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國內男裝定製品牌量品的創始人虞黎達在上海舉辦了一場題為《從0到1》的創業演講會。一個尚不知名的品牌,居然吸引了500多人到場聽會,這完全超出主辦方的預期。

通過和現場部分聽眾交流,筆者發現,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許多創業者都在尋找方法和出路。
今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一片蕭條,許多創業項目由於拿不到錢陷入絕境。共享經濟成了昨日黃花,曾經風光無限的新零售項目紛紛倒下。
市場環境變差了,但是有夢想,想創業,想尋找靠譜的項目做一份事業的人並未減少。虞黎達宣布的「300城10000人」的計劃正如10年前淘寶平台的淘品牌計劃一樣為有夢想的人打開新的機會。

1、 C2M根治服裝行業的「頑疾」,創造巨大想像空間
投資女王徐新有一條投資理念,一定要在大賽道中選擇項目。也就是說,市場要足夠大。對於創業者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中國,服裝是個萬億級的大市場,每年雙十一的交易數據的品類排行,服裝是貢獻最大的品類。
然而,這兩年,服裝行業的大多數上市公司財報都很不好看,利潤低得可憐。許多品牌都在關店,線上網店日也不好過,流量越來越貴,不買流量就沒有銷量……
實際上,無論是傳統的服裝品牌的線下開店(直營或者加盟)模式,還是淘品牌的線上開店模式,還是時下最流行的線上線下打通的全渠道的銷售模式,都是追隨用戶習慣而進行的渠道創新和改變。
服裝行業的核心難題——庫存並沒有根本解決。無論渠道怎麼變,傳統服裝的供應鏈模式就是先預測需求,再生產。這一點從未改變。

「庫存」這個頑疾,最優秀的玩家要數ZAZA了,其快速供應鏈模式大幅減少了庫存。
然而,服裝行業的人都了解,媒體們鼓吹的ZARA,表面看是最流行的時尚設計、高檔的核心商區、快速響應的供應鏈,而背後犧牲了產品的品質。用戶在ZARA店裡買到了大牌設計,但不可能買到大牌的品質,也不可能享受到大牌的服務。
那麼,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對於用戶來說,假設一件2000塊錢的服裝,在品質不變的情況下:
有沒有可能只花499塊錢?
有沒有可能享受一對一的高品質專屬服務?
有沒有可能在這個前提下,企業還有利潤?
有!量品做的就是這麼個生意。

量品的模式是 C2M( Customer-to-Manufactory)中文簡稱為「客對廠」。
在這種模式下,先有用戶需求,工廠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生產。量品的模式完全解決了服裝行業里巨大的難題——庫存。
沒有了庫存的壓力,就能讓利用戶,做到高品質,低價格。
C2M並不是量品開始實踐的,定製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模式。但定製如果不能實現規模化和個性化的統一,不能實現統一技術標準下的產品升級和迭代就沒有做大的基礎。
量品用了三年完成了從0到1的商業模式閉環的構建進入快速增長期。
C端數據與製造端打通,從理論上說,未來人類穿衣方式都應該是定製的。工廠應該是圍繞用戶需求生產產品,而不是品牌先定義產品的樣式和尺碼,由用戶去適應產品。從這個角度來說,C2M模式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2、 抓住「小趨勢」成就了量品
量品創始人虞黎達特別喜歡《小趨勢》這本書。《小趨勢》的作者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戰略顧問馬克佩恩。
佩恩怎麼定義小趨勢呢?
他說,如果一群人,在總人口規模里只佔1%,但他們有某種共性,這種共性之下的需求還沒有被社會或市場滿足,那它就是一種小趨勢。《小趨勢》一經面市,就轟動了美國,因為佩恩挖掘出了「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虞黎達指出,中國社會也在發生著各種小趨勢。比如:
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了 「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土豪越來越少了;
消費者越來越喜歡一些個性化的東西了,不喜歡千篇一律的產品;
消費者喜歡那種一點手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體驗。
量品也是這種小趨勢的踐行者。
「我們就是做襯衫的『滴滴』和『美團』」,虞黎達說,用戶只要在手機上一點,量體師就會和用戶約好了時間、地點,上門去為客戶一對一服務,測量身體數據、推薦搭配。
量品創業3年,從無到有,一路高歌猛進,業績增長迅速。原因就是量品發現了男性著裝需求中的一種小趨勢,挖掘出了他們「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小趨勢》一書里指出,一種小趨勢有沒可能變成大趨勢,要看它有沒有帶來或者壯大了某種社會分工,構建出了新的協作網路。比如電商的發展推動了快遞行業,而美團外賣則創造了新的工種——外賣小哥。
在量品的這個商業模型里,也在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分工——量體師。
量品全國已經有了170多位城市合伙人和700名專職量體師。而量體師這個職業不僅僅是量體師,還是服裝搭配師、著裝顧問。他們與用戶深入交流,了解用戶喜好,並給用戶提供專業的穿衣解決方案。
而這個職業也符合當今社會上許多人職業選擇的小趨勢。
比如,越來越多的人會放棄朝九晚五的公司式上班模式,依附於某一平台,做自己最專業的事情,憑自己的能力,獲得相應的好收入,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

量品體系里的合伙人有的曾是全職媽媽,有的做過會計,有的是酒店銷售,有的是銀行職員,還有外企職員……雖背景各異,但這些城市合伙人卻創造著比傳統服裝行業高得多業績。
上海庄雅晴團隊2018年創造了近千萬的銷售業績,這相當於傳統服裝行業好幾個店的全年業績。
量體師這個職業,還有一個優勢是其高端社交屬性。由於量品的目標用戶是中產階級用戶,因此合伙人累積的客戶都是每個城市裡的精英人群,如律師、投行、金融人士,企業高管等等。
3、 「從1到N」,量品公布300城合伙人計劃
量品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初創階段,開始進入「從1到N」的加速期。
近日,量品創始人虞黎達宣布了量品的「300城10000人」計劃。
即要在全國300個城市,招募10000名量體師。而這個計劃里最為重要的是找到每個城市的合作夥伴——城市合伙人。

夢想很重要,賺錢才是王道。量品城市合伙人未來前景如何?筆者也進行了深度調查。
據了解,上海庄雅晴團隊今年收入不少於200萬,庄雅晴新一年的目標是收入翻翻。
庄雅晴的自信來自於量品的分配機制——量品不是個流量生意,而是個累積的生意,在量品的模式下,客戶與量體師終身綁定,客戶的復購、轉介紹的業績都屬於量體師。因此,只要做好服務,不斷積累,業績只會越來越好。
據測算,一個合伙人只要累積1000個活躍客戶(一年購買2次)便能獲得50萬的年收入。
收入方面還有另一個未來可期的空間——現在量品只有襯衫和褲子兩個單品,未來只要橫向增加品類,合伙人的收益就會大幅增加。

電商時代,依賴平台創業最好的時期是平台發展的從1到N的前期,那時候成就了許多網商。微信時代,無論做內容,還是做微商,紅利期也來自於從1到N的初期階段。如今,電商已成紅海,微商已經做死。
量品正處於1到N的加速期,對於許多有志於依賴平台自己創業的人來說是好時機。
據了解,量品和行業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做了供應鏈,將後端做得非常重。
虞黎達指出,只有自有工廠,才能把控品質,才能不斷迭代產品。好產品才能留住用戶,這是量品的立身之本,也是合伙人最實在的保障。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