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對開年紅包做個無數次幻想,但怎麼也沒有想到,等來的卻是裁員500人的消息。」
是的,這一場景如今已經真實的上演!
它就是新潮傳媒。
01
知道會有裁員消息
但沒想到是新潮傳媒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新潮傳媒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不妨做個簡單介紹。
國內電梯廣告的老大是分眾傳媒,靠著這一項業務,分眾傳媒的市值最高的時候一度超過1500億元。而新潮傳媒,就是分眾傳媒的挑戰者,以「電梯廣告」老二自居。

從2014年到2019年,新潮傳媒先後完成了從A輪到F輪共7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60億元。其中,不乏像百度、京東這樣的明星投資者。
也就是說,新潮傳媒是不差錢的主兒。
就在一個月前,新潮傳媒在川商總會上表示,「公司計劃5年投資100億元,進入10萬個社區,覆蓋1億個家庭,打造日活3-4億的線下電梯媒體流量平台。」
不過,轉眼之間,新潮傳媒的戰略重心就從「擴張」轉為「活下去」。100億都不缺的企業,原來缺的是500人的工資。
當然,相信很多人還是會問,從「擴張」到「活下去」究竟是此次疫情太過嚴重,還是管理者的誤判?
如果錯在疫情過於嚴重,那麼衛健委的數據已經證明最壞的時候已經接近過去,接下來的工作應該是逆勢擴張而不是收縮;如果是管理者的誤判,那麼又有何本事在大規模裁員的時候,還拿著「不超過5萬元的生活費」。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稻盛和夫拯救日航期間,一分錢工資也沒有拿!
02
道德綁架
給全國企業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小愛是大惡,大愛似無情』,只有企業壯士斷腕,努力活著,才能保證剩下的員工不失業,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按照新潮傳媒的意思,敢情裁員才是最大的愛?

就在開工的這幾天,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亦或者深圳,都出台了相關為企業減負的相關政策,呼籲通過協商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盡量不裁員和少裁員。
但是,新潮傳媒就是與眾不同。
不僅新年開工第一天就以裁撤500人為見面禮,而且還是公開裁撤。
就全國範圍內來說,有多少家企業的賬上能留有10億元的現金?又有多少家企業能夠在收入歸零的情況下,還能夠活六七個月?
也就是說,新潮傳媒給其他企業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在新潮傳媒的內部講話中,有這樣一段話:
「新潮是中國梯媒行業第二名,而且數字技術領先。只要我們做好過冬的準備,剩者為王,就會迎來春天。」
不得不說,新潮傳媒真的不怕事大。頂著「行業第二名」的光環裁員,是不是相當於告訴其他企業,新潮傳媒都尚且如此何況你們?
無疑讓原本失落的市場情緒變得更加的悲觀!
另外,新潮傳媒打起了感情牌。
「連優秀的西貝,都只能靠貸款發工資,活不過三個月,何況我們是普通創業企業。中國的老闆們,此時成了無助的弱勢群體,平時強勢的他們,此時也期待得到理解和關懷。」
中小企業是很難,這是客觀事實。但是,估值超百億、融資額超過60億元的新潮也自詡普通創業企業,還要臉嗎?
03
嘩眾取寵
將裁員的鍋無情甩給疫情
在應對這次危機的對策中,新潮傳媒提出了五個觀點。
比如,全員營銷;比如,徹底節約費用,包括結構性成本;再比如,開發新產品。另外,還有「保證生產效率,培訓生產力」、「企業文化和員工關係建設」。

在這裡,我有點不同的意見。
先說「徹底節約費用」。
2017年,新潮的凈虧損為2億元;到了2018年,這一虧損擴大到10.74億元。儘管2019年的虧損額尚未公布,但是在分眾傳媒凈利潤大跌71%的背景下,新潮傳媒的業績大概率會更糟。
也許新潮傳媒存在冗員的現象,但早些時候幹嘛去了?將此次疫情形容為「蕭條」,將裁員的鍋扔給新型肺炎,顯然是嘩眾取寵。
說到底,是融資來的錢快燒光了。而在此次疫情影響下,任何企業都會收緊錢袋子,新一輪的融資將倍加困難。
再說「企業文化和員工關係建設」。
稻盛和夫給面臨崩潰的日航帶去了什麼?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奉獻和責任心。什麼是奉獻?臨危受命叫奉獻,不拿工資叫奉獻;什麼叫責任心?主動降薪叫責任心,加班加點叫責任心。
但是,新潮傳媒採取裁員的措施,是「通知」而不是「協商」。就像大家吐槽的那樣,賺多了沒見給我漲工資,賺少了就立馬成為了優化對象。
這樣的公司你跟我談企業文化和員工關係?別瞎扯了!
04
無戰略心、無責任心、無同理心
儘管新潮傳媒與分眾傳媒同屬樓宇廣告的範疇,但是,二者又有著顯著的差異。

分眾傳媒的重點是寫字樓媒體,而新潮傳媒則是以家庭為中心的社區媒體。但這麼多年過去,不僅手裡的訂單只有分眾傳媒的零頭,而且虧損額還在不斷放大。
尤其是一個月前尚且能「五年投資百億元」,轉過身就「活著才是最大目標」,讓人貽笑大方。
說明公司沒有戰略心。
疫情發生後,在全國輿論都在熱議裁員時,新潮傳媒大張旗鼓的官宣裁員,絲毫不顧及全國輿論和國家的感受。
儘管口口聲聲稱既捐錢又捐贈大量公益廣告,力所能及的履行社會責任,但又給市場傳遞了及其悲觀的情緒。
既是低情商,也是沒有責任心。
「領導人一身作責、率先垂範,衝到一線見客戶」這樣的字眼,絲毫沒有顧及員工的感受。而所謂的「協商」變成了「通知」,就像網友曝光的「說好的14薪挽救軍心,結果年底只有800塊安慰獎,壓根不把員工當人看。
說明公司沒有同理心。
最後,就像」蕭條中能活下去,蕭條後就會騰飛「說的那樣,新潮傳媒的文化華而不實,過於注重虛的東西。
如果靠口號就能活下去,那麼2020年不會有冬天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