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發布廣告之前,我們心裡都會犯嘀咕:這條微信廣告能成功嗎?單粉成本能控制在X元以下嗎?投產比能達到1:X嗎?這條電視廣告能賺錢嗎?進線能達到X條嗎?這本銷售手冊能說服顧客嗎?這封電子銷售信函能帶來足夠的反饋嗎?!
預知廣告效果,事事關你的財務生命!事關您的生活和前途!預測準確,再多的廣告費、宣傳費都敢砸,預測失誤,大把白花花的銀子可就打了水漂……幸運的是——預測廣告效果其實是有訣竅的——

一位朋友走入我的辦公室,他的臉漲得通紅,表情近乎猙獰,瘦長的身軀癱軟在椅子上,整個人看上去痛苦不堪——
他:倒霉,這次廣告效果又不好……
我:進線多少?單粉成本多少?投產比呢?
他:效果太差,我都不好意思說了……反正一塌糊塗……早知道是這樣,就不花這個冤枉錢了!
我看了他的廣告文案,發現了幾處明顯的、而且是重大的錯誤,那就是導致他廣告慘敗的關鍵原因!他喃喃道:要是早讓你看看就好了!
說實話,很多朋友都說過:「你對廣告看得很准,很多別人都不看好的廣告,你說好,結果還真很好;很多別人都感覺好的廣告,你說不好,結果還真不好!你對廣告的感覺挺好!」
謝謝大家誇讚,不過最後一句說錯了,哪有什麼感覺之說,預測廣告效果是有方法的——
預測文案效果不能靠感覺,任何人的感覺都靠不住!
我曾經寫過一篇故事性訴求的廣告文案,讓設計人員用9張照片PS成一張具有濃厚故事性訴求的圖片作插圖,廣告發布後,效果大好!有一天,我把這則廣告拿給一位業內人士看,他搖晃著腦袋說,不不不,這個廣告肯定不行,我對它沒有任何感覺!我告訴他——

這個廣告已經刊發,而且大獲成功——訂購電話不斷,零售店開始排隊,店經理早上7點跑到公司要求進更多的貨!所以,我想說的是——
撰寫或預判一則廣告的優劣,是有衡量方法和具體準則的,這比感覺要靠譜得多得多!以一己之感覺,來創作或評估廣告,風險相當、相當高!
很多人把「感覺」當成了工作的標準——
「有感覺」——對廣告的褒獎之詞!
「沒感覺」——抨擊貶低之詞!
「有感覺了」——意指腦力激蕩,有了火花!
「毫無感覺」——多半是創意受挫!
……
在感覺的大旗指引下,很多廣告文案或營銷活動沒有什麼清晰的界定,隨意性很大,「直覺」、「判斷力」、「第六感」橫行!
大量廣告公司、創意公司、和「半生不熟」、不求甚解的策劃人、營銷人,沒有系統學習過消費心理、營銷規律、廣告策略、原則和信條,根本不知道這些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前人花費了大量金錢、經過大量實踐總結提煉出來的,所以,他們總是憑「感覺」而妄下論斷,比如:
哦,這個創意我有感覺(其實可能是坨屎),
啊,那個廣告我沒感覺……(其實可能是真正的Big idea)……
這種憑感覺行事的工作方法,使得很多決策變得危險起來!
其實,你的感覺並不重要,關鍵是廣告能否讓目標人群有感覺,所以——鑒別廣告的優劣,不能以您自己的感受為標準,不能以你是否感到「聰明、驚奇、拍案擊節」為標準,而應該努力、很努力地站到目標對象的角度,冥想他們對於這個廣告的反應!遺憾的是——這種憑感覺行事的作風非常普遍——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對廣告的感覺,哪怕它是錯的!
所以,我經常說,感覺是最靠不住的東西——那麼,不靠感覺,靠什麼呢?靠原則和標準——
首先看訴求,訴求決定生死!
一位朋友花100萬拍了一部電視購物片,很多實景拍攝,這哥們夠豪氣!其中一個鏡頭,讓推土機直接開進了攝影棚,碾壓電腦,以展示產品質量如何過硬——是不是很牛逼的趕腳?!
片子播放之前,朋友邀請「先睹為快」,令人眼花繚亂的「酷」、「炫」色彩、搖滾、舞蹈、加現代風的夢囈相結合的大片風格……
朋友已經滿懷成功的喜悅,講解這部片子的創作初衷,在場幾乎所有人都在嘖嘖讚歎創意的精巧、畫面的美妙……
我說:「如果這部片子是單純為了解決品牌形象的,那它起到作用了」,朋友聽出了我的話中之意——是說他的片子無法直接賣貨,他充滿信心地辯解:「我們就是要創造一種完全嶄新的風格,又喊又叫的電視直銷廣告已經讓老百姓煩透了!」我知道又要有大筆的廣告費丟進水裡了……
播放的結果證實了我的判斷,這部「大片」10分鐘進線只有300條!從朋友慢慢凝固的表情,我感覺到了他內心深深的痛……為什麼這樣一部鴻篇巨製會敗北?——
這部片中,用大量(超過50%)的筆墨不斷地展示這種電腦產品的顯示屏360°的旋轉功能,又用超過30%的篇幅喊叫「炫、酷」……
那麼,我們要問:即使是最不注重實效的少年,選擇電腦時,屏幕能否旋轉、色彩是否炫酷是不是他購物決策的第一標準?如果不是,就把這些好玩的東西丟進垃圾桶里吧,影響人們購買決策的因素很多,而廣告篇幅太有限,還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說說人們最關心的那些利益點吧!
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不同而不同,營銷與廣告發展到今天,正確的廣告訴求大家都在用,你不能僅僅是為了區別於競爭對手,再輕易喊叫另一種訴求!
其次,看信息要點:
一個人要作出購買決策,一定需要足夠的信息做支持!比如:我們選擇一款手機,需要知道它的外形是否美觀、反應速度如何、內存如何等等,沒有這些信息,很難作出購買決策!
其實,所謂的信息有點,就是消費者的購買疑慮,如果你能搞清楚消費者的這些疑慮,列出他們不買東西的每一條原因,並一一給予合理而強有力的解釋,那麼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買的,這就是所謂「讓問題枯竭」戰術。
影響人們購買決策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多達數十條,但是您必須把他們排排序,然後挑選出最重要的幾條大說特說!成功的廣告一定要包含這些重要的信息要點,重要的信息點沒有,說服溝通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看溝通結構:
結構和溝通順序緊密相關,要知道合理科學的溝通順序,就必須知道人們是如何接受信息的?
- 發生了什麼事情?
- 和我有關嗎?
- 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或能為我帶來什麼利益?
- 多長時間能解決我的問題?
- 我用過很多同類的方法,你的比他們的一定好嗎?你和他們相比有什麼優勢不同?
- 真能為我帶來那種利益或解決那種問題嗎?有什麼證據?有人使用過嗎?他們的評價如何?」
- 產品或服務是哪裡提供的?
- 為什麼你的產品或服務能為我帶來某種好處或解決我的問題?
- 產品如何研製的?誰發明的,為什麼發明?
- 我需要可考慮一下!
- ……
以上這些問題都可能在他的潛意識中閃現,如果這些問題中的全部或部分被圓滿解答,讀者就會贊同,向著最終購買決策前進,否則,如果他拒絕,就代表著購買決策暫時或完全終止。
其實,完成到第三步,這支廣告基本上已經是70分以上了,策略正確,可保成功不敗,得分高低才看創意表現——
第四、看創意表現:
創意表現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能否一看就懂!
溫斯頓·丘吉爾說過:用人人都懂的簡單語言,那麼,人人都能理解!我一直認為簡單易懂是溝通傳播的底限,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看——
很多人一看到不懂的東西,就頂禮膜拜,「哦,我不太懂,好高大上哦,好高級哦」,然後他們把自己的感覺套在消費者頭上,猜測別人也像他們一樣,但事實是——老百姓一旦聽不懂,看不懂,就會退出,而且走了就不會再回來!
所謂溝通傳播上的創意,其目的是掃除障礙!而簡單化是掃除障礙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前幾天我看到一支鞋的廣告,1分鐘的廣告,堆出諸如TPU支撐、EVA減震、健康鞋墊cool—max、呼吸纖維、搭配PU發泡、托瑪琳膠囊釋放負離子、遠紅外線、三顆永久磁石、黃金三點、活化足部細胞……十幾個以上的晦澀難懂的新概念……聽得懂才怪!效果好會更怪!
從古至今,每個人都能做一個事後諸葛亮,對事情的成敗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我們更應該努力去做一個未卜先知的專家,在為某一商品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之前就有把握獲得成功!當然,即使有了這些方法,也無法保證預測100%準確——

契科夫說:人除非是神才能毫無錯誤地辨別成功與失敗!那怎麼辦呢?最保險的辦法是——測試,不停地測試,而且要科學地測試,下期我們談談「最保險的辦法,如何穩賺不賠——如何科學而準確地測試」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