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智能手機,大多數都配備的有一個指南針功能。而且很多人在外出時可能都在經常使用,它可以給我們指出方向。那麼,這個指南針到底準不準確呢,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回憶下真正的指南針的工作原理:大家都知道指南針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大家也應該知道司南,這是古時候人們智慧的結晶。他們使用天然磁石磨製出一個類似勺子的形狀,然後將其放置在一個光滑的盤子上。這個盤子上刻的有方位信息,利用磁鐵可以指南的特點,然後就可以從盤子上找到正確的方向信息,這也是現代指南針的鼻祖。那為何磁鐵可以指南呢?
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高中物理中有介紹,我這裡就簡單說一下原理:首先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南北極之間會存在一個磁場。地理北極正好是磁場的南極,而地理南極又是磁場的北極。所以小磁針(或者磁鐵)在這個天然磁場中都會受到它的磁場力的作用發生偏轉,於是就可以通過這個原理來判斷南北方向了。

其實,手機上的指南針的原理也是上述原理。只不過是換成了霍爾元件,它是一種對磁場敏感的材料製成的感測器,這個霍爾元件是通過霍爾效應製成的。這個其實高中物理也有介紹,我這裡也就簡單說一下大概原理:磁場中的導體,在通電的時候,導體內的電流會受到磁場力的作用而向一側聚集。因為電流的產生其實是電子運動的結果,當一側彙集過多電子之後,這一側就會帶上負電荷,另一側因為缺少電子而帶上正電荷。於是這兩側之間就會產生電勢差,也就是產生一個電壓,進而產生電場,於是其他電子會受到這個電場的作用力而不至於因為磁場力而發生偏轉(電場作用力正好可以抵消掉磁場的作用力),就可以順利通過導體了。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電壓叫作霍爾電壓,而這個現象就叫作霍爾效應。

當磁場和電場趨於穩定時,霍爾效應的強弱就會和導體在磁場中的方位角有直接關係,並且導體與磁場之間的夾角越大則霍爾效應越明顯。於是通過這一原理就製成了手機中的這種霍爾感測器,通過它我們便可以知道所處的方位了。
當然,使用過手機上的指南針的朋友,可能都有遇到過:有時候這個指南針的指針會不停的跳動,並且軟體還會提示你校正。這是因為你所處的周圍有其他比較強的磁場,由於受到它的干擾的結果才導致的。當你進行校正的時候,指南針會通過藉助重力(加速度)感測器的作用來判讀出哪些是干擾磁場,哪個是地磁場,於是就可以繼續正常工作了。

所以,手機上的指南針的工作原理其實就是藉助於地磁場以及霍爾元件實現的。另外,當我們所處環境有其他磁場干擾的時候,如果不進行校正,那麼此時指南針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那麼如何通過簡單的方式判斷手機是否支持指南針功能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去應用市場中下載可以檢測手機感測器的軟體,來查看是否有霍爾感測器;或者也可以下載一個指南針軟體,查看它是否可用正常工作;另外還可以打開手機上的地圖軟體,查看自己所在位置是否是一個小三角,如果是的話就是支持的,否則只是一個小圓點那就是不支持。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