數據時,使用了新的數據格式 (增加了 instant 標誌位 和 “列數” 欄位),以區分新舊數據
讀取 “新” 數據時,可以如實讀取數據
“立刻加列” 的 “偽造” 手法,不能一直維持下去。當發生 與 “立刻加列” 操作不兼容 的 DDL 時,表數據就會發生重建
回到之前遺留的兩個問題:
“立刻加列” 是如何工作的 ?
我們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
所謂 “立刻加列” 是否完全不影響業務,是否是真正的 “立刻” 完成 ?
可以看到:就算是 “立刻加列”,也需要變更 數據字典,那麼 該上的鎖還是逃不掉的。也就是說 這裡的 “立刻” 指的是 “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而並非指 “零成本地完成任務”
MySQL 資料庫如何添加列
傳統情況
我們先回顧一下,在沒有 “立刻加列” 功能時,加列操作是怎麼完成的。我們也藉此來熟悉一下本期的圖例:
當進行 加列操作 時,所有的數據行 都必須要 增加一段數據(圖中的 列 4 數據)
如上一期圖解所講,當改變數據行的長度,就需要 重建表空間(圖中灰藍的部分為發生變更的部分)
數據字典中的列定義也會被更新
以上操作的問題在於 每次加列 操作都需要重建表空間,這就需要大量 IO以及大量的時間
立刻加列
“立刻加列” 的過程如下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立刻加列” 時,只會變更數據字典中的內容,包括:
在列定義中增加 新列的定義
增加 新列的默認值
“立刻加列” 後,當要讀取表中的數據時:
由於 “立刻加列” 沒有 變更行數據,讀取的行數據只有 3 列
MySQL 會將 新增的第 4 列的默認值,追加到 讀取的數據後
以上過程描述了 如何讀取 在 “立刻加列” 之前寫入的數據,其實質是:在讀取數據的過程中,”偽造” 了一個新列出來
那麼如何讀取 在 “立刻加列” 之後 寫入的數據呢 ? 過程如下圖:
當讀取 行 4 時: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通過判斷 數據行的頭信息中的instant 標誌位,可以知道該行的格式是 “新格式”:該行頭信息後有一個新欄位 “列數”
通過讀取 數據行的 “列數” 欄位,可以知道 該行數據中多少列有 “真實” 的數據,從而按列數讀取數據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讀取 在”立刻加列” 前/後寫入的數據是不同的流程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總結 “立刻加列” 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是:
在執行 “立刻加列” 時,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
讀取 “舊” 數據時,”偽造” 新增的列,使結果正確
寫入 “新” 數據時,使用了新的數據格式(增加了instant標誌位 和 “列數” 欄位),以區分新舊數據
讀取 “新” 數據時,可以如實讀取數據
那麼 我們是否能一直 “偽造” 下去 ? “偽造” 何時會被拆穿 ?
考慮以下場景:
用 “立刻加列” 增加列 A
寫入數據行 1
用 “立刻加列” 增加列 B
寫入數據行 2
刪除列 B
我們推測一下 “刪除列 B” 的最小代價:需要修改 數據行中的instant標誌位或 “列數” 欄位,這至少會影響到 “立刻加列” 之後寫入的數據行,成本類似於重建數據
從以上推測可知:當出現 與 “立刻加列” 操作不兼容 的 DDL 操作時,數據表需要進行重建,如下圖所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擴展思考題:是否能設計其他的數據格式,取代instant標誌位和 “列數” 欄位,使得 加列/刪列 操作都能 “立刻完成” ?(提示:考慮 加列 – 刪列 – 再加列 的情況)
使用限制
在了解原理之後,我們來看看 “立刻加列” 的使用限制,就很容易能理解其中的前兩項:
“立刻加列” 的加列位置只能在表的最後,而不能加在其他列之間
在元數據中,只記錄了 數據行 應有多少列,而沒有記錄 這些列 應出現的位置。所以無法實現指定列的位置
“立刻加列” 不能添加主鍵列
加列 不能涉及聚簇索引的變更,否則就變成了 “重建” 操作,不是 “立刻” 完成了
“立刻加列”不支持壓縮的表格式
按照 WL 的說法:”COMPRESSED is no need to supported”(沒必要支持不怎麼用的格式)
總結回顧
我們總結一下上面的討論:
“立刻加列” 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是:
在執行 “立刻加列” 時,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
讀取 “舊” 數據時,”偽造” 新增的列,使結果正確
寫入 “新” 數據時,使用了新的數據格式 (增加了 instant 標誌位 和 “列數” 欄位),以區分新舊數據
讀取 “新” 數據時,可以如實讀取數據
“立刻加列” 的 “偽造” 手法,不能一直維持下去。當發生 與 “立刻加列” 操作不兼容 的 DDL 時,表數據就會發生重建
回到之前遺留的兩個問題:
“立刻加列” 是如何工作的 ?
我們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
所謂 “立刻加列” 是否完全不影響業務,是否是真正的 “立刻” 完成 ?
可以看到:就算是 “立刻加列”,也需要變更 數據字典,那麼 該上的鎖還是逃不掉的。也就是說 這裡的 “立刻” 指的是 “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而並非指 “零成本地完成任務”
MySQL 資料庫如何添加列??
傳統情況
我們先回顧一下,在沒有 “立刻加列” 功能時,加列操作是怎麼完成的。我們也藉此來熟悉一下本期的圖例:
當進行 加列操作 時,所有的數據行 都必須要 增加一段數據(圖中的 列 4 數據)
如上一期圖解所講,當改變數據行的長度,就需要 重建表空間(圖中灰藍的部分為發生變更的部分)
數據字典中的列定義也會被更新
以上操作的問題在於 每次加列 操作都需要重建表空間,這就需要大量 IO以及大量的時間
立刻加列
“立刻加列” 的過程如下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立刻加列” 時,只會變更數據字典中的內容,包括:
在列定義中增加 新列的定義
增加 新列的默認值
“立刻加列” 後,當要讀取表中的數據時:
由於 “立刻加列” 沒有 變更行數據,讀取的行數據只有 3 列
MySQL 會將 新增的第 4 列的默認值,追加到 讀取的數據後
以上過程描述了 如何讀取 在 “立刻加列” 之前寫入的數據,其實質是:在讀取數據的過程中,”偽造” 了一個新列出來
那麼如何讀取 在 “立刻加列” 之後 寫入的數據呢 ? 過程如下圖:
當讀取 行 4 時: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通過判斷 數據行的頭信息中的instant 標誌位,可以知道該行的格式是 “新格式”:該行頭信息後有一個新欄位 “列數”
通過讀取 數據行的 “列數” 欄位,可以知道 該行數據中多少列有 “真實” 的數據,從而按列數讀取數據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讀取 在”立刻加列” 前/後寫入的數據是不同的流程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總結 “立刻加列” 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是:
在執行 “立刻加列” 時,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
讀取 “舊” 數據時,”偽造” 新增的列,使結果正確
寫入 “新” 數據時,使用了新的數據格式(增加了instant標誌位 和 “列數” 欄位),以區分新舊數據
讀取 “新” 數據時,可以如實讀取數據
那麼 我們是否能一直 “偽造” 下去 ? “偽造” 何時會被拆穿 ?
考慮以下場景:
用 “立刻加列” 增加列 A
寫入數據行 1
用 “立刻加列” 增加列 B
寫入數據行 2
刪除列 B
我們推測一下 “刪除列 B” 的最小代價:需要修改 數據行中的instant標誌位或 “列數” 欄位,這至少會影響到 “立刻加列” 之後寫入的數據行,成本類似於重建數據
從以上推測可知:當出現 與 “立刻加列” 操作不兼容 的 DDL 操作時,數據表需要進行重建,如下圖所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擴展思考題:是否能設計其他的數據格式,取代instant標誌位和 “列數” 欄位,使得 加列/刪列 操作都能 “立刻完成” ?(提示:考慮 加列 – 刪列 – 再加列 的情況)
使用限制
在了解原理之後,我們來看看 “立刻加列” 的使用限制,就很容易能理解其中的前兩項:
“立刻加列” 的加列位置只能在表的最後,而不能加在其他列之間
在元數據中,只記錄了 數據行 應有多少列,而沒有記錄 這些列 應出現的位置。所以無法實現指定列的位置
“立刻加列” 不能添加主鍵列
加列 不能涉及聚簇索引的變更,否則就變成了 “重建” 操作,不是 “立刻” 完成了
“立刻加列”不支持壓縮的表格式
按照 WL 的說法:”COMPRESSED is no need to supported”(沒必要支持不怎麼用的格式)
總結回顧
我們總結一下上面的討論:
“立刻加列” 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是:
在執行 “立刻加列” 時,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
讀取 “舊” 數據時,”偽造” 新增的列,使結果正確
寫入 “新” 數據時,使用了新的數據格式 (增加了 instant 標誌位 和 “列數” 欄位),以區分新舊數據
讀取 “新” 數據時,可以如實讀取數據
“立刻加列” 的 “偽造” 手法,不能一直維持下去。當發生 與 “立刻加列” 操作不兼容 的 DDL 時,表數據就會發生重建
回到之前遺留的兩個問題:
“立刻加列” 是如何工作的 ?
我們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
所謂 “立刻加列” 是否完全不影響業務,是否是真正的 “立刻” 完成 ?
可以看到:就算是 “立刻加列”,也需要變更 數據字典,那麼 該上的鎖還是逃不掉的。也就是說 這裡的 “立刻” 指的是 “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而並非指 “零成本地完成任務”
原創文章,作者:VWCZM,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