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產品研究的6個方面「產品研究主要包括哪些研究」

產品研發是一個比較大的題目。在此,我們嘗試從宏觀視角出發,說一說研發作為一項業務的基本結構,作為一種管理的基本內容。首先從幾個基本概念開始。

產品型譜

產品型譜是產品標準化發展的高級形式,是產品通用性和系列化兩種標準形式的結合與發展。因為市場對產品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當一個企業產品型號發展比較多的時候,只對參數分檔分級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於是我們把這些產品列一個清楚的「家譜」。

認清過去是為了思考未來。通過產品型譜對這些產品進行型式規劃,如下圖那樣,列出產品平台、產品線、平台產品、型號產品這種關係結構,然後明確方向,一代一代發展新的成員。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產品型譜是產品發展規劃的核心內容,可以看成是產品規劃和技術規劃相結合的一個整體藍圖。把產品管理上升到戰略層面,用經營業務的方式來管理產品型譜,也是產品開發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下圖:Thinkpad的產品樹簡圖。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通過產品型譜實現產品系列化,對企業具有重要的意義:1.可以加速新產品的開發設計過程,減少重複開發;2.擴大標準化和通用範圍,增加生產批量,提高專業化水平;3.縮短產品工藝裝置的設計與製造的期限和費用;4.降低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難度,提高企業運營的整體經濟性。

技術成熟度

技術成熟度概念源自於20世紀70年代美國宇航局(NASA),是指技術相對於某個具體系統或項目而言,能達到預期目標的滿足程度。通俗的說,技術成熟度就是一種技術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確保能用,不至於失敗或者導致最終結果(成本、時間、功能等方面)超出可控範圍。

技術成熟度這個概念現在被廣泛採用,包括中國的材料行業、裝備製造行業等都發布了相應的標準。目前這些發布的標準都是借鑒美國國防部的標準。下面是國軍標將技術成熟度劃分的9個等級,具體操作有詳細的評價標準。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從上面這9個等級基本遵從於這樣一個邏輯:1-3是在理論層面的驗證;4-6是實驗室環境的驗證;7-9是使用環境(生產)的驗證。

技術成熟度對於研發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它成為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究之間的分水嶺。一項技術在應用於產品之前是技術研究(或者技術開發),應用於產品是產品開發,能不能應用於產品就取決於技術成熟度。一種新技術必須在成熟度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才能在產品開發中應用。比如,波音公司規定一項技術的成熟度達到6以上(實驗室成熟)才能應用於產品。

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究的區別

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究是不同的。技術研究是研究技術的可行性,有理論層面的研究,有應用層面的研究;而產品開發是源自於市場需求,應用已有的技術,設計開發可應用於市場的產品。

簡單說:技術研究是一種技術行為,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探索,是可以失敗的;產品開發是一種投資行為,是要在預定時間、成本和質量前提下完成的,必須交付可供投入生產的產品,是不允許失敗的。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嚴格說來,產品開發不應該有新技術,如果有那麼技術本身也不是新的,只可能是成熟技術在產品中新的應用;而技術研究才是這些技術的開發過程。如果不是這樣那就很糟糕了,因為這會使得產品研發變得不可控。著名的產品開發模型,無論PACE還是IPD都首先基於這樣的一個基本思想(具體我們後面進行討論)。

門徑管理

門徑管理(Stage-Gate System)是由羅勃特·G·庫珀(Robert G. Cooper)於20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一種新產品開發管理策略和方法。門徑管理系統將新產品開發分為五個階段(Stage),每個階段的入口(Gate)設置決策點,在這個點上要將沒有價值的產品和活動剔除,同時還需要進行多個產品的優先順序的排序。

這樣經過多個關鍵節點的控制,形成一個從輸入到輸出逐層篩選的漏斗,能夠確保在節點上對項目風險的管控,同時也是優化對企業資源的組合利用。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這一理念和策略被廣泛應用於指導新產品開發,目前我們可以在各種研發框架模型中看到這個門徑的漏斗。

工作分解結構(WBS)

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把項目可交付成果和項目工作分解成較小的更易管理的單元。我們之前講過,要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就需要結構化。產品研發通常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將整體任務分解成為小塊工作,然後分工去組織實施。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上面這張圖,我們將整個系統的工作分解到了兩級WBS,實際面對更複雜的系統,我們可以將工作分解成多個層級,就像流程的多個層級那樣。

然後,我們將工作分解而成的任務包交給具體人或者小組去完成,為此就需要編製工作計劃。WBS的逐層分解對應著計劃也有不同層級,通常項目計劃會有一級、二級、三級計劃。也有零級計劃,零級計劃一般我們可以稱之為里程碑計劃,它只是給出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當然我們也可以有很多層級的計劃,這取決於你到底有多少層級的WBS。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上面這張圖,是項目管理經常用到的甘特圖,就是將工作任務逐層分解之後,定義具體任務的時間、資源分配和邏輯關係。大型項目管理都需要有這樣的甘特圖,用以匹配資源、控制項目進程。

WBS是研發項目管理的基礎工作,項目分工和計劃控制都要以此為基礎。

產品開發周期

對於產品開發周期的階段定義,不同行業、不同產品和不同企業有不同的標準。總體來說有三種形式:瀑布式、遞增式和螺旋式。

比較典型的是瀑布式,產品開發路徑沿著一條直線推進直至完成。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如上圖所示。這個過程包括:需求定義、概念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設計、試製、集成測試(在此只是示例,企業可以有不同的階段定義)。不太複雜的產品,或者複雜產品的部分升級換代通常是按照這樣的模式來進行研發。這種開發周期也比較短,通常不超過1年。

複雜一些的是遞增式,看起來像是多個瀑布式的組合。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如上圖這樣,這是由多個子系統構成的系統級產品,每個子系統都是一個瀑布式,而整個系統則是一個更大的瀑布,是這些子系統的集合。類似汽車或者大型機械產品的開發,通常是按照這樣的模式,一個全新產品的研發周期可能會達到2至4年時間(實際上平台產品、型號產品和改型產品是不同的,在此不詳細討論)。

還有一種更複雜的螺旋式,產品開發的路徑看起來是螺旋上升的模式。

細說產品研發從6個基本概念開始

如上圖所示,整個大的系統研發並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通過不斷的迭代、循環往複的方式來實現的。類似於在前面遞增式的基礎上,整個系統和子系統的研發都是經過多次迭代循環才最終完成的。類似航空工業系統中飛機和發動機的研發是這種模式,一個全新產品研發的周期可能會達到15至20年時間。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316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45
下一篇 2025-01-12 12:4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