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式合伙人,基本會經歷以下過程:
1.初期,同心同德
2.中期,同床異夢
3.後期,同室操戈
4.末期,同歸於盡
合夥時是「水滸傳」,散夥時是「上海灘」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這其中有幾點主要原因:
1.第一個死穴,以感情合夥

幾個好兄弟過去關係不錯,都是鐵哥們,然後就酒一喝,胸脯一拍,就開始合夥創業,5個兄弟,每人平均20股,開干,這樣的合夥基本必死無疑。
因為股份均等,就代表沒有老大,沒有能拍板的決策者,每個股東都認為自己是老闆,導致誰都管不了彼此。
任何決策,甚至小到買個掃把,都要全體股東同意。
有一個股東有意見,都無法執行,內耗極其嚴重,同時因為相互無法管理彼此,就會出現大家有活往後縮,有錢爭著搶的局面。
過去大家是好兄弟,是以談感情為核心,現在大家合夥創業,要以談錢為核心。
但是因為大家都是兄弟,過去都是稱兄道弟以感情為主,感情談多了,就是一種障礙,都不好意思談錢,結果在利益分配和分工分責上搞得不清不楚
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多勞者沒有多得,就會導致多勞者心生怨氣。
沒有回報的付出,誰都付出不久!
人生最大的失敗,
就是跟該談情的人談了錢,
跟該談錢的人談了情。


如何解決?
股份絕對不能平分,一定要有一個核心大股東做老大,撲克牌都有大小王,公司里,人與人都是平等的,但角色與角色是不能平等的,如果每個角色也追求平等,公司一定會亂。
一個家庭也是如此,夫妻兩個人,人與人是平等的,但扮演的角色是不能平等的。
公雞負責打鳴,母雞負責下蛋,怎麼平等?
很多夫妻鬧矛盾就是因為雙方追求角色的平等,老公帶幾個朋友回家吃飯,讓老婆做飯,老婆說你怎麼不去做,老公說,我上了一天班很累,再說朋友來了,應該你做。
老婆說,我也上了一天班,我也累啊,再說都是你的朋友,更應該你做飯。
結果會怎麼樣,肯定會大吵一架,你們覺得是誰的錯?好像女方說的也沒錯。從人人平等的角度女方確實沒錯,但是從角色扮演的角度,這個女人就是沒長大的表現!
一個人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總是活在自我感受里,而沒有活在角色里。
2.第二個死穴
股東責權利劃分不清
很多公司創立時,都覺得大家都是股東,應該都有自覺性,大家一起努力干,然後一起分錢,權和利劃分不清,沒有崗位工資,規則制定模糊,股東大於規則,導致管理全部混亂。
如何解決?
要制定股東崗位職責,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權利,拿不同的工資,承擔不同的責任。
如果沒有崗位分工,就會導致干好乾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股東的動力就會大大降低。
一定要讓能幹的股東賺到崗位工資+股份分紅,激發優秀股東的幹勁。
同時要制定股東管理條例,讓無作為的股東沒有空子可鑽,股東無作為,就會起到負面作用
對於不作為的股東,要分步驟進行處罰:
1.降薪不降權(崗位工資做考核,不達標工資降低,保留權利)
2.降薪+降權(工資下調,職位下調)
3.降薪+降權+降股(收購其部分股份,將股份出讓給有動力的新人)
4.剝奪股東資格(實在沒的救,將其股份全部收購,降為普通員工,甚至開除)
有了這些股東管理規則,股東就會害怕,不敢胡作非為,消極懶惰。
第三大問題,股東過於在乎自己利益。
3.股東創業只為自己賺錢
創業是要賺錢,但一定不是只為了自己賺錢,如果只為了個人利益而在一起的團隊,必定也會為了個人利益而分家。
錢的前面必須放一個東西,叫做意義。
股東在一起合夥,一定不是因為大家關係好,也不是因為彼此能力強,這些都是因素,但不是核心,核心一定是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除了錢以外的夢想。
所謂志同才能道合,什麼是志同,就是共同的夢想,公司能長久的存在,一定是因為公司能持續幫客戶解決問題,幫員工改變命運。
所以股東在一起創業,必須要有成就客戶,成就團隊的夢想和發心,而不是只為了成就自己。
利眾者,眾人成就
利己者,眾人推翻
自私只能滿足小自私,無私才能滿足大自私,高手都是算未來的大帳,而不是計較眼前的小賬!
在創業初期組建股東團隊時,大家要制定出公司的使命和願景。
使命是怎麼樣成就客戶
願景是怎麼樣成就團隊
當公司能成就客戶和團隊時,公司自然就能生生不息。
宗教能生生不息,是因為宗教有一個使命,叫普度眾生。
企業的利潤決定企業的生命
企業的夢想決定企業的壽命。
股東團隊要一起多學習,多對標同行做的好的企業,通過共同的學習和對標別人,發現自己的渺小,拉高每個股東的夢想
一個人活在未來,就會大氣
一個人活在眼前,就會斤斤計較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