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語音巨頭鏖戰語音晶元市場

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場景應用的加速落地,正在讓AI語音熱潮席捲整個國內市場。截止目前,AI語音技術應用已經遍布金融、能源等多個行業,尤其是在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新興熱門領域應用日益廣泛。

在行業火熱的背景下,國內市場中主打AI語音晶元產品的上游企業也因此受益。比如雲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等企業,就因此得到了長足發展。不過,在AI語音晶元企業快速崛起的同時,其面臨的市場困境依舊未能得到解決,而在市場博弈升級的下半場,這些企業仍需要奮力突圍。

AI語音巨頭鏖戰語音晶元市場(配圖來自Canva可畫)​

AI語音掀起新熱潮

在AI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智能語音作為行業第一入口,其市場規模隨著行業熱度攀升不斷高速增長。據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AI語音市場規模達到121.7億元,同比增長30%,2020年則達到了155億元,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

而在這種高速增長的背後,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下游消費級市場的火熱,打開了智能語音市場需求的大門。

在目前的AI語音市場中,有著語音交互功能的智能音箱、智能翻譯機、微軟小冰、AI語音輸入法等軟硬體產品,以新潮的科技體驗贏得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並且在市場中形成了新一輪的消費熱潮。

其次,AI語音在醫療、教育、汽車等場景的廣泛應用,也為行業的發展增添了極大的動力。例如在智能車載領域,搭載車載語音助手的車機產品,不僅能讓用戶行車更加便捷,還能提高汽車出行的安全性,這些應用場景的落地,都極大地拓寬了AI語音技術的應用場景。

最後,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聲紋識別等方面技術的進步,也是行業取得巨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以微軟的語音識別技術為例,其採用的深度神經網路學習技術,能將語音識別準確性提升至81.5%,而百度語音助手識別準確率目前已經達到98%,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服務體驗。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國內AI語音市場的場景應用迅速普及。

語音晶元企業乘勢崛起

隨著國內AI語音市場爆發,布局AI語音晶元領域的雲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等上游企業,也在市場的推動下逐漸取得了長足發展。

比如在營收方面,AI語音晶元企業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衝擊IPO的雲知聲,其主營業務營收從2017年的6114.04萬元,增長至2019年的2.19億元,年度複合增長率達到89.14%,其增勢之迅猛由此可見一斑。而布局該領域的思必馳、出門問問,其營收也在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而在AI語音企業營收增長的背後,與其在AI語音晶元領域的布局不無關係。例如自2013展開「雲-端-芯」戰略布局的雲知聲,其2019年的收入就主要來自於其發布的雪燕、海豚等晶元和軟體產品。

主打「雲+芯」布局的思必馳,也憑藉其在AI語音晶元的布局,和海信、長虹、美的、阿里、北汽等企業達成了深度合作,這些合作都給思必馳的營收增長帶來了諸多利好。

而AI語音企業之所以選擇深入AI語音晶元領域,跟國內語音市場的形勢變化有很大關係。一方面,BAT、小米、華為等企業,在智能家居領域掀起的價格戰,使行業毛利率持續下滑,上游技術企業在該領域並沒有明顯優勢,繼續與巨頭纏鬥並不划算。

 

另一方面,近兩年來智能汽車、智能音箱等市場的爆發,打開了AI語音晶元市場需求,這為AI語音企業拓展市場打開了突破口。比如,雲知聲發布的「雨燕」晶元,已經在搭載在格力、美的、海爾等眾多家電企業的冰箱、電視等智能家電產品中了。

隨著AI語音市場的長足發展,雲知聲、思必馳等企業深入AI語音晶元的布局優勢,也日益凸顯。

下半場仍舊危機四伏

在快速崛起的智能語音市場,雲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等AI語音企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面臨內憂外患。

在外部市場方面,持續深入AI技術研發的BAT、華為,正向AI語音行業的上游推進,使雲之、思必馳面臨的競爭形勢愈發嚴峻。例如,目前阿里自研的FPGA語音晶元,已經在天貓精靈系列產品搭載,對AI語音企業在晶元市場造成極大的擠壓。

其次,BAT、小米在智能音箱等硬體市場強大的競爭力,使AI語音企業在C端市場,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比如雲知聲的智能語音交互產品業務,2017年營收佔比達到了96.93%,而在BAT入場後,其C端市場的營收,直接在2020年跌至28.15%,巨頭入場對其營收衝擊之大可見一斑。

而在企業內部,AI語音企業還面臨著AI行業普遍存在的虧損問題。比如已經發布招股書的雲知聲,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已經虧損7.9億元,且目前虧損仍在擴大;出門問問CEO李志飛也表示,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尚未實現盈利。

在眾AI語音企業虧損的背後,與其高額的研發投入有很大關係。例如,在2017年、2018年、2019年,雲知聲投入的研發費用分別達到1億元、1.53億元、2.58億元、0.92億元,在同期營收中佔比均超過100%。而深入晶元技術研發的出門問問,也為此付出了極高的成本。

如此高額的研發投入下,AI晶元企業的利潤自然受到極大的擠壓。這種情況下,AI語音企業就不得不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下半場,考慮如何突圍的問題。

語音晶元企業如何突圍?

從企業自身來看,融資、IPO都是AI語音企業緩解資金壓力的方式。比如,目前雲知聲在上交所IPO已經進入審核階段。在其IPO成功之後,雲知聲不僅能夠獲得新的籌資渠道,還能提升其自身的知名度。而獲得谷歌、大眾投資的出門問問,也獲得了超過數億元的資金。

隨著這些企業獲得新的資金來源,它們也會有更多的機會拓展市場,提升其在技術方面的競爭壁壘,從而在與BAT、華為等企業的交鋒中,體現其獨特的競爭力。

不過,對AI語音企業來說,融資、IPO只能為企業謀得更多生存時間,卻並非真正的解局之道,AI語音企業想要真正突圍,還是要從業務方面入手。

一方面,AI語音企業還需要深入晶元技術研發,拓展其AI語音晶元技術場景。比如雲知聲布局的智能汽車晶元領域,就擁有極大的增長潛力,通過發力汽車晶元領域,可以為其營收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此外,AI語音企業還要加強與下游企業的合作,將晶元產品和應用場景深度融合,以降低BAT對市場擠壓帶來的風險。

另一方面,智能語音企業還可以通過其AI語音技術的優勢,以差異化競爭的方式爭奪市場。比如雲知聲推出的嘀咕智能電話機器人,就避開了和BAT在音箱等產品的正面交鋒,從而為其在C端市場的發展打開突破口。

由此可見,在未來的智能語音市場中,雲知聲、思必馳等企業,仍有市場突圍的機會。但在強敵林立的AI語音市場中,思必馳、出門問問等AI語音企業,還是要把技術作為核心戰略不斷加厚行業壁壘,才能在國內語音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369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49
下一篇 2025-01-12 12:4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