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本文討論Python多線程與多進程的區別問題,Python作為一門解釋性編程語言,具有運行效率較慢的缺點,特別是在處理大數據量或者複雜的計算任務時,使得Python多線程與多進程編程逐漸成為了Python編程的標配。
正文
一、Linux多進程和多線程區別
在Linux系統中,進程是資源分配的最小單位,線程是CPU調度執行的最小單位。多進程指的是在操作系統中派生出多個進程,每個進程負責一項單獨的任務,各個進程之間的資源是相互獨立的,而多線程則是在同一個進程中創建多個線程,各個線程之間共享進程的資源,比如全局變數等,並發執行任務。
相比於多線程,多進程之間的內存空間是分開的,相互獨立的,進程之間的通訊需要使用IPC機制,如管道、消息隊列、信號量或共享內存等。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func():
print("Hello, multiprocessi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p = Process(target=func)
p.start()
p.join()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Python多進程實現,通過multiprocessing庫中的Process類,創建一個新的進程,Process的target參數需要指向一個函數或者是一個可調用對象。
二、網路編程多線程和多進程的區別
在網路編程中,多線程和多進程經常被使用,來處理客戶端請求。這兩種並發處理方式,其實是面向服務端的,多進程常用於系統調用,多線程常用於串列/並行任務的高效執行,多進程模型更加穩定,但是每個進程都是獨立的,而多線程由於共享進程資源,增加的線程會導致CPU資源的更高佔用率。
同時,在網路編程中,多核CPU可以讓多線程或多進程運行在不同的CPU核心上,不同的處理方式和任務類型,也會對系統的性能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景和要求進行選擇。
import socket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def handle_client(client_socket):
request = client_socket.recv(1024)
print(f"Received {request}")
client_socket.send(b"ACK!")
client_socket.close()
def server():
server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_socket.bind(("127.0.0.1", 8000))
server_socket.listen(5)
while True:
client_socket, addr = server_socket.accept()
print(f"Accepted new connection from {addr[0]}:{addr[1]}")
client_handler = Thread(target=handle_client, args=(client_socket,))
client_handler.start()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Python多線程實現,通過socket庫,創建一個TCP連接,同時創建一個新的線程用於處理客戶端請求,每個客戶端請求會新建一個線程來執行。
三、Python多進程和多線程的區別
Python多進程和多線程實現的方式非常類似,都可以通過multiprocessing、threading庫實現,可以相對容易地將代碼從多進程轉換為多線程。
但是,Python多進程與多線程之間也有自己的不同。首先,由於GIL(全局解釋器鎖)的存在,Python中的多線程模型並不能將多線程任務完全並行化。GIL是Python解釋器的一個特性,其主要作用是在同一時間只允許有一個執行線程獲得Python解釋器的控制權,避免多個線程同時執行同一個Python對象的代碼。
此外,Python多線程更適合I/O密集型操作,如網路請求、文件讀寫等場景,而多進程更適合CPU密集型任務,如圖像處理、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場景,多進程的運行方式會導致每個進程需要獨佔一份內存空間,因此內存佔用更高。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import time
def func():
print("Started")
time.sleep(1)
print("Finished")
threads = []
for i in range(5):
t = Thread(target=func)
threads.append(t)
for t in threads:
t.start()
for t in threads:
t.join()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Python多線程實現,通過創建5個線程並發執行任務,每個線程執行時間為1秒,實現五線程並發執行,可以看到這裡使用多線程並沒有提高執行效率,因為GIL的存在,Python解釋器只能一個線程一個線程地執行。
四、Flask多線程和多進程的區別
在Flask中,多進程和多線程模型被廣泛地使用在Web應用中,Flask中可以通過配置來控制各自的運行方式。
多進程模式是在每個請求過來時,都會開新進程來運行Web應用程序,可以在一個時間同時處理多個請求,實現多個請求並發處理,非常適合CPU密集型任務,但是在內存耗用方面存在局限。
多線程模式通過創建新線程,同時處理多個請求,縮短請求等待時間,適合I/O密集型任務,但是也由於GIL的存在,存在並發問題。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host='0.0.0.0', port=8000, debug=True)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Flask應用程序,通過使用app.run方法,將服務運行在指定的主機地址和埠上,同時,我們可以使用多進程模式也可以使用多線程模式來進行優化,通過修改server參數來進行設置,同時也可以使用gunicorn等工具來作為部署的策略。
五、C++多進程和多線程的區別
C++作為一門編譯型語言,與Python有很大的不同,多進程與多線程的處理方式也與Python有大的不同。
C++多進程處理方式和Python類似,通過創建新的進程來進行並發執行,不同的是C++中使用系統調用fork和exec函數實現進程複製和程序映射,同時也可以通過消息隊列、共享內存、信號量等IPC機制進行進程通訊。
C++多線程處理方式與Python類似,同樣存在GIL的問題,線程之間共享進程空間,C++中的多線程通過POSIX線程庫進行實現,常用的pthread庫中包含了圖書學院提供了create、join、mutex等函數來進行線程實現。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utex>
std::mutex g_mutex;
void func() {
g_mutex.lock();
std::cout << "Hello, threading!" << std::endl;
g_mutex.unlock();
}
int main() {
std::thread t1(func);
t1.join();
return 0;
}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C++多線程實現,通過使用thread庫來實現多線程並發執行,通過互斥鎖來保證線程安全,由於GIL不存在於C++中,因此無需考慮到GIL帶來的局限性,使得C++多線程更加靈活和高效。
六、多進程多線程協程的區別
多進程、多線程和協程處理方式雖然不同,但是在某些程度上具有相似的模型和優勢,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各自的區別。
多進程:每個進程有各自的內存空間,之間需要使用IPC機制通信,穩定性高,但是進程切換開銷大,內存佔用高。
多線程:線程之間共享內存空間,輕量級的,但是由於GIL的存在,無法完全利用多核CPU優勢,無法充分地實現多線程並發。
協程:比起多線程,協程更加輕量級並且運行速度非常快。它消耗的資源更少,所以能夠承載更高的並發性。協程實現過程中無需線程切換,避免了線程上下文切換的開銷,具有高效、高並發的特點,但是協程無法利用多核CPU優勢。
因此,在實際場景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和性能要求進行選擇:高並發、輕量級的應用場景,可以通過協程來實現,高計算複雜度、高CPU佔用率的場景,則多進程可能更為合適。
結論
Python多線程與多進程本質上都是為了實現代碼並發執行而存在的,並行處理任務。在使用時,需要選擇合適的並行模型,包括多線程,多進程、協程等,並根據具體的任務類型和性能要求進行優化選擇,保證代碼的高效運行。
原創文章,作者:SEXDB,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