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解釋一下互聯網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平時也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你們這工作主要是幹什麼的?」。產品經理每年春節回家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解釋不清自己的工作,這篇文章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不過我面向的對象還是那些有網路基礎的人,如果你從來不上網,壓根不知道網路是什麼,那這篇文章還是沒法很好的解答你。
1、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
拿新浪網來舉例,我們現在看到的首頁是這個樣子,也許你不會覺得怎麼著,理所當然。如果這樣那說明新浪的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有句話說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
但我們反過來想,它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是三欄布局而不是兩欄,頻道的名稱為什麼要橫向排列而不是縱向,新聞頻道為什麼要放到娛樂前面,排序規則是怎樣的。為什麼有的新聞有配圖,有的卻沒有。再深究,這些內容是怎麼來的,如果是員工添加的,那是怎麼添加的呢。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門戶網站是個複雜的產品,但單說首頁的話就是個非常簡單的產品了。
作為外行,也許你會覺得很簡單。但如果作為當事人,或者說再讓你做一個比新浪更好的門戶首頁,可能就會很糾結了,首先得想一下新浪這樣設計的優勢,其次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而實際上確實需要有一個平台讓員工可以把文字和圖片添加上去,然後才能在網頁上顯示出來。那麼這樣一個平台要怎麼做呢?
不僅要單單的把產品做出來,還要衡量做得好不好。首頁要怎樣設計才能在同樣的空間展示更多的內容,公司的員工要怎樣才能更快的將內容添加上去,效率更高。
要做好這些工作單靠想肯定是不夠的,所以也會延伸出一些工作方法,例如用戶調研,數據分析等,會延伸出一些專業的工作方法。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沒有,可能你還是會覺得太簡單,覺得自己學一下也會做。當然完全有可能,很多人入行做產品憑的就是對互聯網有一些想法,談起互聯網話題頭頭是道,加上可能會使用一些工作中的工具,例如Axure。
2、為什麼需要產品經理
做電商的產品經理可能會被指責抄襲淘寶、京東,做社交的產品經理會被指責抄QQ、陌陌。在很多電商公司,老闆也都會讓產品經理照著京東,把人家沒有的功能去掉就行了。想當然的以為人家這麼做肯定是好的。
當你做的產品已有成功案例,成功案例的做法有著非常強的說服力。
外行人看到這裡,估計又鬆了一口氣,這麼說產品這工作更好乾了,抄就行了。
但即便是抄襲,產品經理這崗位也還是必須的。因為你不可能完全抄襲,可能你的產品跟別家的很像,但是總還是有一些不同的,例如說功能沒有人家的多,內容跟人家不同,頁面上所需要重點展示的信息不同。很多老闆看到的往往只是表現層的東西,對於很多細節他們並不關心,或者說有時候他們也不知道。這就需要產品經理去了解,所謂的借鑒別人的基礎上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對產品進行優化。
照著別人抄最簡單的就是產品和UI設計,但是後面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就是開發。你會發現在產品設計上老闆可能會指點指點,但是輪到技術上就一竅不通了。
技術開發階段,之前可能沒想到的問題在這時候都會出現。還是拿電商產品來說,訂單的狀態有多少種,訂單狀態的判斷標準,針對不同的狀態採取什麼處理方式。用戶怎麼退貨,退貨以後怎麼退款。你可能只知道是退回對方的付款賬戶,但具體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確定這個過程不能拍腦袋,需要產品經理花時間去調研,親身體驗一下這個過程後再決定。
跟技術溝通這個過程漫長且麻煩,而且會有很多不順。甭說老闆聽不懂一些技術名詞,還有很多老闆特別打怵做這些事情。
另外在這個溝通過程中還要有一定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溝通方式上。不能總是口頭溝通,需要依賴一些文檔,如需求文檔,流程圖等。這樣開發人員可依據文檔開發,既節省了口頭溝通的時間,出了問題也有依據可查。
我在工作中發現,溝通過程中的專業性,除了節省溝通成本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會平復技術人員的埋怨。畢竟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的,跟不懂行的人溝通時間久了,大家難免會有情緒,說嚴重點,造成某些人離職也是有可能的。
這幾年有一些聲音,產品經理無用論,我並不贊同。需不需要產品經理更多的是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如果是一個公司有兩個產品經理,按每人平均月薪15K來算,一年的開銷也不會超過50萬。對很多老闆來說,他們更在乎的是做事的結果,為了好的結果,這個錢他們還是願意出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