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公司都已經開始了年終復盤,總結全年的得與失,以及下一年的公司戰略規劃。其中產品經理需要輸出年終述職和工作規劃來審視自己全年的工作、突出自己的價值、反思全年的工作問題、規劃明年Q季度的工作計劃。那麼怎麼有針對性的一一落實、呈現更清晰的總結呢?John從自己以往述職的年終報告來一一聊下。
述職報告並不是把歷史工作記錄展示出來,而是通過工作梳理出重要的節點。當你負責了產品,那麼需要通過版本迭代記錄展示大方向的模塊,並且在產品中取得的數據沉澱。可以從以下五個模塊來展示:

其中:
產品迭代重要節點:你負責產品的歷史迭代記錄,在哪些節點發布了哪些重要的版本,取得了哪些數據成績。同時滿足了用戶哪些場景?
總結具體工作內容:在團隊融合、工作職責做了哪些事情。可以根據產品經理工作流來梳理。
梳理工作亮點:做了哪些體現你價值的事情,為公司帶來了什麼價值。對於團隊管理、個人能力上的體現。(PS:也許是你升職加薪的一把柴)
反思工作不足、建議:闡述你還有哪些能力有待提高,提高的方案是什麼?從個人和團隊兩個維度來說明。
明年Q季度規劃:根據公司基本戰略規劃,下一個Q季度需要做哪些計劃。需要團隊其他夥伴怎麼配合。具體可以用OKR來說明。 接下來結合這五個方面來聊下:
一、產品迭代重要節點
可以具體針對產品功能迭代清單,做出Q季度迭代了哪些產品項目。取得的數據成績。可以重點分為兩個層面:產品迭代和數據成績。如下圖:

其中:
產品迭代——可以分產品(如果負責多個產品)梳理重點模塊。如果是單一的產品,可以針對模塊做梳理。(PS:最重要的是說清楚在某個時間節點做了什麼就可以了)
數據成績:John上面所列舉的是通用數據(僅適合C端),如果B端產品可以通過用戶好評,使用的模塊,以及內容的沉澱。比如電商可以涉及到的數據指標:
總體指標:用戶量、DAU、MAU、GMV、APRU(人均付費成本)
流量類指標:訪問時長、模塊流量配比、會員指標(註冊會員數、活躍會員數、活躍會員率、會員復購率、會員留存率)
銷售類指標:購物車(加入購物車次數、加入購物車買家數、加入購物車商品數)、轉化類(購物車支付轉化率)、下單(下單筆數、下單金額、下單買家數、瀏覽下單轉化率)、支付類(支付金額、支付買家數、支付商品數、瀏覽-支付買家轉化率、下單-支付金額轉化率、下單-支付時長)、交易(交易成功/失敗訂單數、交易成功/失敗金額、交易成功/失敗買家數、交易成功/失敗商品數)、退款(退款總訂單數、退款金額、退款率) 當然以上只是針對產品本身做數據的整理收集。但是總體數據指標需要展示出來。(PS:客觀的可以發現產品經理在其中的重要性)別忘記了也要做一些數據分析。
二、總結具體工作內容
John常用的就是通過兩部分來說明:關於工作、關於團隊。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根據時間和版本梳理產品迭代路線圖。可以很清楚一目了然迭代了多少個版本。分別在什麼時間點迭代的記錄。(也為後續做復盤)

2.梳理清楚團隊具體做了哪些,各自的分工是什麼?

3.項目的管理路線是如何把控的。方便後續有更多的優化空間。

具體工作內容就是產品經理秀肌肉,如何梳理產品、管理產品項目。通過產品經理工作流來切入會好點。畢竟這是產品經理專業的內容。
三、梳理工作亮點 除了產品經理常規的原型設計、需求分析、項目管理、部門溝通外,優秀的產品經理還會做很多「非常規」工作,包括了解市場、知識分享、效率提升、用戶訪談等。如果有,則可作為工作加成說出來。

如果你設計的某個功能模塊,或你主導的某個運營活動,對新增、活躍、品牌傳播做出很大貢獻,就一定要單獨列出,尤其要提供數據證明。如果是後台產品,則可改為提升多少工作效率。
四、反思工作不足和建議
可以針對於團隊溝通不足、用戶反饋問題等,也可以針對工作失誤和進度延誤方面都可以寫。還可以針對自己工作可以提升的空間以及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說明。

五、明年Q季度規劃
從John的角度上來思考,寫產品規劃一般以Q季度來做會合理些。做年度報告太虛了,因為全年的過程節奏太長,可以有產品戰略層面的。落地還是用Q季度會更合適。

John結合自己以往年終述職,給大家一些小tips:
1.年終述職一定要提前演練很多遍。
2.在寫成績的時候,一定要總結沉澱
3.反思一定要配合方案。因為一定會反覆的細問你任何事情。
4.述職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自己在某個節點做了什麼?取得了什麼效果?
5.控制時間。30分鐘最為合適。
6.方案一定要落地。別在空中飛。
7.做好被「懟」的準備。述職本身就是被「懟」會。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