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RD
PRD全稱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中文名產品需求文檔,歷史上第一份PRD據推測應該是誕生於寶潔這家公司,因為據史料記載,寶潔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第一次提出了產品經理的概念,並誕生了第一位產品經理,所以通過合理的邏輯推理,應該也誕生了第一份PRD,只是因時間久遠且沒有更多的細節資料而無從考證。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產品經理崗位的發展成熟,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逐漸的清晰明了,PRD也終於在歷史長河的演變過程中,慢慢形成了產品工作流程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那麼到底什麼是PRD呢?
可以概括為,PRD是對產品需求以實際可落地方式進行細化描述的文檔。
這裡面有個關鍵詞”實際可落地”,也就意味著閱讀者通過查看PRD能夠大致知道需求會最終以什麼樣的實際形態或方式被呈現出來,而不是說看完了PRD以後,依然不知道需求會被做成什麼樣或者說感覺需求還只是停留在一種概念性的層面。
那怎樣去實際落地,這裡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PRD是給誰看的。
PRD的查看對象
一般來說,PRD是寫給以下幾種人看的:
- 1.產品同事
- 2.運營
- 3.設計師
- 4.開發工程師
- 5.其他需求方(相關業務部門等)
PRD的撰寫目的以及內容
明確了PRD的概念以及PRD是寫給誰看的以後,如果不清楚PRD的寫作目的,可能就會導致我們壓根不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著手撰寫PRD,從而變成一味的去堆砌一些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是用來幹啥的內容,為了能夠有的放矢,我覺得需要去明確PRD的撰寫目的。
目的其實很簡單,通俗的說,就是讓對應崗位的查看對象在查看了PRD以後,能夠知道怎麼樣去幹活或者大致知道怎麼樣去使用,倒推過來就是,因為看文檔的人不同,他們的目的也不同,所以他們關注的重點也會不同,下面,我用以下表格來去直觀的展示下:
通過上面的表格,我們也能夠看出對於不同對象,PRD的查看重點也會有所差別,包含的內容也會有差別,為了能夠使得PRD的目標用戶更好的去獲取到他想要的信息,那麼綜合起來,一份PRD至少就應該包含以下內容:業務流程圖、功能結構圖、功能細節描述、界面原型等。
PRD的文檔結構
前面我們已經推理出了一份PRD至少應該包含業務流程圖、功能結構圖、功能細節描述、界面原型等,那麼從文檔的角度出發,同時從沒有明確目的的內容堆砌都是無用的這一點來看,可以大致列出以下腦圖:

PRD的撰寫原則
既然已經清楚了PRD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去撰寫呢,我覺得需要把握住幾個原則:
1.符合團隊實際情況
就是大家能夠使得團隊的各個成員覺得PRD不是一個擺設性的文檔,不會說為了樣式而樣式,為了模板而模板,為了存檔而存檔,而是需要真正實用。
2.清晰、有效
同時,各個團隊成員在查看PRD過程中不會覺得文檔總是存在看不懂存在各種漏洞,或者並沒有對工作溝通效率有所提升,而是能夠清晰的表達出業務以及功能點的實現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