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食物安全事件,很多人往往忽視我們東邊的鄰居日本,會以為日本食品安全做得好,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殊不知,在資本話語權下,只要有利可圖,誰也逃脫不掉因資本逐利而受害的客觀規律。其實,日本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曾非常嚴重的,米糠油事件、痛痛病事件、食物核輻射事件,都發生在這個島國上。日本國土資源有限,農業不能自給自足,大部分國民是買著吃的。當然,該國遺存下的小農戶,生產有機食品安全且效益好,農民成為一種令人羨慕的職業就另當別論了。
筆者曾經現場考察過日本的生態農業,有機種植技術有些尚不如中國,但管理好,國民素質相對高,垃圾分類做的好,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從鄉村來看,農田很少有白色農膜覆蓋,他們採取傳統的有機耕作,生產高端有機產品,實際上搞的是現代技術裝備下的傳統農業。稻田幾乎是能夠欣賞的一幅幅油畫,整潔利落,沒有粗暴干涉的痕迹。他們嚴格控制化肥、農藥、除草劑使用,產品是東京等大城市的搶手貨。日本鄉村見不到傳統的「三堆」(糞堆、柴堆、垃圾堆),有機垃圾經過處理還回了農田,僅定期收集那些不能降解的塑料製品垃圾。農田地頭就是森林,多樣化的本地森林既美化了環境,又保護了農田。
然而,上面的日本農業,也是經歷過陣痛逐漸達到今天的樣子的。上世紀60年代,日本爆發米糠油事件,其影響之大、死亡人數之多,在人類食物安全歷史上都將會留下重重的一筆。以往的教科書介紹日本米糠油事件,是將其作為環境污染事件介紹的。1994年,同事約我寫人類的十大環境污染事件,筆者當時整理了日本就有兩個(還有一個是痛痛病事件,由重金屬污染引起,還有的版本介紹日本有4個)。其實,如果放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最初10年,是日本的經濟復甦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為追趕歐美,大力發展重工業、化學工業,並迅速跨入世界經濟大國行列。然而,日本人在陶醉於成為東方經濟大國的同時,卻沒有多少人想到肆虐環境破壞將帶來的滅頂之災。正是由於這種急功近利的態度,20世紀初期發生的世界十大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佔了4件,足見日本當時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該國的米糠油食物安全事件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圖片來自網路)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