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來自得到對《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的解讀。
一、什麼是好設計?
一個好的設計,要兼顧可視性和易通性。
所謂可視性,就是讓用戶知道這個產品怎麼用,怎麼操作才是合理的。

所謂易通性,就是要讓用戶明白你的設計意圖,明確的告訴用戶,你設計的這個東西是幹什麼用的。
二、為什麼咱們身邊有那麼多的糟糕設計?
因為很多產品都是工程師做的,工程師都是受過嚴格邏輯訓練的人,他們天然地以為,所有人都應該按照邏輯思考,所以他們設計出來的產品往往都「不近人情」。
但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必須要以人為本,假定用戶都是小白,而不是專家。
三、交互設計的五個基本原則
1. 示能
所謂的示能,就是指某些物體本身就有的、特定的交互方式,不需要解釋,它直接就可以被感知到。

【案例】一把椅子,不管它怎麼設計,一定會有一個平面,咱們還是能認出它是一把椅子,可以坐人。這裡面的「平面」,就是一種示能。一出現平面,人們就會天然地認為,這個地方是可以坐的。
2. 意符
意符是一種提示,告訴用戶可以採取什麼行為。
【案例】有些商場的大門上,會寫上「推」或者是「拉」的提示,這個推和拉就是一種意符。
意符不僅可以用視覺的方式來展現,聲音也可以起到意符的作用。
【案例】門鎖鎖好的時候,會發出「咔嚓」一聲。麵包片烤好之後從麵包機里跳出來的聲音。這些聲音都是一種意符,能傳達給人某種信息。
3. 約束
很多東西咱們以前都沒用過,但為什麼總是能很快上手呢?這就是約束在設計里起到的作用。

【案例】比如一輛樂高的玩具摩托車,即便你以前沒玩兒過,也能很快就把它組裝起來。因為它的輪子只能裝在前叉上,手臂只能裝在小人的軀幹上,每個部件的介面都不一樣,可以執行的操作就那麼幾種,多嘗試幾次,我們就能把這個玩具摩托車組裝好。
4. 映射
最好的映射,就是控制開關直接安裝在被控制的對象上。如果做不到這麼直接的映射,那就盡量把開關裝到被控制對象的附近。如果這也做不到,那就要讓開關和被控制對象的空間分布保持一致。
【案例】有兩個灶眼的煤氣灶,開關就會分別裝到兩個灶眼的旁邊。牆面上的開關和屋頂的吊燈,要有明確的映射關係。
5. 反饋
一個好的設計,一定要有及時的反饋。當然,反饋也不能太頻繁,這會打擾到用戶。
【案例】很多遙控器按一下就會發出「滴」的一聲,完成一個操作要按好幾下遙控器,這時候連續的滴滴聲就會搞得人心煩意亂。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