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種經典的數據降維方法,常用於高維數據的可視化和特徵提取。PCA的目的是將原始的高維數據轉換為低維空間的向量,使得新向量的方差儘可能大,同時新向量之間儘可能獨立。然而,PCA的計算過程相對較慢,特別是在面對大規模數據集的時候。因此,本文將介紹如何高效實現PCA演算法,以便更簡便地進行數據分析。
二、特徵值分解
實施PCA演算法的第一步是進行特徵值分解,以確定數據集的主成分。假設有一個數據集$X$,它的協方差矩陣為$C$,則C的特徵值分解$C=Q\Lambda Q^T$,其中$\Lambda$是特徵值矩陣,$Q$是由特徵向量組成的矩陣。設$U$是將原始數據集投影到特徵向量$Q$的矩陣,則投影后的數據集$Y=U^TX$,它的協方差矩陣為$\Lambda$。因此,通過特徵值分解,可以減少數據集的維度。
import numpy as np def pca(X): C = np.cov(X.T) # 計算樣本間協方差矩陣 eigen_val, eigen_vec = np.linalg.eig(C) # 求解特徵值和特徵向量 idx = np.argsort(-eigen_val) # 特徵值排序 U = eigen_vec[:, idx] Y = np.dot(U.T, X.T).T # 計算投影后的數據集 return Y
三、矩陣分解
雖然特徵值分解是實現PCA的一個可行方法,但在處理大數據集時會很慢。因此,我們可以使用矩陣分解來加速計算。假設有一個數據集$X$,我們可以將其分解為兩個矩陣的乘積$X=USV^T$,其中$U$和$V$是正交矩陣,$S$是對角線元素為奇異值的矩陣。由於$U$是一個正交矩陣,它保留了數據的線性相關性,因此,將$X$投影到$U$上即可得到數據集的主成分。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linalg import svd def pca(X): U, S, V = svd(X) # 矩陣分解 Y = np.dot(U.T, X.T).T # 計算投影后的數據集 return Y
四、隨機PCA演算法
隨機PCA演算法(randomized PCA)是一種更高效的PCA演算法。與傳統PCA演算法不同的是,隨機PCA演算法是基於採樣和矩陣近似的方法實現的。這個演算法通過將原始數據集的列隨機採樣來減少數據的大小,之後將得到的子矩陣轉化為低秩矩陣,從而提高了演算法的效率。隨著子矩陣大小的增加,隨機PCA演算法的準確性將接近傳統PCA演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def randomized_pca(X, d): n, m = X.shape Omega = np.random.randn(m, d) # 隨機採樣 Y = np.dot(X, Omega) # 投影到採樣子空間 Q, R = np.linalg.qr(Y) # 矩陣QR分解 B = np.dot(Q.T, X) # 計算投影后的數據集 eigen_val, eigen_vec = np.linalg.eig(np.cov(B.T)) idx = np.argsort(-eigen_val) # 特徵值排序 U = np.dot(Q, eigen_vec[:, idx]) return np.dot(U.T, X.T).T
原創文章,作者:SUPBL,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