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gram簡介
Ngram是一種基於文本的統計語言模型,用於給定文本中的單詞序列分配概率。它是一種基於前n-1個單元的條件概率。Ngram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如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機器翻譯、音頻信號識別等領域。
以2-gram為例,假設有一個字元串”hello world”,將其轉換為2-gram的序列,即將每兩個相鄰的單元組合為一個新的單元:[“he”, “el”, “ll”, “lo”, “o “, ” w”, “wo”, “or”, “rl”, “ld”]。2-gram是最常用的模型之一,通常稱為Bigram模型。
二、Ngram的應用
1、自然語言處理領域
import nltk from nltk.util import ngrams # 構造n-gram text = "Hello, welcome to NLP World!" tokens = nltk.word_tokenize(text) bigrams = list(ngrams(tokens, 2)) trigrams = list(ngrams(tokens, 3)) print(bigrams) print(trigrams)
2、信息檢索領域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 構建頻率字典 freq_dict = defaultdict(int) for item in bigrams: freq_dict[item] += 1 # 求出指定序列出現的概率 seq = ("welcome", "to") prod = 1 for token in seq: prod *= freq_dict[token]/len(bigrams) print(prod)
3、機器翻譯領域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計算翻譯概率 source = ["hello", "world"] target = ["你好", "世界"] source_bigrams = list(ngrams(source, 2)) target_bigrams = list(ngrams(target, 2)) df = pd.DataFrame(columns=target, index=source, data=np.zeros((2, 2))) for sb in source_bigrams: for tb in target_bigrams: if sb[0] == tb[0]: df.loc[sb[0], tb[0]] += 1 if sb[1] == tb[1]: df.loc[sb[1], tb[1]] += 1 df = df / df.sum().sum() print(df)
三、Ngram的優化
為了提高Ngram的效率和準確率,可以採用以下優化方法:
1、平滑技術:在統計過程中假設每個n-gram的出現概率至少為某個小值,從而避免出現零概率問題。
2、截斷技術:在統計過程中只考慮頻率較高的n-gram,忽略出現次數較少的n-gram,減少Ngram模型的存儲空間和計算量。
3、摺疊技術:為了避免對大量相似樣本計算Ngram,可以選擇先對這樣的樣本進行相似度計算,再對相似度較高的樣本計算Ngram。
四、Ngram的局限性
Ngram模型存在一些局限性:
1、未考慮單詞之間的相關性,Ngram模型只考慮了相鄰單元的概率,忽略了當前單元與其他單元的關係。
2、數據稀疏問題,由於Ngram需要統計每個單元出現的頻率,對於出現次數較少的單元,Ngram的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3、模型複雜度問題,由於Ngram模型需要維護所有可能的n-gram序列,模型存儲和計算需求較高,因此需要採用優化方法來提高效率和準確率。
五、總結
Ngram技術是一種基於文本統計的語言模型,應用非常廣泛。通過了解Ngram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NLP等領域中的相關技術,同時,了解Ngram模型的局限性,能夠幫助我們在使用Ngram模型時更加謹慎。
原創文章,作者:KWROJ,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