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從夏朝算起,至清朝結束,剛好四千年。
假如把這四千年當作一個線段,那麼中點便是秦朝,秦朝之前是兩千年,秦朝之後也是兩千年,而我們現在則是下一個階段的剛剛開始。
1、秦朝之前,便是上三代——夏商周
秦朝之前的兩千年只有三個朝代,即夏商周。這一時期的華夏文明僅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並處於封邦建國的封建時代,天下邦國林立,即使到了武王伐紂之時尚有800餘國,而夏商周則是天下的盟主。

我國古代所謂的「國」,其實便是後世的「城」。夏商周並非只是繼承關係,作為一個部落,三者其實一直是並存的。夏朝居中,商朝在東,而周朝在西,秦朝之前的改朝換代也就是天下共主的更迭。
按《夏商周斷代工程》,夏朝始於公元前2070年,終於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
商朝始於公元前1600年,終於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
周朝始於公元前1046年,於公元前256年被秦昭襄王所滅。
2、秦朝之後,是兩千年帝制時代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華夏。之後,秦始皇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將華夏文明的主體範圍劃定在了長城~陰山以內,奠定了之後歷代王朝版圖盈縮的基礎。
秦朝之後的兩千年,王朝更迭頻繁,這一時期的華夏文明將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變成了自身的核心區,並將勢力擴展至大漠草原和西域戈壁。
秦朝之後的兩千年,是我國帝制大一統時代,這一時期的中國不再邦國林立,主流不再是封邦建國,而是中央集權的郡縣制。

秦朝之後的兩千年,以元朝為界,可以分為前後兩部分。元朝之前的中國基本上只是「陰山~長城以南」,版圖的擴大也常常是兵鋒所指,勢力所及;而元朝之後的中國不再局限於「漢地」,成為多民族的大帝國,這一國家組成形式在清朝得以正式完成。
秦朝始,清朝終。一個終結了封邦建國時代,開啟了帝制時代;一個完成了多民族大中國的創立,並成為了帝制時代的終結。同時,這兩個朝代在建立的過程中也有頗多相似之處。
3、秦朝「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讀賈誼的《過秦論》,「秦王掃六合」的氣勢躍然紙上。不過,秦始皇並非白手起家,「奮六世之餘烈」便說明了秦國是歷六代國君的努力才得以一統宇內。
- 秦孝公嬴渠梁
商鞅變法,標誌著秦國的真正崛起。商鞅變法,奠定的不僅是秦吞天下的基礎,還確立了整個兩千年帝制時代的制度。因為,百代皆行秦政制。

同時,秦孝公收復河西之地,開始了東征之路。
- 秦惠文王嬴駟
嬴駟用司馬錯滅巴蜀,從此秦國擁有了三大糧倉——關中、漢中、蜀中。

嬴駟用張儀為相,以連橫破六國合縱,秦國逐漸有了以一敵六的實力。
- 秦武王嬴盪
嬴盪在位時間僅有三年,但其問鼎中原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 秦昭襄王嬴稷
嬴稷用范睢為相,實行遠交近攻之策,逐步開始兼并六國

嬴稷用白起為將,白起以消耗六國有生力量為目的,成就了其「殺神」之名,也奠定了秦並六國的基礎。
- 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
秦始皇的爺爺孝文王在位三天,秦始皇的父親在位三年,一切幾乎都是為秦始皇的出現而做準備。
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事件,便是秦國將周朝的最後殘餘也掃滅了,時間是公元前249年。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可並稱為秦國統一天下的四位雄才大略之主。從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華夏,共140年。
4、清朝歷六代帝王,一統天下
有清崛起東方,歷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征經營,奄有東土,首定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及寧古塔諸地,於是舊籓札薩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悉入版圖。世祖入關翦寇,定鼎燕都,悉有中國一十八省之地,統御九有,以定一尊。聖祖、世宗長驅遠馭,拓土開疆,又有新籓喀爾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賀蘭山厄魯特迄於兩藏,四譯之國,同我皇風。逮於高宗,定大小金川,收準噶爾、回部,天山南北二萬餘里氈裘湩酪之倫,樹頷蛾服,倚漢如天。自茲以來,東極三姓所屬庫頁島,西極新疆疏勒至於蔥嶺,北極外興安嶺,南極廣東瓊州之崖山,莫不稽顙內鄉,誠系本朝。於皇鑠哉!漢、唐以來未之有也。
秦朝,是自西向東統一華夏;清朝,是自東向西一統天下。
時至今日,我們理應能夠客觀看待清朝的崛起。清朝的統一天下,不僅僅是疆域遼闊,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列強到來之前將漢滿蒙回藏五大板塊統一在了一個政權之下。要知道,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上,大漠、東北、西域、吐蕃,甚至雲貴高原,大多數時間都是自立的政權。
而清朝的統一,從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始,至乾隆滅準噶爾汗國為止,歷六代帝王,幾乎與秦國的崛起一樣。

- 清太祖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於公元1616年起兵,脫離明朝,建立後金,創立八旗制,一統女真各部。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此後,明清攻守易形,明朝完全退守遼西,轉為守勢。
- 清太宗皇太極
這一時期與對明朝的戰爭相比,皇太極更重要的功績是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
公元1635年,皇太極擊敗蒙古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其子獻出傳國玉璽,從此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這為之後清朝一統蒙古三部確立了法理基礎。
同時,皇太極建立了滿族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實行滿蒙漢一體。
公元1636年,皇太極親率12萬大軍攻入朝鮮,次年,朝鮮國王投降,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漠南蒙古和朝鮮的征服,使清朝南下再無後顧之憂。
- 清世祖福臨(順治)
順治時期的清朝正式入主中原,之後清軍並在多爾袞的率領下逐步統一中原。
清朝攻滅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忠的大西、南明都在這一時期。
公元1662年,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吳三桂所殺,明朝徹底滅亡。
- 清聖祖玄燁(康熙)
康熙之時,清朝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台灣,從此中原再無反叛之力。而後,擊敗沙俄,穩定了東北的疆域。
之後創立「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了清朝的版圖,這一年是1691年。

奪取漠北蒙古,便與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於是,康熙三征噶爾丹,為雍正、乾隆之時徹底平定漠西蒙古奠定了基礎。
- 清世宗胤禛(雍正)
公元1729年,雍正命年羹堯、岳鍾琪率兵討伐漠西蒙古和碩特部,從此青海完全納入清朝版圖。
- 清高宗弘曆(乾隆)
乾隆號稱「十全老人」,雖然有自誇的嫌疑,但其征服漠西蒙古、將西域納入帝國版圖,無疑居功至偉。
公元1757年,乾隆平定準噶爾汗國,從此時隔近千年的時間,西域重入中原王朝版圖。
至此,清朝完成了對漢滿蒙回藏五部的大一統,從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開始,至1757年乾隆滅準噶爾止,同樣是共140年。

這個天下,幾乎就是我國古代真正的天下,也是我國數千年來各民族共同生存的舞台。
秦國從秦孝公即位算起,用了六代140年一統華夏;清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也用了六代140年一統天下。秦朝和清朝,也是我國四千年文明史分期的兩個最重要的節點,歷史有時候就是如此相似。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