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都是新手機發布的高峰期,很多朋友在購買手機前都會關注手機的配置,如5G、處理器、屏幕、內存等。而其中有一項「解析度」參數720P、1080P、2K,指的是什麼?屏幕應該選擇哪一種?不妨跟隨小翼學習一下~
什麼是手機屏幕解析度?
手機屏幕的解析度即屏幕橫向像素點數量×縱向像素點數量
我們在手機上看到的圖像是由大量的像素點排列組合而成的,像素點越多,解析度也就越高,圖像就越清晰。

P (1080P、720P…)
P意為「逐行掃描」,即Progressive,表示的是縱向的像素數。
720P即屏幕有720行的像素,具體解析度為1280*720;1080P則表示屏幕總共有1080行像素數,具體解析度為1920*1080。
K(2K、4K、8K…)
K表示的是橫向的像素數,2K表示屏幕橫向像素數達到2000以上,標準的2K解析度為2048×1024。4K解析度是指水平方向每行像素值達到或者接近4096個。
PPI
「ppi」全稱為pixels per inch,即像素密度,表示的是每英寸屏幕所擁有的像素數量。因此ppi數值越高,即代表顯示屏能夠以越高的密度顯示圖像。
手機屏幕解析度是否越高越好?
優點:畫面清晰體驗好
屏幕解析度高,手機呈現的畫面也會更加清晰細膩,能夠看到更豐富的細節,在看圖、刷視頻、打遊戲時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
缺點:費眼耗電價格高
手機解析度過高,相應地也會增加眼睛的負擔,更容易造成眼疲勞。同時,解析度越高,使用過程中的耗電也就越大。高解析度屏幕需要更高的製作成本,價格也會相對昂貴。
小翼提醒:
手機屏幕的解析度並不是越高就越好。在選購手機時,要綜合考慮自己的需求和經濟能力再做出決定,不要單純過分追求高解析度的屏幕。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