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創業者在寫BP的時候犯了很多的錯誤,昨天有個網友把BP發給我,讓我提建議,我看了一下,十幾頁幾乎全是商業前景和市場未來。我說你的商業模式呢?他說倒數第二頁講了怎麼賺錢。商業模式不僅僅是賺錢模式,更是創業者對運營自己所掌握的資源達到商業目的邏輯,這個才是實現商業目標的路徑。
商業模式包括兩部分:
一部分是商業目標,創業的目的是什麼?你想做什麼?這個比較好理解,每個創業者都有自己的目的,只是目的不同而已,比如說可以追求個人財富,也沒啥不好意思的,但是我個人不太建議這麼寫,最好制定一個具有社會意義和價值的目標,比如我想要讓招聘更便捷,讓飲用水更安全等等。
另一部分是商業資源,是指創業團隊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人才、技術、人脈、資產等等。商業模式就是描述清楚已有的商業資源,通過如何配置和努力達到商業目標的邏輯。有些創業項目按照創業者的資源能達到目標,有的就明顯達不成,自己要多分析一下,就能找到其中不合理的點。偶爾有創業者很固執,給自己打分的時候不太客觀,最好可以找朋友潑潑冷水,或者請一些創業導師給予一個中肯的意見。

這幾年,科委還是人社等相關的部門,已經建設了相對比較完善的大體系。對於投資人來說,會選擇資源最多,設定的目標最合理,可能性最大的創業項目來投資。商業模式是投資人對早期項目判斷的重要標準,因為這個時候創業團隊可能沒有利潤,甚至沒有收入,沒有用戶,沒有產品,商業模式還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完全靠創業團隊主觀的設想。一旦投資人覺得不符合他的邏輯,他可能就會禮貌的說對不起這個項目不錯,還是先跑跑數據,我們會密切關注你的項目。一旦你得到這樣的答覆,就意味著已經被禮貌的拒絕了,他們近期不會再留意你的想法。
什麼是好的商業模型?
很多創業的朋友會說我們明明是一家盈利的公司,投資人不投,反而是投了一些不盈利的互聯網機器人等等這樣的項目,為什麼?這就是公司賺錢和企業值錢是兩個概念。我不否認賺錢的公司是值錢的,但是投資是投未來的爆發性,投一個廣闊的市場。你一個賺錢的公司可能面臨著商業模式比較穩定,卻一時找不到快速爆發的機會,太穩定是沒風險,想像力也沒有了。
作為創業者其實要分清楚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區別,認為商業模式就是盈利模式是片面的,典型例子如京東等一系列新型公司虧損很多年,不斷的估值增加,一路融資,做大規模再上市。 這種商業模型有的投資人歸結為先創造價值,只是這個階段的價值沒有體現到公司內部,體現到了社會上,體現了公司外部,遲早有辦法找到一個方式,把外部的價值置換到公司內部一部分,這樣就會是一個非常大的企業。

這幾年我們發現大量的例子,如微信、微博、 QQ等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具有爆發性,具備可實現邏輯的商業模式才是投資人最喜歡的。有的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商業模式得到驗證了,這時投資人投資目的也不一樣了。我一個朋友的公司,經營了好多年了,每年差不多5000多萬的收入,四五百萬的利潤,做大也挺難的,前年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購了,為了二級市場融資。一個公司如果有10倍的市盈率,我可能以5000萬購買這個公司,上市之後公司可能會增長30-50倍的市盈率,中間利差就出來了。
這裡插播一個廣告,在未來的5年時間,我都會在每個星期六的上午,在上海楊浦區隆昌路地鐵一號口旁,發園地創業空間為大家答疑解惑,如果你是創業者,星期六的上午可以來這裡找我。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