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案有方法,文案的11個思考公式!
自廣告誕生以來,便有著無數前輩,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嘗試探究出廣告、文案、傳播的規律問題。
並且,他們努力把這些規律,提煉出一個個成型、簡化、易懂的工具,供後來者使用和參考。
我個人,在工作時也會用到這些工具,去打開思路提高效率,或者去檢驗工作是否符合標準。
以下便是一些常見的文案、創意思考工具,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1、文案關鍵四問
多年之前,讀過一本書叫《奧美的創意觀點》。
書中說一篇文案要解決的,其實就是四個問題:「為什麼說?向誰說?怎樣說?以及說什麼?」
只要很好的解決了這4個問題,那便是一個通順的文案邏輯了。
為什麼說:就是你的文案,要解決什麼具體的商業問題,想要消費者做出什麼具體改變。
向誰說:確定目標讀者,具體是哪個人群。
怎樣說:以哪種方式、哪種風格、哪種調性、哪種口吻…將廣告信息傳達給目標消費者。
說什麼:具體要說些什麼,重點去傳達什麼內容,以打動你的目標讀者。
2、ROI創意標準
ROI標準是廣告大師伯恩巴克提出來,去衡量一個文案創意是否合格的標準。
他認為一個好的廣告創意必須包含以下三點:
相關性(Relevance):也就是文案創意必須與商業訴求相關,不能傳達商業訴求的創意,你可以說是一件藝術作品,但絕不是一個好廣告。
原創性(Originality):也可以翻譯為「獨創性」,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創意必須是新穎的、有創造力的,而不是因循守舊、默守陳規的。
震撼力(Impact):也可叫做「影響力」,就是文案創意必須在消費者中產生影響力和震撼力。
3、引爆點法則
引爆點法則是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總結的,一則信息之所以引爆流行的3個關鍵點:
首先,製造流行一般都會通過一個大的、關鍵的傳播節點,去放大信息聲量,擴大傳播圈層。
這個節點可能是一個社交達人、也可能是一個KOL,或者一個大V,或者是一個媒體,甚至一個大喇叭。
總之,靠一個普通人的肉嗓子,再好的信息也很難引爆傳播。
這就是「個別人物法則」。
其次,信息要有足夠的附著力、足夠的粘性,這一點很好理解,一個看過就忘的信息,不可能流行起來。
這就是附著力法則。
最後,信息的流行會受到環境的極大影響,比如當你出了一則關於愛情的文案,那在情人節發布,就會比平時的效果更好。
因為此時的環境,對於這類信息的傳播是有幫助的。
或者如果是策劃一場關於「畢業」的傳播活動,那麼在八、九月份的畢業季舉行,就會比在其他時間的要好。
這就是環境威力法則。
4、愛達模型(AIDA模型)
愛達模型是推銷專家劉易斯,提出的一個推銷模型,後來被廣告文案圈廣泛使用。
它雖然比較簡單和樸素,但卻有著清晰和嚴密的邏輯,描述出一個好的推銷(無論是面對面推銷,還是廣告推銷)需要解決的4個關鍵問題。
這4個步驟層層推進,缺少哪一個,都會影響最終目的實現。
比如一張海報,你必須要先通過標題或者視覺設計,去引起人們的注意,讓人們去看海報。
如果第一步做不到,人們壓根不去看,那後面的一切都是白費。
然後,要通過海報的具體內容,去誘發消費者繼續閱讀的興趣,以及對於產品的興趣。
並在這個過程中,去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最後,以優惠、打折、限時購買等等方式,去促成消費者的儘快行動。
5、AIDMA模型
愛達模型之後,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模型也在不斷的進化,比如AIDMA模型,就是由愛達模型進化而來。
AIDMA模型的進步之處,在於意識到消費者心動之後,有時並不會立即下單購買,或者沒有條件立即購買。
因此,廣告必須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讓消費者記住廣告(Memory)。
以便當消費者產生購買需求,或者有了購買條件時,可以回憶起廣告,進而選擇此商品、此品牌。
6、4A模型
凱洛格商學院的羅克爾教授,也對AIDA模型進行了修改。
在羅克爾教授的新模型中,「興趣」和「慾望」被整合成了態度,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商品的態度如何,決定著消費者的後續行為。
並且,他還新增了「再購買」環節,關注到了消費者購買完成後的行為,用「再購買」去衡量消費者對於品牌忠誠度。
這些內容是在「攬客魔課堂」里了解到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