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centos7mysql密碼怎麼重置 求大神告知具體步驟
- 2、mysql啟動錯誤
- 3、mysql5.7密碼過期怎麼解決
- 4、如何做好MySQL安全策略
- 5、第一次安裝mysql中Sarting the server就運行不起怎麼解決?
- 6、mysql如何設置賬戶鎖定策略
centos7mysql密碼怎麼重置 求大神告知具體步驟
1、mysql安裝完成之後,在/var/log/mysqld.log文件中給root生成了一個默認密碼。通過下面的方式找到root默認密碼,然後登錄mysql進行修改:
$ grep ‘temporary password’ /var/log/mysqld.log
2、
$ mysql -uroot -p
mysql ALTER USER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MyNewPass4!’;
或者
mysql set password for ‘root’@’localhost’=password(‘MyNewPass4!’);
3、mysql5.7+有密碼策略(可以修改,但不推薦)
在/etc/my.cnf文件添加validate_password_policy配置,指定密碼策略
# 選擇0(LOW),1(MEDIUM),2(STRONG)其中一種,選擇2需要提供密碼字典文件
validate_password_policy=0
如果不需要密碼策略,添加/etc/my.cnf文件中添加如下配置禁用即可:
validate_password = off
4、重新啟動mysql服務使配置生效: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5、默認只允許root帳戶在本地登錄,如果要在其它機器上連接mysql,必須修改root允許遠程連接,或者添加一個允許遠程連接的帳戶,為了安全起見,我添加一個新的帳戶: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yangxin’@’%’ IDENTIFIED BY ‘Yangxin0917!’ WITH GRANT OPTION;
MysqlFLUSH PRIVILEGES;
mysql啟動錯誤
一、無法訪問系統資源
MySQL 不能訪問啟動需要的資源是造成而 MySQL 無法啟動的一個常見原因,如:文件,埠等。由於 linux 中用於啟動 mysqld 進程的 mysql 用戶通常是不能登陸的,可以使用類似下面的命令檢查文件的訪問許可權。
sudo -u mysql touch /var/lib/mysql/b
找出問題後,修改對應文件或目錄的許可權或屬主後通常可以解決問題。但有時 mysql 用戶有訪問文件和目錄的許可權,但仍然會被拒絕訪問,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mysql system sudo -u mysql touch /home/mysql/data/a
mysql create table t1 (
id int primary key,n varchar(10
) data directory
ERROR 1030 (HY000): Got error 168 from storage engine
測試說明 mysql 用戶有這個目錄的訪問許可權,但創建文件還是失敗,這種情況讓很多人困惑,這個時候通常是 mysqld 進程的訪問被 linux 的 selinux 或 apparmor 給阻止了,大家可以看到創建的表不是在 mysql 的默認目錄下面,因此 selinux 或 apparmor 的 policy 裡面沒有包含這個目錄的訪問許可權,此時只要對應的修改 policy 就行了,當然把 selinux 或 apparmor 停了也行。
有時雖然對系統資源有訪問的許可權,但系統資源已經被佔用:
mysqld –no-defaults –console –user mysql
2020-11-03T03:36:07.519419Z 0 [System] [MY-010116] [Server] /usr/sbin/mysqld (mysqld 8.0.19) starting as process 21171
2020-11-03T03:36:07.740347Z 1 [ERROR] [MY-012574] [InnoDB] Unable to lock ./ibdata1 error: 11
這個故障產生的原因是另外一個 mysqld 進程已經啟動並佔用了對應的文件。
二、參數設置錯誤
參數設置錯誤造成 MySQL 無法啟動的原因也非常常見,此時先要檢查 MySQL 啟動時會調用的參數,下面的命令可以查詢 MySQL 啟動時調用參數文件的順序:
$ mysqld –verbose –help | grep “Default options ” -A 1
Default options are read from the following files in the given order:
/etc/my.cnf /etc/mysql/my.cnf ~/.my.cnf
知道了 MySQL 參數文件的調用順序,我們就可以檢查對應的參數文件,找出其中的錯誤,如果覺得參數文件的可讀性不強,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顯示 mysqld 程序將要調用的參數:
$ mysqld –print-defaults
/usr/sbin/mysqld would have been started with the following arguments:
……
注意這個命令顯示完參數後就退出,不會真正運行 mysqld。這個命令和 my_print_defaults mysqld 完全是等價的,只不過後者的顯示方式是一行一個參數。
然後開始對可疑的參數進行調試,我個人喜歡加的參數和順序如下:
1. 在 mysqld 後加上第一個參數 –no-defaults ,這個參數的作用是通知 mysqld 在啟動的時候不要讀任何參數文件;
2. 第二個參數是 –console,這個參數會把錯誤信息輸出到屏幕上,這個參數帶來的一個弊端是所有的信息都輸出到屏幕上,讓屏幕顯得比較亂,但對於我們調試卻是很方便的;
3. 第三個參數是 –log-error-verbosity=3,這個參數會顯示詳細的日誌;
4. 然後再在後面加上有把握的參數,可以一次只加一個參數,然後啟動 mysqld,採用排除法逐步找出錯誤的參數。
mysql5.7密碼過期怎麼解決
近安裝mySQL5.7.9,發現安裝完後會自動生成一個隨機密碼,然後用sql工具登錄,發現這個密碼已經過期了,不能登錄。
終於解決好了,這裡分享下處理步驟:
1.先關閉mysql服務;
2.進入終端,輸入指令:cd /usr/local/mysql/bin/,進入安裝目錄;
3.輸入指令:sudo su,切換到root用戶;
4.輸入指令:./mysqld_safe –skip-grant-tables ,禁止mysql驗證功能。此時mysql服務會自動重啟了;
5. 用工具(比如Sequal Pro)登錄mySQL。配置的時候,只配用戶名為root,密碼不配。
6. 登錄進去以後,資料庫選擇mysql,修改user表下用戶名為root的那條記錄,將password_expired設為N。這樣隨機密碼就有效了,可以用密碼登錄了。
如果希望修改root密碼,則在登錄mysql後,執行下面兩條sql即可:
update mysql.user set authentication_string=password(‘123456′) where user=’root’ and Host = ‘localhost’;
flush privileges;
如何做好MySQL安全策略
摘至網頁鏈接
常見Mysql配置文件:linux系統下是my.conf,windows環境下是my.ini;
資料庫整體安全需求: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下面以mysql 5.7版本為例,介紹mysql常見的安全策略、配置、加固方式等等,有些策略可能只針對Linux操作系統,更多策略可以參考CIS Mysql Benchmark相關文檔:
1、操作系統級別安全配置
1.1不要將資料庫放在系統分區
Windows系統:直接檢查是否將資料庫放置在C盤。
Linux系統:
在終端連接上mysql資料庫,執行如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where variable_name = ‘datadir’;
然後返回shell命令行:
df -h datadir
其中datadir是上一條命令的返回值。
上述命令的返回值不應是/、/var、/usr
1.2使用專用的最小許可權賬號運行mysql資料庫進程
Windows系統:直接打開任務管理器,查看運行mysql進程的操作系統賬號,不能為administrator賬號。
Linux系統:
Shell命令行運行如下命令:
ps -ef | grep mysql
查看mysql服務的運行賬號是否為root或其他高許可權賬號,如果是的,則需要創建一個非管理員專用賬號來運行mysql服務。
1.3禁止使用mysql命令行歷史記錄
Linux系統:
執行如下命令:
find / -name “.mysql_history”
查看是否存在mysql的歷史命令記錄文件,如果存在,則需要進行如下加固:
(1)刪除.mysql_history文件;
(2)設置環境變數MYSQL_HISTFILE為/dev/null,並添加到shell的初始化腳本中,創建mysql_history到/dev/null的鏈接:
ln -s /dev/null $HOME/.mysql_history
1.4 確保MYSQL_PWD環境變數未設置敏感信息
Windows系統下進入cmd命令行,使用如下命令:
Set
查看是否設置了環境變數MYSQL_PWD。
Linux系統下使用如下命令:
grep MYSQL_PWD /proc/*/environ
查看MYSQL_PWD環境變數是否設置了敏感信息。
確認那個配置文件或腳本設置了MYSQL_PWD環境變數。
2、安裝
2.1使用資料庫專用伺服器
使用專用的伺服器安裝mysql服務可以減少mysql服務的攻擊面,盡量卸載或刪除操作系統上的不必要的應用或服務,減少其他應用的安裝可能給mysql的運行帶來的安全風險。
2.2 不要復用資料庫賬號
運行mysql服務的操作系統賬號不要用來運行其他應用或服務,這樣可以避免其他應用或伺服器被攻擊給mysql服務帶來影響。
2.3 歷史命令行密碼設置為不可見
使用如下命令:
mysql -u admin -p password
連接mysql資料庫服務,退出後查看歷史命令,確認password是否為明文。
建議使用如下命令方式登錄:
(1)先輸入mysql -u admin -p
(2)根據命令行提示輸入密碼;
而不要在一整條命令中輸入密碼。
另外要控制mysql配置文件訪問許可權。
3、文件許可權控制
3.1 控制數據目錄的訪問許可權
數據目錄是mysql資料庫存放的位置,在mysql命令行界面下執行如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where variable_name = ‘datadir’;
在終端命令行下執行如下命令:
ls -l datadir/.. | egrep “^d[r|w|x]{3}——\s*.\s*mysql\s*mysql\s*\d*.*mysql”
其中datadir是第一條命令的執行結果
如果存在問題,linux環境下在終端執行如下命令進行加固:
chmod 700 datadir
chown mysql:mysql datadir
3.2 控制二進位日誌文件的許可權
mysql的運行會產生很多日誌,例如二進位日誌、錯誤日誌、慢查詢日誌等等,Mysql命令行下執行如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_basename’;
在終端命令行執行如下命令:
ls log_bin_basename.*
對於發現的每一個文件,執行如下命令:
ls -l log_bin_basename.nnnnn | egrep “^-[r|w]{2}-[r|w]{2}—-\s*.*$”
根據輸出確認日誌文件的許可權設置是否存在問題。
對於每個日誌文件,修改其許可權和屬組如下:
chmod 660 log file
chown mysql:mysql log file
3.3 控制錯誤日誌文件的許可權
Mysql命令行下執行如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error’;
在終端命令行執行如下命令:
ls log_error.*
對於發現的每一個文件,執行如下命令:
ls -l log_error | egrep “^-[r|w]{2}-[r|w]{2}—-\s*.*$”
根據輸出確認日誌文件的許可權設置是否存在問題。
對於每個日誌文件,修改其許可權和屬組如下:
chmod 660 log file
chown mysql:mysql log file
3.4控制慢查詢日誌文件的許可權
Mysql命令行下執行如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_file’;
在終端命令行執行如下命令:
ls slow_query_log_file.*
對於發現的每一個文件,執行如下命令:
ls -l slow_query_log_file | egrep “^-[r|w]{2}-[r|w]{2}—-\s*.*$”
根據輸出確認日誌文件的許可權設置是否存在問題。
對於每個日誌文件,修改其許可權和屬組如下:
chmod 660 log file
chown mysql:mysql log file
3.5控制通用日誌文件的許可權
Mysql命令行下執行如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general_log_file’;
在終端命令行執行如下命令:
ls general_log_file.*
對於發現的每一個文件,執行如下命令:
ls -l general_log_file | egrep “^-[r|w]{2}-[r|w]{2}—-\s*.*$”
根據輸出確認日誌文件的許可權設置是否存在問題。
對於每個日誌文件,修改其許可權和屬組如下:
chmod 660 log file
chown mysql:mysql log file
3.6控制審計日誌文件的許可權
Mysql命令行下執行如下命令:
show global variables where variable_name = ‘audit_log_file’;
在終端執行如下命令:
ls -l audit_log_file | egrep “^-rw[-x]rw[-x][-r][-w][-x][ \t]*[0-9][ \t]*mysql[
\t]*mysql.*$”
根據輸出確認日誌文件的許可權設置是否存在問題。
對於每個日誌文件,修改其許可權和屬組如下:
chmod 660 audit_log_file
chown mysql:mysql audit_log_file
4、通用安全
4.1安裝最新的補丁
在mysql命令行下查詢MySQL的版本:
SHOW VARIABLES WHERE Variable_name LIKE “version”;
確認是否由需要安裝的補丁包,如果有請安裝。
4.2 刪除test資料庫
Mysql資料庫默認安裝好後,存在一個名為test的資料庫,如果存在,請執行如下命令刪除:
Drop database 「test」
4.3 確保讀取本地文件的參數設置為失效
Mysql命令行下,使用如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WHERE Variable_name = ‘local_infile’;
查看結果是否為OFF。
如果該命令為ON,則資料庫用戶可以通過LOAD DATA INFILE 或者 SELECT local_file 讀取到資料庫所在操作系統本地的文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mysql配置文件中新增一行:
Local-infile=0;
然後重啟資料庫服務。
5、許可權配置
5.1控制可以訪問所有資料庫的賬號
Mysql資料庫下的user表和db表中存放著可以授予資料庫用戶的許可權,確保只有管理員賬號才能訪問所有資料庫。可以訪問mysql資料庫的用戶或許可以查看密碼哈希值、修改用戶許可權等等。
使用如下sql語句: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Select_priv = ‘Y’) OR (Insert_priv = ‘Y’) OR (Update_priv = ‘Y’)
OR (Delete_priv = ‘Y’) OR (Create_priv = ‘Y’) OR (Drop_priv = ‘Y’);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db WHERE db = ‘mysql’
AND ((Select_priv = ‘Y’) OR (Insert_priv = ‘Y’) OR (Update_priv = ‘Y’)
OR (Delete_priv = ‘Y’) OR (Create_priv = ‘Y’) OR (Drop_priv = ‘Y’));
確保返回結果只能是資料庫管理員賬號。
5.2限制非管理員用戶的許可權
Mysql.user表中的許可權列有:
file_priv:表示是否允許用戶讀取資料庫所在主機的本地文件;
Process:表示是否允許用戶查詢所有用戶的命令執行信息;
Super_priv:表示用戶是否有設置全局變數、管理員調試等高級別許可權;
Shutdown_priv:表示用戶是否可以關閉資料庫;
Create_user_priv:表示用戶是否可以創建或刪除其他用戶;
Grant_priv:表示用戶是否可以修改其他用戶的許可權;
應確保只有資料庫管理員才有上述許可權,使用如下sql語句查看擁有各個許可權的資料庫賬號: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File_priv = ‘Y’;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Process_priv = ‘Y’;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Process_priv = ‘Y’;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Shutdown_priv = ‘Y’;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Create_user_priv = ‘Y’;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Grant_priv = ‘Y’;
SELECT user, host FROM mysql.db WHERE Grant_priv = ‘Y’;
確保查詢結果中不存在非管理員用戶。
如果存在非管理員用戶,使用如下命令進行許可權回收:
REVOKE FILE ON *.* FROM ‘user’;
REVOKE PROCESS ON *.* FROM ‘user’;
REVOKE SUPER ON *.* FROM ‘user’;
REVOKE SHUTDOWN ON *.* FROM ‘user’;
REVOKE CREATE USER ON *.* FROM ‘user’;
REVOKE GRANT OPTION ON *.* FROM user;
其中user為上述查詢到的非管理員用戶。
5.3合理控制DML/DDL操作授權
DML/DDL語句包括創建或修改資料庫結構的許可權,例如insert、update、delete、create、drop和alter語句,在任何資料庫中都要控制用戶的此類許可權,確保只授權給有業務需求的非管理員用戶。Mysql命令行下執行如下命令:
SELECT User,Host,Db FROM mysql.db WHERE Select_priv=’Y’
OR Insert_priv=’Y’ OR Update_priv=’Y’ OR Delete_priv=’Y’ OR Create_priv=’Y’
OR Drop_priv=’Y’ OR Alter_priv=’Y’;
上述查詢到的用戶只能對特地的資料庫才有相關的許可權,使用如下命令進行相關許可權的回收:
REVOKE SELECT ON host.database FROM user;
REVOKE INSERT ON host.database FROM user;
REVOKE UPDATE ON host.database FROM user;
REVOKE DELETE ON host.database FROM user;
REVOKE CREATE ON host.database FROM user;
REVOKE DROP ON host.database FROM user;
REVOKE ALTER ON host.database FROM user;
其中user為查詢到的未授權的用戶,host為相關主機,database為相關資料庫。
6、審計和日誌
6.1開啟錯誤日誌審計功能
錯誤日誌包括資料庫運行和停止過程中的一系列活動信息,有助於分析資料庫運行過程中的一些異常活動,一般情況下需要開啟錯誤日誌記錄功能,使用如下命令查詢: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error’;
確保返回結果為非空,如果為空,需要在mysql資料庫配置文件中增加相關配置。
6.2確保日誌存放在非系統區域
日誌文件隨著資料庫的運行會不斷增加,如果存放在系統區域,則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使用如下命令進行查詢:
SELECT @@global.log_bin_basename;
確保返回結果不是如下路徑:/、/var、/usr
6.3關閉原始日誌功能
原始日誌選項會決定一些敏感信息是否會被明文寫進日誌中,例如查詢日誌、慢查詢日誌、二進位日誌,確保資料庫配置文件中存在如下配置項:
Log-raw = OFF
7、認證
7.1 Old_passwords環境變數設置
Old_passwords決定了使用PASSWORD()函數和IDENTIFIED BY 、CREATE USER 、GRANT 等語句是時的hash演算法:
0 – authenticate with the mysql_native_password plugin
1 – authenticate with the mysql_old_password plugin
2 – authenticate with the sha256_password plugin
設置為mysql_old_password代表弱hash演算法,可以快速通過密碼字典進行暴力破解。使用如下命令查詢相關值:
SHOW VARIABLES WHERE Variable_name = ‘old_passwords’;
確保返回值不為1。
7.2 secure_auth 選項設置
如果客戶端採用Old_passwords發起連接請求,如果伺服器端設置了secure_auth,則客戶端會拒絕連接請求,可以根據安全需求在配置文件中做相應配置。
7.3 密碼保存
確保密碼沒有明文保存在全局配置文件中。
7.4 確保所有用戶都要求使用非空密碼登錄
執行如下語句查詢是否有用戶不需要密碼即可登錄:
SELECT User,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plugin IN(‘mysql_native_password’, ‘mysql_old_password’)
AND (LENGTH(Password) = 0
OR Password IS NULL))
OR (plugin=’sha256_password’ AND LENGTH(authentication_string) = 0);
7.5不存在空賬號
使用如下命令查詢是否存在空賬號:
SELECT user,host FROM mysql.user WHERE user = ”;
8、網路設置
如果mysql資料庫伺服器與應用是跨信任域部署的,則需要考慮在資料庫伺服器與應用伺服器之間建立ssl通道進行數據傳輸,不過這種場景一般很少見,在此不詳細描述。
9、資料庫備份
第一次安裝mysql中Sarting the server就運行不起怎麼解決?
應該是服務啟動不了. 點擊 log 頁面 , 根據提示查找原因,解決問題
一、確認MYSQL已經配置且正確 重新配置 如果是重新安裝的MYSQL,請確認安裝後的MYSQL經過第一次配置,否則會缺少my.ini文件,配置方法,可以在安裝到最後一步時選擇,現在開始配置MYSQL,或在程序組中運行MYSQL配置嚮導。配置完成後,要確保my.ini文件中[mysqld]欄位下至少有basedir安裝目錄路徑和datadir資料庫路徑。 配置之前,如果原來已經有過MySQL配置,可以先在MYSQL嚮導中進行執行一次REMOVE INSTANCE,然後再重新配置。 覆蓋數據表 默認的MYSQL資料庫會安裝到My Document下,所以如果您的資料庫目錄在其它路徑下,可以先把MYSQL停止掉,然後把資料庫剪切到其它路徑,然後拷貝相關數據表進入同一目錄即可。 如果MYSQL數據表使用不同的賬戶,還需要在MYSQL創建賬戶,或直接使用原來的MYSQL數據表覆蓋(需確認之前的MSYQL數據表是未損壞的)。 解決無法啟動 遇到無法啟動MYSQL時常見解決方法: A、先使用命令C:\Program files\mysql\bin\mysqladmin-u root -p shutdown來關閉MYSQL B、再在cmd命令行下,執行net start mysql啟動mysql。 二、1067錯誤常見解決方法 故障現象 如果在停止MYSQL(net stop mysql)或啟動MYSQL時,出現1067錯誤,錯誤信息「MySql 服務正在停止…系統出錯(A system error has occurred.)…系統發生 1067 錯誤(System error 1067 has occurred.),進程意外終止(The process terminated unexpectedly.)」等。 常見解決方法 如果以前一直運行OK的,請先按照上面的「無法啟動」解決方法執行一次看看。 如果進行過Remove Instance操作,再次重建時後,一定要檢查my.ini文件中的datadir是否已被還原了,如果該地址下資料庫不存在,也將報告1067錯誤,只需要修改成真實的資料庫目錄地址,然後手動啟動即可。 檢查MYSQL目錄許可權 檢查my.ini文件中[mysqld]欄位下是否有basedir安裝目錄路徑和datadir資料庫路徑,my.ini可能需要出現在兩個地方,MYSQL的安裝目錄和Windows目錄(假設是windows環境)下,都要檢查一下。 有時候刪除%windir%/my.ini文件然後再重新配置也可以解決,再次配置後檢查一下Windir目錄下是否有my.ini文件,有時把安裝目錄下最新的my.ini拷貝過去覆蓋一下也能解決問題。 如果是Linux環境,試一下把mysql.server拷貝至/etc/rc.d/init.d/下,然後再運行chkconfig mysql.server,之後就可以在命令行中設置PATH、使用命令執行mysql啟動。 三、非法關機造成的MYSQL無法啟動問題 如果是因為非法關機等原因導致MYSQL無法啟動或啟動有問題的,最好使用重新安裝的或確認是OK的MYSQL數據表及ibdata1、mysql.pid、ib_logfile0等文件進行覆蓋,天緣試過遇到過多次這種情況,就是原來的MYSQL表有問題了,總是無法啟動,但是更換成新表就可以。 四、重裝MYSQL 發現MYSQL有問題時,最便捷的方法,是先把mysql卸載掉,然後重裝重新配置,具體方法如下: 1、卸載MYSQL,清理掉安裝目錄和Windows目錄下的my.ini文件。 2、檢查任務管理器中是否還有mysql進程,如果有,可以把mysqld.exe殺掉,或者先殺掉再卸載也可以。 3、在cmd命令窗口,執行:sc delete mysql,該命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6303066令是清理註冊服務命令。 3. 重裝 mysql 如果是安全設置以後出現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mysql以低許可權運行的時候因為密碼策略等問題導致,大家看惡意將mysql的啟動用戶更下下密碼,然後在服務項里設置下即可。
mysql如何設置賬戶鎖定策略
修改oracle用戶密碼永不過期:
1、查看用戶的proifle是哪個,一般是default:
sqlSELECT username,PROFILE FROM dba_users;
2、查看指定概要文件(如default)的密碼有效期設置:
sqlSELECT * FROM dba_profiles s WHERE s.profile=’DEFAULT’ AND resource_name=’PASSWORD_LIFE_TIME’;
3、將密碼有效期由默認的180天修改成「無限制」:
sqlALTER PROFILE DEFAULT LIMIT PASSWORD_LIFE_TIME UNLIMITED;
修改之後不需要重啟動資料庫,會立即生效。
4、修改後,還沒有被提示ORA-28002警告的帳戶不會再碰到同樣的提示;
已經被提示的帳戶必須再改一次密碼,
原創文章,作者:BJGXM,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