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戰略的落地需要品牌管理體系的保駕護航。業務發展階段的不同,品牌戰略的側重點不同,邁迪根據企業發展的三個階段面臨的重要拐點時刻,總結出三大對應的品牌戰略及匹配戰略落地的品牌管理體系,幫助企業突破各個階段所特有的業務困境。
發展期
品牌定位戰略與客戶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
突破業務困境
1 品牌定位戰略
當企業做了許多努力之後,仍然找不到新突破、新增長辦法,發現整個業務的發展仍然陷入一種增長的乏力狀態。最終反應在業務上有三個特別顯著的特點,銷量上不去、價格上不去、利潤上不去。如果在整個業務中出現了一些典型的類似問題,需要考慮用品牌定位戰略,來構建一個「消費者/客戶驅動的」增長體系。
很多企業也意識到通過制定品牌定位戰略,尋找獨特的發展,但當真正著手落實的時候,往往會面臨同質化市場尋找差異難,競爭對手強建立門檻難的問題。
任何一個定位的工作,其實他不是從定位開始的,他是從業務的戰略機會開始的。品牌在市場中到底有什麼戰略機會,能夠讓我們實現30%、40%、50%…的增長,能夠留住老用戶吸引新用戶,最終依靠的那個機會到底是什麼?在戰略機會清楚的情況之下,再尋找機會背後的用戶是誰?用戶和品牌的訴求之間能夠拉動購買的定位到底是什麼?最後從產品上、渠道上、終端上、廣告上,怎麼去落地,我們說這一套體系叫做品牌定位戰略。
品牌定位戰略是企業實現戰略增長,建立競爭防火牆的根本保障。

2 客戶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
建立客戶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要根據業務需求、組織能力等條件的成熟程度按步驟進行,多數情況下不建議一步到位,這裡尤其要考慮到企業的品牌管理團隊的準備程度。
不管是採用哪一種方式建立客戶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都有一個適應業務、培養團隊的周期,對品牌管理職能的建立要順應這個周期循序漸進地進行——根據能力逐步匹配更多職能。
從操作的可行性出發,可以遵循「先易後難,先執行後戰略」的原則。
第一階段:可以建立以營銷支持為主體的品牌部,輔以一定的傳播推廣職能。這個階段的品牌部以支持銷售部的工作為主體,在業務運營中充分積累市場操作經驗,密集接觸市場與消費者。這個階段的品牌部屬於最初級階段,可以稱之為「小品牌部」。
第二階段:可以建立以產品管理為主體的品牌部,並增強品牌傳播與推廣的職能。這個階段的品牌部應該在成熟的執行能力基礎上,疊加策略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產品策略和品牌傳播策略,要形成「消費者導向」的策略提煉與落地能力。這個階段屬於中級階段,可以稱之為「中品牌部」。
第三階段:可以建立以品牌戰略為主體的品牌部,從而覆蓋品牌管理的全部職能。這個階段的品牌部應該具備完整的戰略規劃、策略能力和執行能力,要形成「消費者導向、生意導向和數據導向」的一體化能力。這個階段屬於高級階段,可以稱之為「大品牌部」。
在三個階段中,都需要市場研究的輸入。至少要在第二階段要建立完整的市場研究職能,而在第三階段,市場研究將成為關鍵的戰略輸入能力。

這三個階段的發展節奏適合大多數成長性企業(包括初創企業),每個階段的周期長短取決於企業業務和團隊的成長速度。但對於一些戰略導向型的企業(進入新的市場或者新的行業),可能會從戰略規劃入手,這時最先建立的品牌管理職能可能是市場研究。
平台期
品牌布局戰略與戰略導向的管理體系
突破業務邊界
1 品牌布局戰略
當企業業務走到了延伸階段,老業務遇到天花板,新業務始終做不大,整個業務處於一種停滯的狀態。歸根結底就是在業務的延展上,品牌沒有承擔它應有的作用,沒解決好品牌和業務的關係,導致某一些品牌要麼沒有資源的傾斜,要麼沒定位要麼沒發展。這時,單一業務已經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但企業未來的藍圖卻不是很清晰,我們需要通過品牌的布局來改變業務的發展,突破品牌邊界、再造品牌形象。
不少企業在延伸發展的時刻,都會制定業務、品牌的發展規劃。但往往因為業務此消彼長、新業務不斷萌生等原因,規劃調整得非常頻繁。企業在布局期舉棋不定,往往面臨延伸選擇多,做多少業務?市場不一樣,建幾個品牌的問題?
品牌布局難,在於「企業往哪裡去」的共識,企業發展的方向雖然沒有對錯之分,但卻是舉重若輕的選擇和取捨。包括企業發展的中長期的目標規劃,增長來自於哪些市場哪些領域?企業憑什麼能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初步共識的達成是業務和品牌布局能被規劃、共識的前提。企業發展目標共識之後,需要明確在哪些市場通哪些品類實現業務的增長,到底需要多少品牌每個品牌的作用是什麼。總而言之,這些品類品牌的組合要能夠實現業務的良性發展。
一個好的品牌布局戰略,能幫助企業順利度過擴張平台期,打破老業務的瓶頸,突破百億、兩百億甚至五百億規模,走上一個新的台階。

2 戰略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
企業處於延伸階段品牌管理職能可分為戰略、計劃、服務和監控四大類,這些職能圍繞著生意與品牌的建設展開。
戰略職能:根據企業總體戰略的要求,對其所有品牌發展進行戰略層面的規劃。提出品牌發展願景、品牌使命,以及各階段的發展目標,比如品牌架構的定製和調整,品牌與各業務的品牌定位,品牌的中遠期發展規劃等;
計劃職能:為企業內部相關的品牌管理部門提供服務,方便其開展品牌管理工作,比如新產品上市營銷計劃、全國性主題活動策劃、危機公關的組織和控制、年度、季度、月度的廣告、媒體、公關計劃等;
服務職能:根據品牌戰略規劃與具體營銷計劃的要求,進行操作層面的工作。比如促銷計劃的落地實施、導購員的點對點管理、市場與競爭信息的搜集、CI/VI系統在企業內外部的實際運用等;
監控職能:通過建立各種指標體系以及評估模型,對已經完成或正在實施的各種品牌管理執行職能進行考量和監控,比如廣告傳媒效果評估,品牌市場表現,包括認知度、忠誠度、集團品牌資產的使用情況等;
根據各業務發展的實際情況,戰略業務用戰略品牌,用戰略職能的品牌組織,戰術業務用支持性品牌組織。
集團轉型期
集團品牌戰略與管控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
助力集團轉型
1 集團品牌戰略
當企業發展到了集團階段,最後會成為由多個相關、不相關業務構成的集團企業。大部分集團都是多品牌多業務組合發展的模式,主要面臨的問題層級亂、關係亂、集團形象弱聲望不強。引用很多企業老闆的原話就是:「我們企業規模已經行業前幾了,為什麼品牌影響力還這麼弱呢?品牌的發展就是跟不上業務的發展。」尤其當集團企業提出新的戰略目標、明確新的業務領域或是調整業務結構之際,往往需要集團品牌戰略引領發展道路。
集團企業在面臨轉型時,都會制定業務、品牌發展規劃。企業在戰略轉型期往往受困於多元業務結構難調整,多元業務方向難一致,多元業務集中管理難的三大難題。
首先需要鎖定轉型的方向,鎖定方向後需要明確用多少個品牌對業務進行支撐?不同業務的驅動力是什麼,這些驅動力是相同的還是彼此獨立的,應當用怎樣的品牌層級進行承接?品牌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最後明確相應的集團客戶定位、業務定位、價值定位。
集團品牌戰略通過架構、定位,勾勒發展方向,形成集團合力,促成企業順利實施轉型。

2 管控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
管控導向的品牌管理體系中集團總部和業務市場部的職能分工主要包括四種形式,集權型、分權型、放權型和無權型,主要依據品牌架構來決定集團與業務品牌部門的許可權與邊界。

集權型:比較適合整個企業只有一個品牌,品牌架構為一牌一品或一牌多品模式,需要集中資源打造強勢集團品牌。組織架構採用集中型品牌部模式,集團下面設置品牌部,業務口下面沒有品牌部,由集團品牌設置品牌發展目標、制定戰略、做出決策對品牌進行統一管理。

分權型:一般是一牌多品或多牌多品模式。組織架構採用強協同品牌部+市場部模式,市場部主要負責業務品牌建設和維護,集團品牌部管品牌架構、集團品牌建設以及業務品牌戰略。尤其當用到主副品牌、背書品牌架構模式的時候,因為涉及集團品牌,所以集團品牌部必須要把和集團品牌聯合的戰略抓到自己手中。

放權型:一般採用一牌多品或多牌多品模式,組織架構採用弱協同品牌部+市場部模式,市場部發展自己的業務品牌,業務品牌的維護和建設主要由各業務自行負責。業務口權利相對較大,不僅負責業務品牌的建設與維護外,還負責業務品牌戰略規劃。

無權型:往往是獨立多品牌模式,這種情況適用於消費品,工業品比較少。組織架構採用獨立型市場部,消費品很多時候不打造集團品牌,就靠產品和業務品牌佔領市場。業務做好自己的品牌即可,集團不做品牌建設。

集團轉型期,品牌組織亦需要優化升級,以保障與維護品牌架構,發展集團品牌,指導與發展業務品牌,步入目標化管控軌道。品牌組織是品牌部能力提升的實施平台,也是具體實施品牌戰略的基礎。
品牌做的好不好,表面上是業務的的問題,而歸根結底是品牌組織的問題。對於集團企業,品牌組織更要與時俱進,更好地對品牌團隊進行招、管、培,助力集團轉型。
品牌戰略是品牌組織工作的指引,也是品牌從業人員工作業績的評估指引。品牌戰略如果不能解決諸如集團形象弱,層級治理難,兼并重組亂等問題,不能助力集團業務乃至產品發展,品牌部門,品牌人員又如何能發展的好,提升的好呢?
綜上所述,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面臨的發展課題各不相同,應根據企業的業務困境及戰略目標,選擇相應的品牌戰略與品牌管理體系,打造強勢品牌及品牌組織,助力業務目標的達成,企業願景及使命的實現。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