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中國著名企業家,你知道幾個?馬雲,任正非等。
還有一個創業同樣厲害的牛根生,你可能不熟悉,但是說到蒙牛,你一定知道。
牛根生說:我前半生的夢想是通過度幾實現度人,後半生的夢想是通過度人時實現度幾。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人。1999年離開伊利創建蒙牛,用短短8年的時間,讓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2002年成為「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

2011年牛根生辭任董事,投入慈善工作。
「在創立蒙牛之前,我還覺得自己是個富人,那時擁有由伊利股票變現得來的100多萬元,在內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了。現在,我卻欠著200多萬元外債,至於我有的股份,完全是一個數字,因為在極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敢把股票變現,變現對企業股價有不好的影響。我為什麼要讓那個數字拴我一輩子?」牛根生在採訪中說到。
牛根生也同許多中國傳統創業者一樣,都經過大起大落。超常規的快速發展,讓人驚訝和讚歎。隕落速度也讓人為之惋惜。
牛根生創業生涯的三起兩落
三起兩落第一起
牛根生1958年生於青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因為生活窮困潦倒,牛根生便被親生父母賣了。據牛根生回憶: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把我賣了。「在養父母家生活了14年,1978年,參加工作,子承父業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5年後進入回民奶食品廠,也就是伊利的前身,從洗瓶工干起。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牛根生每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哪怕天天重複著同一個刷奶瓶的動作,也毫無怨言。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的眼睛更是如此,半年後,牛根生被提拔為測評組組長。
後來,廠里搞承包制,牛根生又是第一個沖喊上去承包了一間加工車間。
此後,靠著苦幹加蠻幹,車間當年扭虧為盈,牛根生被破格提拔為銷售經理。
儘管晉陞高位,但到了30歲而立之年的牛根生,深怕自己跟不上這個時代、升職受學歷限制,於是他選擇了自考,考上企業管理專業。
1992年拿到自考的本科學歷,加上工作上的優異表現,於同年,40歲的牛根生升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公司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他憑藉卓越的領導和銷售才能在員工中建立起巨大威信。
十六年時間,從基層到擔任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中國冰淇淋大王。」
三起兩落第一落
1998年,位居伊利集團高位的牛根生,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集團使用資源的時候,感到不順暢,哪怕是東西動用小小的資金,受到了別的部門阻撓。多次向直屬領導反應後,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之,更加的惡劣。牛根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離職,儘管直屬領導一再挽留,牛根生還是決定離職。
這段在伊利拼搏的美好時光在同事的刁難中結束。
三起兩落第二起
離開了蒙牛,40歲的牛根生決定回到北京大學進修。
他總結了在伊利的十幾年時間得到教訓和經驗,漸漸在心底展開「蒙牛王朝」宏偉藍圖。
1999年,沒有足夠資金,資源的牛根生,懷揣著100多萬,並抵押房子向銀行借款,開啟「蒙牛王朝」的創建。跟隨牛根生的還有許多伊利部門頭頭鄧九強、楊文俊、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孫先紅、盧俊、龐開泰和謝秋旭,帶著一腔熱血和一身積蓄,共同創建「蒙牛王朝」。
就這樣沒有資源沒有市場的情況下,他們就跟隨著牛根生,只因為他們相信牛根生。
就這樣,蒙牛王朝由此建立。創辦初期,沒有市場,沒有奶源,沒有設備,還是有許多人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投奔而來,足足有幾百人。他們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他們重新開闢出一條道路。
儘管一直受到前東家伊利的打壓,牛根生屢出奇招,帶領蒙牛團隊夾縫中生存。
通過3年的摸滾帶爬,牛根生把蒙牛打造成「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並以3.1億的價格拿下了央視「標王」,且贊助了第一屆超女比賽。蒙牛因此被稱為中國成長最快的企業。
2003年,藉助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蒙牛以「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為口號,讓全國人民記住了這個「航天員專用牛奶」。
2004年6月,蒙牛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共發行3.5億股。同年,牛根生宣布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
牛根生只用了幾年的時間,把蒙牛從行業千名之外,做到全球液態奶冠軍,締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
三起兩落第二落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除了三鹿奶粉,連帶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檢出三聚氰胺。
這裡先說一下三聚氰胺是什麼?三聚氰胺是一種幾乎無色無味的白色晶體,大多數用於生產塑料製品、粘合劑、金屬抗老化劑、著色劑等。我們用的密胺樹脂餐具,就是由三聚氰胺與甲醛縮合而成的。但是一些不法商販將三聚氰胺添加到奶及奶製品之中,採用欺騙的手法提升奶及奶製品中蛋白質的檢測結果。人體大量攝入三聚氰胺後,會在體內形成無法溶解的氰尿酸三聚氰胺結石,對人體的腎臟和泌尿系統造成極大的危害。
言歸正傳,「毒奶」事件令蒙牛當年業績巨虧9.486億元,牛根生10年來建立的「公益」正面形象也一併倒塌。
2011年,牛根生辭任蒙牛董事長職務,計劃大部分時間投入慈善工作,逐漸淡出娛樂圈。隨著牛根生的離職,「蒙牛十大元老」也相繼離開。
三起兩落第三起
2016年,蒙牛人員大換血後,離開多年的牛根生再次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身份重回蒙牛。
時隔一年,牛根生再次公開亮相,成為西藏水資源的戰略顧問,目的是把優質的產品做出品牌,為西藏發展做貢獻。
小結
蒙牛的成長,令人咋舌。蒙牛的成功,分不開牛根生背後的付出。窮苦孩子早當家,也正是因為這樣,牛根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精神,造就了「蒙牛王國。」
同樣的,牛根生的乳業王國改變了無數奶農的生活,讓他們以工作為榮。也許這正是呼應馬雲所說過的中國首富應該重新被定義,首富對社會沒有幫助,首負——「首要負責人」,才是更重要的使命。
成功後的牛根生將公司股權悉數捐出,並不留給家人,讓人跌破眼鏡。
牛根生這樣總結自己的人生:20歲之前學習階段,50歲之前是創業階段。50歲之後是貢獻階段。
2008年,牛根生也完成了從企業家到慈善家的轉型。
這也印證了他的一句話:從無到有,是件快樂的事,從有到無,同樣是種快感。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