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千億營收背後的轉身

聯想千億營收背後的轉身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在重回PC出貨量全球第一不久後,聯想於11月3日發布了截止9月底的2021財年中報。財報顯示聯想Q2(7到9月)營收為100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4%,對此聯想官方也用「史上最強業績表現」來形容。

針對這種表現,外界有一些觀點認為,由於這是聯想首次單季營收規模突破1000億,將聯想抬上了一個營收新台階,因此意義特殊。

對仍處於轉型期的聯想而言,「3S戰略」的核心在於智能服務,成為市場和行業認可的頂級智能服務商,也是聯想轉型的最終追求。因此真正能夠代表聯想未來增長,以及是否能夠轉型成為一家服務驅動型企業的指標,還得看聯想在智能業務上的成績和投入。我們不妨通過這份史上最強財報,來看看聯想智能化轉型的真實情況。

3S戰略沒那麼快

作為聯想當前的核心戰略,3S戰略業務的發展情況,自然最能代表聯想智能化轉型的進度與成果。

財報顯示,3S戰略下的三個業務,都在報告期(上半財年)內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收入增長。具體來看,智能基礎架構業務收入同比實現了近20%的增長,原因是「受管理服務和複雜方案細分市場推動」;行業智能業務收入同比實現了超40%的增長;智能物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實現了超30%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聯想首次在半年報中披露3S戰略業務的半年增長數據,可見聯想對此比較滿意,但聯想仍未披露3S戰略各業務的營收規模,因此這種增長質量實際上如何並不確定。

不妨來看季度數據,因為有明確可比性,能夠釋放出更多的信息。根據聯想官方財報解讀文,Q2智能基礎設施、行業智能、智能物聯網業務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21%、72%、36%。

Q2的增速總體上與H1保持了一致,但與Q1(4到6月)相比,可以發現並非所有業務的增速都保持住了。其中的智能物聯網業務Q1收入同比增長39%,因此Q2這塊業務的增速反而有所放緩。

總體來說,單看增速數據,最多只能得出3S戰略業務在有序推進的結論。而且可以確定的是,這幾塊業務由於仍處於投入初期,盈利應該沒那麼快,除非聯想在財報中披露更多3S戰略業務的數據,否則很難向外界證明自己的轉型有大突破。

數據中心業務當下還難挑大樑

2017年聯想提出了「三波戰略」,其中的第二波就是「要把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建設成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其中的數據中心業務所具備的To B和智能化能力,可以說是聯想轉型的關鍵。

今年也是企業雲化和智能化轉型的紅利期,聯想在中報里表示目標是實現優於市場的增長及提高盈利能力。

根據財報,Q2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為14.78億美元,稅前虧損為0.47億美元。而Q1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為16.12億美元,稅前虧損為0.58億美元。可見Q2雖然虧損下降了,但是營收同比也出現了下降。

不過聯想也在財報中提到了幾個增長數據,比如H1雲服務IT基礎設施業務同比增長了33%,企業和中小企業板塊收入同比增長了3%,而Q1雲服務IT基礎設施業務同比增長了31%,至少在這塊細分業務上,聯想維持了增速。

但可以猜測,某些領域需求未完全復甦、聯想的服務結構優化調整等可能是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環比下滑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三波戰略已經提出有三年多時間,但是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佔比仍然在10%左右(2017財年為9%,2020H1為11%),而且仍然處於虧損階段,扭虧節點無法預期。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目前的數據中心業務距離聯想設想的「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目標仍有距離。

智能設備仍靠PC

即便處於轉型期,以電腦為主的智能設備業務,仍有不錯的表現。財報顯示,Q2智能設備業務營收為130.4億美元,稅前利潤為7.01億美元,而Q1營收為117.36億美元,稅前利潤為6.2億美元,可見營收和稅前利潤都實現了增長。

在財報中聯想將這種增長的原因歸納為兩點:一是市場需求推動辦公本、遊戲本等細分產品需求大幅增長,二是聯想的運營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這種逆勢增長也讓聯想面臨一個壓力,即後續能否繼續保持增長。畢竟全球個人電腦市場整體增速仍處於疲態,Canalys預測2022年全球個人電腦市場才會恢復增長。

還有智能手機業務,雖然聯想在財報中提到摺疊手機和遊戲手機Q2表現較好,但是就聯想在智能手機中的現有份額和地位來說,這種增長的意義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從這份財報來看,PC業務現在還是聯想增長的發動機,也是聯想引以為傲的增長引擎,但是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容易掩蓋聯想轉型的成果。因為聯想不想成為一個To C智能設備公司,但是PC等智能設備表現出的增長驅動和韌性,已經可以覆蓋聯想To B智能化轉型的光芒。

轉型矛盾

從以上分析來看,聯想的智能化轉型只可以說有一定起色,還遠未達到能夠驅動聯想增長的地步。對於已經提出轉型多年的聯想來說,這樣的成績還不太夠看,不過或許也可以說明,聯想的轉型的確面臨著大量挑戰。

這種挑戰主要來自於基因和定位。基因方面,全球PC霸主的地位奠定了聯想的To C和硬體基因,To B和軟體業務上的經驗聯想累積不算多;定位方面,聯想的智能化轉型本質上還是想以賦能者角色服務對雲、物聯網、AI有需求的企業用戶,這讓聯想的競爭者圈子被無限放大,而且還有阿里華為等巨頭被放進來。

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智能設備現在仍然主導著聯想的增長節奏,作為「第一波戰略」的核心,這又是聯想不能放棄且需要死守的,儘管有3S戰略加持,智能設備的重要性看起來仍然遠大於智能服務。

這正是聯想最矛盾的地方,智能設備不可能放,但智能服務起色又慢,長此以往,轉型可能會越來越糾結,很難快起來,不論是哪一頭出了問題,或者哪一頭表現不好,都會拖累整體業務,甚至是戰略目標。

但聯想面對的機會是絕無僅有的,只要繼續加大投入穩住增速,PC霸主也未嘗不可在智能服務市場里翻江倒海,畢竟轉型成敗的話語權主要還是掌握在聯想自己手裡。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4373.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3:03
下一篇 2025-01-12 13: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