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網路
導讀
面對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產業互聯網的產品設計,應該怎麼做?
2020年,疫情讓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甚至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2020年的我,同樣在職業中遇到了新的挑戰。面對職場角色的轉變,業務形態的轉變,與市場的快速變化,自己每天忙於做項目,設計產品,寫方案等等,確實沒太多時間的思考。趁著元旦忙裡偷閒,對自己一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也思考了作為一個產業互聯網行業的產品設計,面對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應該怎麼做。
做產業互聯網,無論是在商業模式構建諮詢還是平台產品設計,都應該從價值、思考、市場、資源四個角度來看問題。
01價值
每當客戶向我諮詢,我首先思考的一定是價值。回歸到本質,客戶一定是面臨著某種問題或者痛點,才來諮詢,所以我們無論是做諮詢,還是設計產品,一定都要解決客戶面臨的問題,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
尤其在產業互聯網行業,需要找到產業鏈各方遇到的問題,需要設計出真正能解決各方問題的產品。最近比較喜歡的一個理論就是:產品只是媒介,而不是最終目的。用戶其實是在產品上面做價值交換——產品提供用戶需要的價值,用戶賦予產品商業價值。幫助用戶獲得自己想要的商業價值,就是產品自己的價值。

市場上同質化的產品很多,某一款產品很難從產品層面勝出。我們在與很多傳統產業從業者交流時發現,很多企業在做產業互聯網轉型時都會抱著這樣的心態:先做個產品占坑,把別人的產品抄個七七八八,至少功能不缺。最終的結果是,這樣的產品實現不了任何價值。
其實產生這種錯誤的思路,就是因為沒想好產品的價值,和為什麼做這個產品。產品的價值,是要找到新的問題、新的場景,然後快速解決並推向市場,這同時也是產品的先發優勢。有了先發優勢,才能逐步建立業務壁壘,這個一般都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來的。至少需要在一個行業深耕5年,甚至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初見成效。長時間積累建立起來的產品護城河,才具有長期價值,很難被模仿或者替代。
02思考
沒有深度的思考就很難創造價值。剛入行的諮詢顧問很容易被客戶思路帶跑偏,客戶說的問題,就一定是痛點嗎?就一定是真的問題嗎?通常經過我們深度思考和調研後,都會發現客戶表述的問題都只是表面假象,核心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深度思考,是把一個問題細化到場景,從面到點,掰開揉碎地深度思考。經過深度思考而做出的產品規劃,或者定義出來的產品,就不只是一個個冰冷的功能,而是一整套可以閉環的解決方案。永遠要記住,一個好的產品絕不是提供一些產品參數,而是為客戶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
03市場
市場體量的大小其實對於產品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經常接觸各個行業的客戶,例如大宗商品行業和快速流通行業,對於產品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大宗的核心問題在金融,但是快速流通品類的核心問題在快速周轉上。這兩種模式的數據量、用戶量、業務複雜度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量越大,對產品技術架構、場景覆蓋能力、產品人員的素質要求都上升了一個指數。給運營商這麼大體量的企業提供服務,和給一個小微企業做個進銷存系統,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所以根據市場體量和類型去定義項目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我們做項目都是推薦MVP原則和成本最優化,但是輕量級產品和重量級產品就是從本質上有區別的。有些項目就不存在先拿一個輕量級產品佔市場,後期再去重構的問題。比如很多產業互聯網項目都不做結算產品,造成資金流不能線上化,殼子上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實質問題很大,也錯過了發展最好的時期。
04資源
隨著職業的發展,越來越發覺資源的重要性。年輕人是有活力的,到處都能看到年輕人在拼體力、拼智商、拼技術。但是這經常會讓人陷入一個能力陷阱,重複性的努力會讓人能力持續地不見提高,而資源整合就可以讓你跳出這個怪圈。
但是可能很多人就會問,資源都是那些行業大佬才有的啊。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在不同的層級,做不同的事情,資源的整合也是持續的。公司的CEO要做戰略和發展層面的資源整合,我們產品設計人員要做產品層面的資源整合。
比如對內整合開發資源,導入更多優質的開發力量給重點產品,對外整合更多的客戶資源,三方渠道,做到互聯互通,為產品的功能豐富性,和市場推廣奠定基礎。
人性的弱點裡有一句話:「世界上能夠影響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談論他人的需要,並告訴他如何獲得。」我們做產品呢,就是創造一個媒介,幫助各方獲得商業價值。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設計更是如此!這其中對於能力的打造是複雜的和多變的,以上是對於過去一年關於產品設計能力的一些思考,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