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人福醫藥(600079.SH)是武漢地區一家公司,成立四年後於1997年上交所上市。
中國股民習慣於把上市公司看得高高在上,很難從心理上接受自己是股東這個地位轉變,所以,茲要一上市,上市公司必高高在上,光環籠罩,各種榮譽主動送上門,寬衣解帶投懷送抱:
……榮譽太多,不勝枚舉……
公司董事長叫王學海,1974年生,本科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擁有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學位,江湖人稱「武漢少帥」,24歲就成為人福醫藥前子公司傑士邦的總經理;28歲,成為人福醫藥總裁;31歲,當上人福醫藥的董事長,創造了A股最年輕掌門人的紀錄,屬於真正的少年得志,年輕有為。
一、公司簡介
人福醫藥上市之初,主要從事精細化工產業,1998年至1999年,公司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初步形成以生物醫藥工程、生殖健康(含高新計生產品)及環保產品為主,房地產開發、三高農業為輔的新的產業格局。
生物醫藥工程、生殖健康業務主要產品包括血活素、胸腺肽、計劃生育內窺鏡、「傑士邦」安全套等;環保行業主要是賣燃油、燃氣中央熱水器;房地產業務主要是搞商品房開發和銷售。
2003年至2006年,人福醫藥形成了醫藥、生殖健康、環保、房地產、金融五大產業格局。
2008年退出房地產業務,僅聚焦於安全套和藥品的生產與銷售,2013年退出安全套業務,新增醫療器械的銷售業務。
2017年,人福醫藥重新從Ansell手中購回傑士邦安全套業務和其全球所有的兩性健康業務。收購完成後,人福醫藥將成為全球兩性健康領域的領導者,全球安全套市場的第二大企業。
所以,從公司的上市以來的產品結構來看,人福醫藥搞了10年的房產、賣了15年的葯和安全套。
截止2017年,公司主要銷售產品包括醫療機械、安全套、藥品三大類。在藥品構成中,以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第一的麻醉藥為主,生育調節葯、維吾爾葯、生物製品、基因工程葯也據稱在行業內表現不凡。

二、商譽猛增,業績平平
真金白銀散去,不僅帶來商譽,也會買來業績。
人福深諳其理,於是從2012年全面退出安全套業務後,開始加碼買買買。
從人福醫藥最近5年的業績和商譽情況來看,2013~2015年,商譽和業績的增長步伐較為一致,但是扣非後凈利潤的表現並不樂觀。
人有多大膽,就有多大產,少帥豈能不懂此理?
2016年,人福大跨步收購,當年帶來近14億的商譽,較上年大幅增長226%,然而業績提振作用似乎不明顯:凈利潤僅較上年增長27%,扣非凈利潤0增長。
2017年,繼續加大併購力度,其中因收購Ansell的兩性健康業務帶來23億商譽,凈利潤總算翻了一番,但是扣非凈利潤反而較上年減少了600萬。

殊不知,風雲君把近5年的利潤構成進行分類後,2017年利潤總額雖有所增長,但是利潤總額的70%都是由投資收益貢獻,30%由主營業務利潤貢獻,而且主營業務利潤比上年還減少了6700萬。

2017年不是砸下重金5.2億美元,收購了Ansell Ltd旗下傑士邦54%的股權和全球的兩性健康業務嗎?怎麼主營業務利潤反而降了呢?
根據2017年年報披露,兩性健康業務收購完成後,當年給人福醫藥帶來5億並表收入,但綜合當期投入、併購費用以及折舊攤銷費,並表凈利潤實際虧損3327萬。
不過,從兩性健康業務的安全套產品毛利率來看,是人福目前所有產品中毛利率最高的,但是與上年同期的營業收入及毛利率相比卻是大幅增長,當年營業收入6.56億,同比增長426.45%,毛利率增長了24.24個百分點,同比增長了近一倍!
在成本、費用增加的情況下,漲價這麼狠?

風雲君困惑的是,Ansell Ltd.兩性健康業務收購完成後,業務由樂福思健康集團進行承接,該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安全套等兩性健康用品,當期並表營業收入為5.2億,為何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安全套類產品的收入卻是6.56億?額外的1.36億是什麼鬼?

三、高價賣給外國佬,折價甩給神秘的京山系
另外,上述提到,2017年的利潤有70%都是來源於投資收益,而且是股權處置所得的投資收益。
其中股權直接處置收益有16個億,剩餘股權重估收益有2.7億。而這18.8億也僅僅是紙面富貴,被列入非經常性損益。

而且從資產處置節奏來看,貌似也是十里加急,勢必要趕在元旦前賣完的節奏,看來也是對自身主業經營情況也是高瞻遠矚。
2017年4月公司開始進行資產分拆,6月公告賣,8月剛賣完,又繼續分拆另外一項資產,8月公告賣。當月被上交所問住了,終止交易,風聲一過,11月再公告賣,最終,終於趕在12月26日把資產過戶出去。
風雲君看這種資產交易,一般粗略地看兩點:看估值是否合理,判斷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順便還會看看操作手法,分步賣,還是一次性甩賣?
關於2017年人福的資產甩賣,先來做個總結:高價賣給外國佬,折價賣給神秘京山系。
2017年6月13日,人福醫藥公告擬轉讓中原瑞德80%的股權給杰特貝林。被轉讓標的中原瑞德是2017年4月由人福醫藥分立而成,專業從事血液製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旗下有4個血漿站。此次轉讓作價3.5億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折算,80%的股權估值大約為24億人民幣,100%的股權估值為30億。


轉讓前1個月,中原瑞德先後獲得了《單采血漿許可證》以及 「人纖維蛋白原「臨床試驗批複,而且尚有幾千萬的盈利。
血液製品高增長,「人纖維蛋白原「國內生產企業也僅有包括華蘭生物、上海萊世等在內的9家,前景可期,為啥倒手賣給國外的生產廠家呢?出售報告書中稱依靠內生增長實現規模效應受到諸多限制,追趕行業領先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另外,接盤方杰特貝林是澳大利亞上市公司CSL Limited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人纖維蛋白原」的國外知名生產廠家。從營收及凈利潤情況來看,實力雄厚。
根據當時的財務審計結果,中原瑞德分立前,2016年的凈利潤為0.66億,分立後的凈資產為2.3億。
100%的股權估值為30億,較2016年實現的凈利潤、分立後凈資產分別溢價45倍、13倍!

溢價這麼高,投資收益也喜人。中原瑞德80%的股權出售之後,總計給人福帶來了21億左右的投資收益。
其中剩餘20%的股權因認定為具有重大影響,按照權益法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核算,對剩餘20%的股權公允價值重估,與賬面成本2.7億的差異計入當期投資收益。
2018年6月21日,人福醫藥公告繼續轉讓中原瑞德剩餘20%股權,轉讓作價1億美元。
此次股權轉讓價,按照100%股權價值折算,相較於2017年實現凈利潤0.43億以及2018年第1季度的凈資產4.4億而言,分別再次溢價79倍和7.7倍。同時也給公司帶來2.5億元左右的投資收益。
怪不得,有人說,人福醫藥搞資本運作比搞醫藥還出色,分步處置資產妥妥地將23.5億的投資收益收入囊中,不僅有直接處置收益,還有股權重估收益……
另外一項資產「宜昌三峽普若丁」100%股權「處置又是啥情況呢?
2017年8月30日,公司提出擬以3.5億資金將「宜昌三峽普若丁」100%股權出售給武漢天乾健康。轉讓標的「宜昌三峽普若丁」是2017年8月由人福醫藥的全資子公司宜昌三峽製藥分立而成。主要從事氨基酸生產銷售業務,截止公告日,普若丁凈資產為4.77億,凈利潤為虧損125萬,而且尚欠三峽製藥1.19億債務。
公司稱,轉讓該公司股權主要是考慮到目前經營虧損,而且後期資金投入較大,所以進行出售。轉讓價較凈資產折價27%甩賣……

然而當時的接盤方天乾健康也是在2017 年5月2日才成立,基本無業績,無實控人,由天乾資管、京山京源各持股45.45%,人福醫藥持股9.1%,屬於人福醫藥的參股子公司,根據天眼查查詢,天乾資管的最終控制方是人福控股股東武漢當代科技。因此與人福屬於同一控制下的關聯方企業。

在問詢函中,存在某幾個股東持股比例一致,會被監管部門認定為 「特別安排」,另外說這筆交易屬於非關聯交易,還真是大白天說瞎話……

於是,公告發完第二天,上交所快馬加鞭送來問詢。
似乎問得人福醫藥有些心虛發慌,9月2日,公司公告延期回復問詢函,墨跡4日無果,再次公告延期回復,9月12日,人福醫藥直接公告出售資產交易終止,稱公司對上交所的問題進行研究後,認為天乾健康存在被公司控股股東「當代科技」間接控制的可能性,存在構成關聯交易的可能,而如果構成關聯交易,則會形成公司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
咋一看,都是如果、可能等模糊地說辭,如果上述不是事實,怎麼可能心虛終止交易呢?

2017年11月23日,人福醫藥對外公告繼續轉讓普諾丁100%股權給京山京源,而且此次交易仍然是非關聯交易。不過此次出售的普諾丁欠公司債務更多了,達到了1.36個億。
虧損加巨額負債,燒錢戶一個,誰願意接啊?
然而,這新的接盤方京山京源還就是前次擬接盤方天乾健康的股東之一,與天乾資管的持股比例均為45.45%,是另一湖北上市公司京山輕機的全資子公司,實控人是李健,京山輕機的董事長。
既然天乾健康大股東天乾資管與上市公司存在關聯關係,那並列大股東席位的京山京源與上市公司又是什麼關係呢?
根據人福醫藥2017年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京山京源實控人李健擔任人福醫藥聯營企業「武漢中泰和融資租賃公司「的法人代表。

而關於這家聯營企業,在上市公司京山輕機2017年披露的一份對外擔保公告來看,京山輕機持有「武漢中泰和融資租賃「40%的股份,人福醫藥持股15%。京山輕機和人福醫藥是存在聯營關係的。

(數據來源:京山輕機公告)
進一步看,接盤方京山京源對外投資的一家叫」金科瑞達「的公司,法人代表是孫靜,也正是前次擬接盤方天乾健康的高管。同時又是人福宜成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人福宜成又是人福醫藥的關聯公司。


而且根據人福醫藥於2011年披露的股權激勵授予結果公告中,發現同一個名叫孫靜的人擔任人福的董事會秘書處合規經理。而且經常出現在股東大會聯繫人名單中,最後一次出現是在2014年4月。


在前次上交所質疑關聯交易的問詢函中,人福醫藥稱孫靜等人不是上市公司的關聯自然人,上市公司前高管(未查詢到離職記錄,姑且算「前高管」)的人員即使不算關聯自然人,與上市公司的關係也肯定不一般。

所以跟前次股權轉讓一樣,人家本來就是一門心思要賣給自己的利益相關方,其他人都不賣!
而且轉讓完成後,對方根據協議約定又將普諾丁100%的股權質押給了上市公司,所以,在對方不支付剩餘處置款的情況下,股權的最終所有權仍然屬於上市公司。
總之,上述股權交易,人福確認投資損失1.1個億。

四、與利益相關方京山系的5.8億資金往來
而且截止到2017年期末,三峽普諾丁100%的股權轉讓款還有1.72億沒收回,剝離出去的三峽普諾丁還欠人福醫藥1.35億。
這對京山京源可是夠好的,折價甩賣不夠,還讓欠著3個億的資金不還。

當然以上舉動都還不夠溫暖,風雲君發現上述欠款方中,還存在一家與京山系關係密切的公司。
其中,欠人福醫藥1.5億的湖北武環是一家工程施工企業,在2016年9月21日以前,還屬於京山輕機的控股子公司(持股51%),京山京機董事長孫友元雖然退出股東席位,但現在仍然是武環公司的董事。而且湖北武環建設目前參股京山武環18.18%,也證實湖北武環屬於京山系。


另外,人福醫藥的確是個款爺,撇開賬上40億貨幣資金不說,還有一項對陝西常青藤置業的其他應收款1.2億。
風雲君通過天眼查得知,這是一家搞房地產開發和建設的公司,與人福的主業不太相關,通過唯一披露的2013年年報顯示,這家公司當年凈利潤虧損14億,負債4個億。之後再沒披露年報,常青藤有沒有再經營難以判斷,但是2017年突然出現欠人福1.2億,感覺也是蹊蹺。

欠款前五名中最後一名「綠之源健康「,通過天眼查得知,也是京山京源的100%控股子公司……

因此,通過上述其他應收款欠款方的情況來看,可以得出:京山系在2017年,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共計佔用人福醫藥5.8億資金。
京山輕機與人福醫藥共同參股武漢中泰融合融資租賃公司,京山輕機子公司京山京源又對外投資人福醫藥的關聯公司,從僅有的公開信息可以得知,兩家同在湖北的上市公司之間存在商業往來。
而上述資金占用似乎也給吃瓜群眾留下了無限遐想。
在人福醫藥這麼多年的股涯里,共收到不超過5次的問詢函,而且主要集中在資本運作密集的近2年。
人福目前仍有65億商譽懸頂,凈資產166億,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達99.78%,新收購的安全套業務是否能扭虧為贏,也將成為2018年業績看點。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