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竹子在做成竹製產品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竹屑與竹粉。這些占整根竹子30%的廢料就成了人們眼中的「雞肋」。
過去,竹粉是燒鍋爐的原料,或者用於造紙。如今提倡環保,竹粉更無用武之地了。
安徽省廣德縣的唐道遠在家鄉乾的卻是收廢料的事。他將高價收來的廢料堆放在一間大倉庫里,從不聲張廢料的用途。不久,這些竹子廢料倒成了寶貝,吸引了來自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70多個國家、地區的客商,而且還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近幾年國內的大型活動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短短4年時間,唐道遠的公司年銷售額達3億元,遠超當地一些做傳統竹製品加工的企業。
從日本客商那發現
安徽省廣德縣,擁有竹林面積100萬畝,被稱為中國第六大竹鄉。當地發展起了很多竹製品加工企業。唐道遠的父親從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經營竹扇廠。唐道遠是獨生子,父親一心希望他大學畢業後能夠繼承家業。
唐道遠不願子承父業,覺得傳統竹製品行業很難有大的發展了。2006年底,一個名叫林芳之的日本客商無意中在父親工廠的角落裡發現了無人問津的竹粉時,便提出要購買。唐道遠很驚訝,這個在中國沒什麼用的垃圾,為何這個日本商人要花錢去買?但當他好奇追問起收購竹子廢料的用途時,日本客商卻笑而不答。他隱約地覺得,這個日本人肯定拿這些廢料回去搞什麼東西。
日本客商走了以後,唐道遠決定去一趟日本找答案。沒想到唐道遠從日本回來以後,行為竟然開始變得和那個日本客商一樣奇怪。他到處收集竹子的廢料,要用這些廢料去創業,這在唐道遠的父親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父親做竹扇幾十年了,十分清楚一根竹子能夠利用的經濟價值。對於唐道遠這個荒唐的決定,不但父親反對,妹妹妹夫們也都不看好。大家覺得沒有必要冒風險去投資未知的行業。可是唐道遠堅決要干。最後父親只好答應借廠房給唐道遠,同時提出虧損的底線是100萬元。唐道遠用這100萬元引進了2條生產線,開始進行生產。沒過多久,唐道遠的產品居然走進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而在此後的幾年裡,唐道遠的產品更是遠銷海外。唐道遠用廢料做出的究竟是什麼呢?
廢料變寶,開拓新市場
唐道遠的產品出來了,乍一看難免讓人失望,就是一塊很普通的板子,毫無特殊之處。難道,這就是唐道遠研製出來的新產品?其實,這用竹子廢料做成的板子屬於一種塑木產品,除了竹子廢料,還可以用木屑、稻殼、秸稈等植物纖維代替。這種竹塑主要用於鋪地板及一些公共設施工程。由於各種資源相對匱乏,日本非常注重對現有資源的保護。因此,日本商人才會來中國尋找用於製造塑木產品的廢料。
見識到日本商人的精明後,唐道遠決定在國內啟動塑木這個項目。當時中國市場還沒有塑木的規模化生產。唐道遠認為塑木的兩種原材料,竹子廢料和廢舊塑料在國內都很容易買到,而且成本比日本低得多,他決定搶佔市場的先機。2008年2月,唐道遠的公司終於研製出了塑木產品。可是當他把塑木產品賣到日本市場時,卻沒有人接受。原來,挑剔的日本客商擔心中國產品的質量。
正當唐道遠發愁的時候,2個月後,北京奧運會居然成就了唐道遠的第一筆大生意。塑木的原材料環保節能,這與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的口號十分契合,因而被奧組委選中作為戶外地板鋪設在鳥巢的人工湖邊。2010年,唐道遠又成為了上海世博會戶外綠地的材料供應商。在黃浦江邊和世博公園主題館附近,都可以看到塑木製成的地板。塑木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有專家給出了答案:這是一種防腐木的替代品,就是實木的替代品。塑木集合了植物纖維和塑料的優點,可以依據需要做成各種形狀。它不怕日晒雨淋,比較適合在室外使用,一旦發生破損,還可以回爐再造,循環利用。
由於唐道遠的成功,日本客商也開始直接從唐道遠那進口塑木成品。如今,唐道遠每個月要收購竹子廢料1200噸,收購範圍擴大到了浙江省和江西省。塑木生產線已經發展到了57條,產品遠銷到歐美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創造3個億的銷售額。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