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移動閱讀優劣勢「移動閱讀有哪些優勢」

當前處於信息社會、「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閱讀也是如此。傳統閱讀往往就是紙筆閱讀,現代閱讀不僅包括紙筆閱讀,更包括網路閱讀。網路閱讀的媒介很多,包括電腦、手機、平板等的網頁瀏覽、資訊關注、朋友圈點贊等。與傳統閱讀相比,網路閱讀具有多媒體性、泛在性、創新性等的特徵。在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將傳統閱讀與網路閱讀結合起來,使兩者優勢互補,助推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能讓學生獲得數學信息、數學知識,更能讓學生獲得數學智慧。

一. 拓寬學生的「數學視界」

信息社會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其中,「會閱讀」是「會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什麼是「會閱讀」?許多人認為,「會閱讀」就是能主動地搜尋信息。其實,這只是「會閱讀」的一個維度。「會閱讀」不僅包括「信息收集」,更包括「信息解讀」「信息分析」「信息判斷」「信息的創新運用」等能力。這就需要將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說,網路閱讀的優勢更多地表現在信息收集方面,而傳統閱讀尤其是慢閱讀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解讀、判斷、分析等能力。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循環小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學課本,學生認識了「什麼是有限小數」「什麼是無限小數」「什麼是循環小數」等知識內容,理解了「什麼是循環節」「循環小數怎樣表示」等問題後,再讓學生交流閱讀心得。學生暢所欲言,對循環小數有了深度的思考、猜想等,如「小數可以分成幾類?」「循環小數屬於哪一類?」「循環小數還可以繼續分類嗎?」顯然,這些問題藉助傳統的紙筆閱讀是不可能解決的。為此,老師引導學生將所提的系列問題整理出來,形成一個「問題群」。圍繞這個「問題群」,學生進行網路閱讀。網路閱讀開闊了學生的數學視界。學生不僅認識了「循環小數」的一般表示方法、簡約表示方法,自主建構了「小數的種屬概念圖」,對「小數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等有了清晰的認知,而且自主探索了「什麼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的分數能化成純循環小數」「什麼樣的分數能化成混循環小數」等後續學習內容。如此,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相互補充,不僅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認知,更拓寬了學生的數學視界。「互聯網+」時代,教師不能制約學生的數學閱讀,規定學生「應當讀什麼」「不應當讀什麼」,而應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時空,讓學生在「傳統閱讀」與「網路閱讀」的相互支撐下開展互補閱讀。「互補閱讀」不僅能讓學生獲取數學信息、數學知識,更能幫助學生生成數學智慧。互補閱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體驗到閱讀的意義、價值,從而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二.激發學生的「品質追求」

傳統的閱讀觀認為,閱讀是一種接受。在這種閱讀觀下,閱讀就淪落為被動地、機械地看、聽。現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更多的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閱讀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掘學生的創造性。互補閱讀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品質追求,它能將全世界的信息集結起來,呈現給學生。然後,學生運用傳統閱讀尤其是紙質閱讀中形成的「前經驗」「前智慧」等進行分析、理解、加工、拓寬,從而進行創造性的閱讀。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年、月、日」時,學生藉助紙質閱讀,了解了「年、月、日」等來歷之後,有學生提出:老師,該怎樣製作日曆啊?通過讓學生製作日記,是深化學生對「年、月、日」等相關知識認識的最有效手段。為此,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網路閱讀,探尋日曆的製作方法。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運用電腦的excel軟體強大的函數處理功能,製作一個萬年曆;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在word 中插入網路上的日曆模板,製作一個精美的日曆;還有的學生認為,要製作一年的日曆,最重要的是找出上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日曆情況,等等。通過網路閱讀,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創造。學生的創造性潛質令人驚嘆,如有的學生製作的日曆是正六邊形稜柱,每個側面有兩個月,這樣一共是12 個月;有的學生製作的日曆在一張紙上,然後將這張紙做成圓柱的側面等。不僅如此,有學生還注意到日曆上的農曆,通過網路閱讀,研究了農曆的編排規律,將農曆日期補了上去。學生對日曆的不斷豐盈、創意迭出,彰顯了學生將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結合起來的智慧。

三.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當下的數學教學正由「知識教學」轉向「素養教學」。互補閱讀能夠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什麼是核心素養?通常認為,核心素養即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其實,「素養就是一個人接受教育並遺忘後所剩下的東西。」在互補閱讀中,不僅使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到豐富,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符號意識、統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等都能得到發展。在互補閱讀中,學生能明理、運思、質疑、抒情。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互補閱讀,從而助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生成。當學生在閱讀中形成了較高的素養後,就不會淪落為文本的「跑馬場」,而是主動進行比較、質疑。同時,這種主動的質疑、比較,又豐富著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例如,學生在紙筆閱讀中,能嚼文嚼字,關注到數學表述中的一些微差異,就是數學閱讀素養的重要標識,如學生往往能夠注意到「提高了」與「提高到」、「增加了」與「增加到」等字眼。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乘法分配律」時,有學生主動質疑:乘法分配律一定是兩個數的和乘以同一個數嗎?圍繞這個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研討,從而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學生認識到,不僅可以是兩個數,還可以是三個乃至更多的數;不僅可以是幾個數的和同時乘同一個數,還可以是幾個數的差同時乘同一個數。有學生主動推想:既然有乘法分配律,有沒有除法分配律呢?圍繞這一問題,老師讓學生進行網路閱讀。學生認識到,沒有除法分配律,有時儘管出現幾個數的和或差同時除以同一個數等於這幾個數分別除以這一個數的和或差,雖然形式上是除法,但其本質卻是乘法分配律。網路閱讀能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從而將數學學習引向深入。

當下的學生,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網路土著、數字「原住民」,他們不僅善於進行傳統閱讀,更善於進行網路閱讀。互補閱讀讓學生的數學閱讀突破傳統的時空限制,而擁有了更廣闊的時空,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的持續「增值」。在學生的互補閱讀中,教師要努力站在「學生立場」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互補閱讀,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力,從而開啟學生數學學習的美好人生。

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優勢互補實踐
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優勢互補實踐
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優勢互補實踐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314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45
下一篇 2025-01-12 12:4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