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優質案例拆解
案例名稱:【拼多多】現金簽到案例拆解
案例行業:電商本務業
拆解作者:燕燕
案例目標:拉新、活躍、轉化
案例標籤:簽到、邀請好友
案例路徑:
簽到→達成任務→兌換權益
邀請好友簽到→達成任務→兌換權益

1
案例亮點及可復用的點
1、活動入口位置醒目,活動名吸引用戶點擊參與
雖然不算最火熱的活動,但是活動名很吸引人:現金簽到,重要的是現金,不是簽到,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簽到可以領現金,立馬就與單純的簽到引導區別開,本身簽到類活動,對於用戶來說用戶已經有認知,教育成本低。

2、文案吸引人
活動任務對於用戶付出成本低(時間成本+行為成本),不需要邀請助力完成任務,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就可以完成
文案的亮點有幾個維度:
①退出簽到文案吸睛:
你不簽到,必得的微信紅包就沒有了,合理的運用用戶損失厭噁心理(簽3天必得微信紅包)

②頁面突出已領金額:
直接呈現現金金額,第一天就獲得4塊多,第二天你要不要來嘛(不來會後悔)

③強調連續3天簽到,獲得額外的隨機微信紅包(微信紅包誰不愛?)

④兌換按鈕彈窗提醒:
滿10元可提現,同時展示已有X人提現成功(活動正火熱,你也繼續參加吧)

⑤第二天簽到頁面簽到領7元,極大的誘惑:
起初我真的以為是7元,簽到完成才知道是優惠券,有些失望,但是至少用文案引導用戶第二天簽到了。

⑥領到第二天的7元券後,頁面有強提醒可用券的商品範圍,這個細節很不錯,引導用戶下單購買

剛開始玩這個遊戲的人在這裡會有2個期待:
1.連續3天的額外的微信紅包(無論紅包大小,對於用戶都是驚喜);
2.滿10元可以提現(現在已經4快多,離10元的目標不算太遙遠,夠得著,但是按照拼多多的過往做法之後簽到的金額肯定不高,經驗證確實也是這樣,就像滿100元提現一樣)
除此之外,簽到成功後的彈窗頁面有動態撒花效果,也是一個小細節。
拼多多真的對人性研究透透的,處處隱含玄機,步步緊逼,讓用戶一步一步陷入到設計好的套路里
2
待優化的點&解決方案
1、此現金非彼現金,提現非真提現,誘導成分大
①現金簽到,頁面展示現金金額,兌換也呈現滿X元可提現,但是當你仔細閱讀規則是就會發現簽到的現金不是真的現金,而是滿10元兌換無門檻優惠券,裡面含有誘導成分,如果用戶真的達到10元,發現只是兌換成優惠券,活動失望值瞬間坍塌,不利於用戶繼續留存活躍。
如果僅是引導用戶完成一個周期15天簽到,我覺得雖然有誘導成分,但是達到目的就可以,而且如果用戶最後完成10元兌了一張10元無門檻券,還可以引導用戶下單轉化,這個設置真的的完美又狡詐!!
作為運營方:無疑是個亮點,每一步都在套路用戶
作為用戶:體驗閾值不斷下降
解決方案:
彈窗頁面文案標識為無門檻券,降低用戶對現金的期望

2、邀請好友簽到的動力不足
作為邀請方,沒有獲得額外的簽到金,作為被邀請方,小程序分享鏈接文案並不夠吸引人。
解決辦法:
文案可以增加:連續簽到三天必得微信紅包,點開率會提高

3、逛街領紅包任務中,需要讓用戶在頁面停留90s,但是最後領取的金額才0.02
這個活動任務用戶付出時間成本過高,與回報不匹配,對於我來說可能就只會參與一次
解決方案:
降低時間,或者增加完成任務後的獎勵

4、小程序完全沒看到現金簽到的入口
邀請好友後,從小程序進去直接跳轉到簽到頁,但是從簽到頁返回後,就再也找不到入口了,這個不知道是運營人員故意這樣設置還是沒考慮到。
3
延伸思考
對於簽到類的活動,本身就比較簡單,有些是融合到其他類任務活動裡面,例如淘寶領金幣活動、京東的種豆得豆,都融合各自任務類型和簽到。
把簽到單獨拎出來作為一個專屬活動,確實對活動的環節及獎勵設置更考究,市面上常見的就是簽到領積分,對於用戶來說吸引力不夠。
所以拼多多的簽到活動:從如何吸引用戶點進去——如何吸引用戶參加——用戶未參與活動退出是如何通過文案和獎品留住用戶——如何引導用戶持續參加,步步為營,環環緊扣,每一步的文案(彈窗文案+活動主頁文案)設計都利用用戶損失厭惡,留住用戶。
且階梯獎勵設置(只要參與3天就有獎勵,還是微信紅包,你就說你要不要參加吧),讓用戶捨不得離開,不像養成類遊戲,持續時間周期太長了。
不過我只體驗了2天,不知道連續3天簽到後會得什麼獎勵,但是但從這2天的體驗來說,第一天是體驗高峰,第二天立馬就回到谷底,還好有第三天的額外的微信紅包繼續支撐我玩下去,畢竟比起優惠券(不在上面買東西,對於優惠券沒有吸引力),用戶(我)更喜歡實實在在的獎勵,即使獎勵很少。
結合我自己的行業,我覺得可以參照他的做法,通過文案+短期階梯獎勵出發,因為我的業務是無人貨架場景,用戶群體固定,為辦公室群體,在邀請好友簽到方面可以增加助力類刺激
不過後期如果我自己在做這類活動還是要想清楚,我的目標用戶到底是誰(這個用戶是從現有用戶里進行用戶拆解)活動前就必須設定活動目標(例如希望用戶連續登錄,期間刺激下單購買,這時候就需要結合優惠券/商品活動)。
同時在獎勵刺激中不能僅僅是優惠券,還需要有實質性的獎勵,畢竟實際到手的才是賺到了,優惠券還需要投入成本,對於用戶說有損失。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