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奧數是不是越早越好?
拋開「天賦」這種不講道理的東西,如果是只是從「學習」的角度去,我認為確實是如此。

但是家長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我們平常所說的「奧數」,尤其是孩子小學階段人們常說的「奧數」到底是什麼,以及它跟孩子的學校數學課到底是個什麼關係才行。
在小學這個階段我們是會比較見到有人提「奧數」這個詞的,但是到了初中其實提的人就會相對比較少了,而到了高中還能提這個的人就更少了。
而市面上所謂的「奧數」其實只是民間的一種習慣性叫法,而且很多人對「奧數」的理解太過簡單粗暴——他們會把學校里不學的、把難度較大的題目統統都歸入「奧數」範疇。

這就不對了。
我簡單舉個例子:
孩子學校里的各種數學考試到了高年級之後往往會有一道所謂的「壓軸題」,或者很多人也習慣於稱之為「大題」,這種題所考的知識點其實都是日常所學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多數學生因為沒有進行過較多的拓展學習,或者是數學的思維能力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現不會做或者不能完全做對的情況。

很多人在不知道「奧數」這個名詞之前,是不會稱之為「奧數題」的。
而是會很容易理解為這是一道為了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考查學生思維分析能力以及為了增加考試區分度的難題。
但是可悲的是,在當下這樣的題目卻成為了一些人堅持認為是學校老師「課上不講課後補」的「證據」……

事實上「奧數」和「課內數學」在基礎部分完全重合但是前者範圍更窄而難度更大的兩套完全不同的數學學習模式。
而我們在小學階段幾乎是絕大多數人能夠接觸到的所謂「奧數」其實根本不是那些這個專家那個學者所說的「奧數」,他們說的叫做「奧數競賽」,而我們其實日常說的很多所謂的奧數題不過就是「數學難題」而已,僅此而已!
不要以為現在機構都不提「奧數」而是改成「數學思維」是單純的在掩蓋什麼,事實上他們做的事情不過就是回歸到事情本來的樣子而已。

真正的奧數學習,其實只在某些機構的某些高端班型里存在,而絕大多數的班型我們只能稱之為是「數學思維訓練」的。
當然,經過這種訓練孩子未來是否有能力去學真正的奧數甚至奧物、奧化、奧信等等也未可知,這裡我們就不展開說了。
小學階段甚至說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這個階段的學校教育是一種「基礎教育」,即孩子們所接收到的符合國家規定的教育都是一種基於大多數孩子在某個年齡更適合學或者說是更符合他們接受能力的知識。

我們的教學做了很多的改革、嘗試,其目的是即便是從基礎知識學起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起孩子們的各種素養和能力。
而所謂的「奧數」等課外班其實也是需要一定的基礎的。
只是它的大部分基礎部分的學習是孩子們在學校里就完成的——一個校內數學都學得很差的學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學好「奧數」的,這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但也並不是說學校數學學得好的奧數就能夠學好。
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學「奧數」學得還可以?

其實很多原因是因為你孩子所學的只不過是一些專項的「難題」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奧數題」。
當然,我這的確也有點抬杠了,因為很多人會說沒基礎怎麼學好後面更難的?
咱們換種說法我想就更容易理解了:
如果說從數學基礎到奧數我們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基礎知識的學習,第二個階段是所謂的拔高難題學習和練習,那麼第三個階段才是奧數題的學習和練習。
事實上學校里的教育更多是側重第一階段,而第二階段涉及的非常少(原因參考上面說的「基礎教育」),到外面的一般機構的教學模式是第一個階段會很快帶過,第二個階段才是中他們的教學重點,而第三個階段的內容有的會涉及有的則根本不會做任何介紹。

只有個別班型里的孩子,他們才會重點去講第三個階段的內容的。
所以外面的絕大多數機構所開設的最多的數學輔導班,其實跟所謂的「奧數」根本沒一毛錢的關係。
如上所說如果不是「減負」的約束,如果不是禁止分班,如果不是小升初搖號的限制,實際上學校教育也是可以把第二個階段的內容補充進來的,當然,為了正常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了對更多孩子負責所以即便是補充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也都只能是放在「家庭作業」中去進行的。
很顯然,就當下的這個大環境下,尤其是家校矛盾突出的情況下,能這麼堅持去做的老師已經不多了。

我孩子以前有一位數學老師這麼做過,無論是日常還是寒暑假都會給孩子們布置一些奧數拓展題目,但是很遺憾這位老師只教孩子班一年多點。後面的數學老師其實也很好,不過她們補充的就比較少一些了,但是日積月累之下效果依舊很明顯。
這些效果在一些期中、期末的大考中得到了非常明顯的體現——孩子班最後難題的得分率會遠高於其他班級。
其實這就是很多人為什麼說外面「學奧數有用」的原因所在,其實孩子們學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奧數,就是一些專題性的拓展訓練而已,但是即便如此也足以讓他們的孩子駕馭一般校內的所有考試難度。

事實上你真的給這些孩子一些同年級的奧數真題(注意不是預賽的,而是複賽的)做做,你會發現絕大多數所謂「數學好」的孩子卷面一定是慘不忍睹的。
所以機構說這叫「數學思維訓練」而不是「學奧數」是沒錯的,算是實話實說了。
儘管我一直都是建議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家長儘可能還是讓孩子學習一下所謂的「奧數」,但是我始終不認為必須得去輔導班學。
我以前講過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孩子四年級上輔導班的時候,他們的奧數班就是所謂的高端班,每年需要經過考試測試才能夠有極少數學生有機會進入這樣的班型。

結果那年就有一個孩子是過去從來沒在機構里學過都是爸爸自己教的孩子考進來了,問題是人家還是考滿分考進來的!並且在那以後,這個孩子的成績一直都是在那個班裡數一數二。
所以你看,學這些東西即便是不需要報班也一樣能夠學的很好。
而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太高的目標,比如未來非要去搞奧賽,僅僅只是為了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數學思維、開闊孩子的眼界,那麼完全不需要報班。
不要覺得那些東西有多麼的深奧,有多麼的難——大多數人其實根本觸碰不到那個程度的。

對於課內能夠學的很好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基礎、他們的學習能力足以保證他們自己通過做一些教輔、看一些書籍就能夠得到非常顯著的提高。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樣學下來的孩子往往興趣上、能力上尤其是自學能力上會更強。
對於一般孩子學習來說,個人建議直接選取目前使用量可以說是最大的《舉一反三》即可。

這套書同樣是部分不同教材版本,是很多初學奧數的必選教材之一,而且有不少學校老師乾脆就直接推薦這本書給學有餘力的孩子作為課後補充、拓展學習使用。
大家也可以自行搜索對比一下,基本上這套書應該是在各個平台上銷量最大的了。
所以一般作為初學者我都會推薦先用用這套書。
用的時候建議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計劃和溝通,要充分利用好這套書,而不是僅僅把它當成一本「習題集」對待。不要覺得這是「奧數」,所以自己就一定不會,其實耐心看看你會發現真的不太需要你有多麼高的文化水平的,盡量跟孩子一起去讀題、一起去分析,我們要的不是孩子必須得做對了,而是要孩子在這過程中去分析、去思考的這個訓練。

而且一起的好處還在於我們會清楚孩子哪些問題理解的不夠,即便是我們自己也搞不定,但是我們終究會查得到或者找得到人幫忙解決不是嗎?最關鍵的是我們知道哪裡有問題之後,在後面我們可以有計劃性地再帶著他們一起複習複習。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