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就在幾年前宮斗劇引發了觀眾們狂熱的追劇熱潮,從《甄嬛傳》、《羋月傳》到《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等,大家似乎很喜歡看這些後宮裡的漂亮女人們勾心鬥角,為了爭寵不擇手段、工於心計,就像這些電視劇里的大多數女主角一樣,只有想方設法扳倒敵人才能笑到最後,如果不使用計謀,任由別人算計,估計都活不過前兩集。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後宮真的也像電視劇中演的一樣充滿血雨腥風嗎?西漢前期,在呂后的強勢壓力下,後宮中的女人們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前途各出奇招,但是在如此風雲詭譎的氣氛中,有一個人就像淤泥中生出的一朵白蓮花,任由風吹雨打,她自巋然不動,靜觀其變,正是她這種低調謙恭、不爭不搶的性格給她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幸運,最終她歷經三朝,成了最尊貴的皇太后、太皇太后。
她就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
一、許負的預言

公元前205年,劉邦率領56萬大軍攻擊項羽的都城彭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項羽僅以3萬楚軍大破漢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神話,而劉邦則遭受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一次慘敗。這個結果直接導致了原來跟劉邦結成戰略聯盟的諸侯在看到項羽的實力後,有了叛漢降楚的想法,魏王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以回家探親為借口,私自統兵回了老家河東,靜觀其變。
就在這個時候,魏豹的岳母魏媼請了一個女相士為自己的女兒相面,這個女相士就是名聞天下的許負,而魏媼的女兒就是魏豹的夫人薄姬,許負看了薄姬的面相後只說了4個字「當生天子」,這就讓魏豹喜出望外,既然自己的夫人能生天子,那我本人肯定是皇帝啊,所以他拒絕了劉邦派來勸和的酈食其的請求,堅持和漢王斷絕關係,準備伺機而動。
而劉邦聽說這個結果後大為惱怒,於是就派了韓信前去攻打魏豹,既然你軟的不吃那我們就來硬的。最終,韓信生擒了魏豹,而魏豹的夫人就被送到了劉邦後宮的織布坊中。
無巧不成書,劉邦有一次到織布坊去,看到了薄姬,覺得她姿色秀麗就讓她去了後宮,可劉邦後宮的美人實在太多了,很快就把這個薄姬忘到了腦後,沒有寵幸她。
二、閨蜜的神助攻

中國人向來推崇要廣交朋友,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在薄姬上位的路上,離不開她的兩個閨蜜的幫助。卻說劉邦項羽當時正處於對峙階段,而劉邦的正妻呂雉現在還在項羽的陣營里作俘虜呢,按照劉邦好色的本性自然身邊不乏美女相伴,其中有兩個人管夫人和趙子兒正是薄姬幼年的玩伴,她們三個還有個約定:先貴無相忘,就是無論她們三個中誰先富貴了不要忘了另外兩個。
有一天,管夫人和趙子兒在一起說笑說起了這件事,如今我們兩個都被漢王寵幸了,就剩下薄姬了,相士還說薄姬當生天子,現在連大王的面都見不到,這不是痴人說夢嗎?恰好此時劉邦經過這裡,就問她倆在笑什麼,兩位美人據實相告,劉邦聽了感覺很同情薄姬,當夜就召她入宮侍寢。
侍寢當夜,薄姬終於見到了劉邦,值得提一下的是薄姬不失時機的對劉邦說:昨晚我夢見蒼龍盤據在我的腹上。劉邦聽後大喜說:這是貴徵啊,那我成全你吧。僅僅一夜情,就讓薄姬有了身孕,並生下了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代王劉恆。
劉邦的後宮中向來不缺漂亮的女人,這次寵幸之後,他又把薄姬拋之腦後,再無召見,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深宮寂寞,但是有了兒子作伴,也算是有了依靠,能給她帶來稍許寬慰。
三、逃離漢宮

劉邦死後,心胸狹窄的呂后開始進行她的反攻倒算,她將劉邦生前寵愛過的嬪妃全部扣押在宮中,不許出宮。這些后妃們的下場如何可以參考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就在這樣緊張的環境下,薄姬竟然能從呂后的眼皮底下溜走,去代地和自己的兒子會和,根本原因就是薄姬生前見劉邦的機會很少,不受寵愛,他的兒子當然也不受重視,對這樣一對小透明的母子來說,實在沒必要花費力氣去整治,所以呂后把他們打發到了偏遠的代地,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哲學上說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那些劉邦生前受寵的妃子可能曾經風光無限,但是一旦失去了劉邦這顆大樹馬上就成了呂后的眼中釘、肉中刺,非肯除之而後快。而薄姬母子在後宮中一直是一對不起眼的浮萍,可就是因為沒人關注才得以逃過一劫,正如老子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四、風光回歸

來到代地之後,雖說遠離漢宮,但薄姬母子依然謹小慎微,並且他們知道要約束自己的娘家人,不像呂氏家族得勢後就專橫跋扈、肆無忌憚,這樣薄氏家族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名聲,這是代王劉恆最終能登上帝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同時,漢宮那邊,呂后瘋狂迫害劉氏諸王,僅僅一個趙地就有三任劉姓趙王被害,於是呂后將目光鎖定在了代王劉恆身上,她傳召讓代王劉恆改任趙王,當時的趙國比起代國富庶繁華、人口眾多,是許多劉姓諸王爭搶的地盤,可是有了前幾任趙王的前車之鑒,劉恆憑藉著他超高的政治智慧婉拒了呂后,表示自己願意戍守邊地。
就在第二年呂后病死,呂氏家族被滅,在處理完這些事後,朝中的大臣陳平、周勃等人經過商議決定立代王劉恆為新帝,之所以擁立在平定諸呂中毫無建樹的代王劉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呂后死後就剩下了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而劉長是由呂后撫養長大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沒有被呂后迫害的原因。況且當時朝臣們剛剛平定了諸呂,當然不會扶持一個和呂氏關係如此親密的人。
2、朱虛侯劉章和其兄劉襄是劉邦長子齊王劉肥的兒子,他們兩個手握禁軍,且在這次的滅呂行動中功勞最大,按理說他們兩個都比劉恆有優勢,可為什麼沒有得到朝臣們的支持呢?怪就怪在他們倆都太強了,剛剛脫離呂后鐵血統治的朝臣們也想喘口氣,選擇一個沒有實力背景、便於控制的皇子,劉恆正是皇位的不二人選。
3、薄太后出身卑微,且一向謙恭守禮,況且薄氏家族不像呂氏一樣在宮中根基深厚,外戚力量薄弱不足以對朝臣們產生威脅。
就這樣朝臣們經過權衡後,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立代王劉恆為皇帝,薄太后自然就成為了皇太后,一直活得謹小慎微的薄姬母子,竟然不費吹灰之力的坐上了那至高無上的寶座,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五、大漢第一廢后

按理說薄姬的兒子成為了皇帝,自己又成了皇太后,此生已經顯貴至極。但是慾壑難填,晚年的薄姬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不爭不搶,一切順其自然,成為皇太后的她已經沒有了對手,天下所有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就導致她犯了一個和呂后同樣的錯誤,歷史又一次重演。
話說呂后的兒子漢惠帝即位後,為了把皇權集中於一家,她讓惠帝娶了自己的親外孫女,這場舅舅和外甥女的結合,出現了大漢第一處女皇后的荒唐事例。
而薄太后為了讓薄家的榮耀能夠千秋萬代、永享富貴,也做出了和呂后同樣的事情,她讓自己的親孫子也就是漢景帝娶了薄氏娘家的孫女,史稱薄皇后。
礙於祖母的面子,景帝可以娶薄氏女做皇后,但是你卻沒辦法讓景帝寵愛薄皇后。漢景帝前二年薄太后去世,薄家的依靠沒了,薄家的榮耀也就到了盡頭。景帝前六年,漢景帝以無子為由廢了薄皇后,開創了廢后的先例。其實,薄皇后無子只是表象,無寵才是本質,漢景帝不是不能生孩子,他是不跟薄皇后生孩子,他跟其他妃子生得子女多達二十多個。
結束語
看完薄氏兩代人的命運,我們不禁感慨,薄太后因為不爭無寵而保身榮族,而薄皇后因為競爭無寵而冷落被廢,歷史總是這樣的曲折離奇,有時候真感覺應了那句話:是你的別人搶不走,不是你的搶來了也會失去,難道一切真的都是命中注定嗎?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哪個家族能夠長盛不衰,放大慾望、迷失本心,必將自取滅亡。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