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
1984年11月的第一天,在北京中關村中科院計算所不到20平米的小平房內,柳傳志心事重重的坐在板凳上看大家搬桌子、掃地,這是聯想成立第一天,他完全沒有創業的興奮,儘管曾向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信誓旦旦保證「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但眼下最擔心的是月底工資從哪裡來。他和同事每天在中關村擺攤,像無頭蒼蠅一樣倒賣冰箱、電子錶、旱冰鞋甚至運動褲衩,門口卻高掛「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的招牌,所作所為與科技企業的形象大相徑庭。
柳傳志40歲時,最大的夢想是買一輛三輪車,帶著太太去旅遊。
這一年,柳傳志正好40歲,進入不惑之年。在創辦聯想之前,柳傳志最大的夢想是買一輛三輪車,和太太拉著手去旅遊。那時夫妻二人的積蓄加起來最多只有80元,他回憶說:「我那個時候算啊,到退休的時候就能買得起了。」

柳傳志在小平房創辦聯想
1984年深秋,在那間自行車棚改造的小平房內,共有11人參加公司成立大會,這些人都符合柳傳志「既本分,又能幹;既有成就,又不滿足;既有忠心赤膽,又有反叛精神」的選拔標準,他們後來被稱作「創業元老」。據1984年12月4日的任命名單顯示,年齡、資歷、地位最高的王樹和擔任總經理,柳傳志與張祖祥分別擔任副總經理,三人作為核心,掌控公司命運。
回憶自己的創業經歷,柳傳志感慨,「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這是千真萬確的。聯想成長的時候,可能比大家面臨的困難更多,主要是環境困難。
1980年代,中國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剛開始向市場經濟轉,由於種種不規範的商業行為聯想被騙過多次。柳傳志最初起家的20萬元資本,大概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被人騙走了14萬。1987年時,在深圳被一家私人的進出口公司騙走了300萬元。當時柳傳志甚至有拿板磚拍他的心,在他們家蹲守了很長時間,最後這筆錢追了回來。
經過兩年的艱苦摔打,柳傳志終於迎來轉機,漢卡大獲成功。2004年,聯想併購IBM全球PC業務。從一個億到10個億,扛起名族的大旗,再到香港成功上市。
柳傳志的傳奇故事對許多立志創業的青年人來說,是一種激勵,這個傳奇讓每一個創業青年都可以懷有這樣一個希望──「如果我足夠努力,也可以像柳傳志那樣地成功。」
馬化騰
1999年,第一屆高交會,深圳會展中心。
這一年,騰訊剛成立不久,篳路藍縷,舉步維艱。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公司幾乎都處於”裸奔”狀態:幾個創始人為了養活騰訊這個孩子四處給別人做網頁,設計程序和系統,甚至差點要把QQ這隻胖企鵝轉手賣給別人。
要找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8歲的馬化騰抱著修改過66遍,共20頁的商業計劃書跑遍了高交會的所有會館。沒有幾個投資人留意到這個志存高遠的小夥子和他的QQ儲錢罐。
直到慧眼識珠的IDG和盈科數碼的出現,一下子給了騰訊220萬美元的投資。而直到QQ用戶達到2000萬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在今天看來,沒有這筆風投,也許就沒有今天的騰訊,更沒有今天連接一切的互聯網+。

創業初期的「小馬哥」
是不是很有公務員范兒,夾克衫,雞心領,白襯衣,拎著一個紙袋子。猜猜裡邊裝的是啥?手上的冊子會是騰訊商業計劃書?現在,大家的疑問是:這個不夠酷,缺乏故事的人,憑什麼創造了中國互聯網的最大故事?
宗慶後
宗慶後中學畢業後,為減輕家庭負擔,身為長子的他主動來到條件艱苦的浙江舟山鹽場鍛煉。一年後,又輾轉到紹興茶廠。還因為文化程度太低,當不了老師,只能被安排在一所小學裡當校工。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42的宗慶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帶領兩名老師,靠借來的14萬元錢,去接手一家連年虧損的校辦工廠。」創業初期的條件十分艱苦,借來的14萬元,也不敢全部用完,只用了幾萬元錢,簡單地粉刷了一下牆壁,買了幾張辦公桌椅,就開張了。
當他戴著草帽,蹬著平板車走街串巷,叫賣棒冰、文具的時候,當他為了發煤爐子需要的爆米花,和隔壁同在教育局下面的兄弟單位吵架的情形,還想不到自己10年後會成為一個左右中國飲料市場格局的人。

【創業初期的宗慶後】
42歲開始創業,從貸款14萬元、靠三輪車代銷汽水及冰棍開始,到擁有財富800億元,成為「2012年中國內地首富」——25年來,宗慶後心無旁騖,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堅守著自己的實業帝國。其個人奮鬥史,無疑是一部真人版的「勵志大片」。
在宗慶後與哇哈哈聲名大噪後,曾有人問:人生最應大有作為的15年,他卻在農村度過,是否後悔?
宗慶後回答說:
這15年,儘管是我人生中最年輕,最有成長希望的大好時光,看起來似乎在農村沒有什麼作為,但對整個人生道路其實很有幫助。這15年的艱苦生活,磨練了我的意志,能吃得起苦,同時也練就了比較好的身體。為我42歲重新創業,打下了比較雄厚的基礎。
潘石屹
1987年春節一過,潘石屹變賣家當,辭職南下深圳,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後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由於沒有邊境通行證,這筆”創業資本”首先是花了50元請人帶路,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現實中的深圳並不像走馬觀花時看到的那麼美好溫馨。潘石屹為三餐而奔波,不久進了一家諮詢公司,”其實就是皮包公司,電腦培訓、給香港人當跑腿的、接待內地廠長經理旅遊,什麼能掙錢就幹什麼!”

由於語言不通,飲食不適應,深圳的生活始終讓潘石屹感到非常壓抑。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個磚廠,潘石屹出任廠長。這個廠高峰的時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時候也有100多號人,地處山區,管理起來並不容易。
“小偷經常光顧,夜裡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內被偷過三次,”潘石屹像講電影故事一樣:”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有一天,潘廠長正在自己的卧室—一個廢棄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著頭皮下去跟他們談!”
半年後磚廠停產,潘石屹重回海口。隨著經濟低潮的來臨,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卻決定留下來碰碰運氣。
1991年8月,潘石屹與人合夥註冊成立萬通公司,高息借貸1000多萬元炒房,隨著海南經濟第二波熱潮的到來,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裡,萬通積累下了超過千萬元的資金。”雖然後來又賠掉了,但讓自己找到了膽量。”1992年8月,預感到海南房產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離海南,北上京城。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的潘石屹,無意中聽旁桌的人講,北京市給了懷柔幾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
潘石屹抓住了這個機會。很快,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進入設立程序。正在潘石屹暗自歡喜的時候,卻接到了有關部門的一個電話:”你們捅婁子了,幾個部委領導要聯合聽你們彙報工作!”
潘石屹來到國家體改委。”一進門,幾十位』大人物』排成一排,我在前面講,一邊念一邊豆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材料上。”
一位領導提醒潘石屹:”小夥子別太緊張,我們只是來聽聽新政策的實踐情況的。”最後,一位司長拿著潘帶過來的”股權證”樣本稱讚道,北京人做事就是規範,一張股權證都這麼正規,外地企業有的就拿收據代替,這算是對北京萬通的一點正面表揚。這一次,北京萬通挖到數億元的利潤,潘石屹開始嶄露頭角。
1994年4月,潘石屹認識了在華爾街高盛銀行工作的張欣,同年10月兩人結婚。1995年9月,潘石屹離開萬通與妻子創辦紅石實業,隨後開創出SOHO中國的大局面。
馬雲
1984年,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老天爺似乎不忍心再折磨這個「阿甘」式的學生,馬雲的運氣出奇的好。考數學的那天早上他背了10條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10條公式逐條套用,結果考了79分。可惜,他離本科分數線還差5分,被杭州師範學院的專科錄取。哪想到學校外語系本科生名額未招滿,他被調劑進入外語系本科專業。
三次高考才靠運氣勉強進入他自己所說的「最差的大學」,馬雲提前體會到屢戰屢敗的滋味,也修鍊出永不言敗的氣質,他說:正因為我從普通家庭出來,從普通學校出來,高考也失敗,我才特別能夠了解中國老百姓的心態和市場客戶小老闆的心態,我又學的是英文,所以我知道西方社會裡倡導的是什麼。」
在5年的教書生涯中,馬雲一直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它什麼地方。就是想做點兒什麼。1992年,商業環境開始改善,馬雲應聘了許多工作,但沒有人要,曾經絕望到應聘肯德基總經理秘書職位,但卻依然被拒絕。
1997年,中國電商元年,馬雲「北漂」創業,又是挫折重重。有一次,他望著長安的街道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你們都要知道我是誰。

創業初期,馬雲給大家分享他的偉大夢想
1999年,馬雲召集了18個人,在公寓里開會。馬雲說,10年後,阿里巴巴市值會到50億美元,有的人不信,有的人信了。兩個小時後,每個人都開始掏腰包,一共湊了6萬美元,這就是創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當時,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個「三無」企業,無資金、無技術、無計劃,但卻靠著一股韌勁,最終存活了下來。每一分錢都是精打細算,皇天不負有心人,1999年阿里巴巴從高盛獲得了資金注入,2000年又從軟銀獲得了投資,公司的規模走上迅速擴張的道路,成長為如今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