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卡、螞蟻花唄、京東白條、說起分期付款,消費者現在已經不陌生了,分期付款是減輕購物負擔的好方法,然而,在看似划算的分期背後,可能暗藏著許多消費陷阱!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槍!
手機分期成為重災區
近年來,分期付款的門檻越來越低,甚至線下市場僅需身份證就可以分期購機,而且還是零首付。需要注意的是,分期付款往往都會收取服務費(也就是利息)。 綜上所述,如果選擇分期購機,我們還是要結合自己經濟能力考慮,要明確分期費率是否在自己按受的範圍內。

以零利息當噱頭
不少商家都會打出「零利息」的旗號來吸引消費者,從表面上看利息確實免了,但有些商家還會附加較高的手續費和所謂的保險費、擔保費等收費項目,而且在購買手機時,商家不會明確告知。

高利息披著「低息」外衣
有些不法商家會以低息甚至免息來進行宣傳,但實際利息卻是非常高,一些消費者可能會感知不到,被騙了都不知情。比如,按照國家對高利貸的標準,凡是利息比銀行同期高出4倍以上的就屬於高利貸。因此,消費者在分期付款購買手機前,一定要先算清楚利率。

不明確告知需支付高昂違約金
部分商家在簽訂分期付款合同的時候,並不會明確寫明什麼情況屬於違約,以及違約金是多少等情況,消費者要留意合同,避免被「霸王條款」損害利益。

辦分期貸款前,先交定金
分期買手機需要的貸款,通常不是商家自己的,需要向與商家合作的貸款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部分商家,不管消費者資質如何,直接承諾能幫忙辦理貸款,要求消費者簽訂協議並繳納定金。多數消費者也是看也不看,直接簽了。結果,貸款辦不下來,定金也要不回來了。分期買手機先弄清楚自己能否貸到款,簽協議時要看清各項條款,分清定金和訂金的區別。訂金是可以退的,但定金一般不會退。

降價吸引消費者,指定分期貸款公司
一些手機經銷商會故意降低手機價格,讓消費者到指定的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辦理分期貸款。這些貸款公司往往會給手機經銷商一定的「好處費」,而這些好處費最終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分期買手機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掉進商家精心布置的陷阱。

有些商家為了銷量對大學生只需身份證和學生證就可辦理,還有很多針對大學生的分期付款網站。對於這些渠道,小編不太建議大家使用,正不正規我們先不說,其中可能還隱藏著某些陷阱。總而言之,理性消費。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2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