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打蛇打七」。蛇的七寸是心臟所在,一旦受到致命傷害,蛇則會必死無疑。那麼,怎麼找到七寸,找到弱點呢?在波譎雲詭的互聯網行業,怎麼找到競品的弱點,怎麼打敗競品呢?
唯有競品分析,但目前看來,競品分析的意義早已脫離」打敗競品「的原始初衷,有著深層次的價值。
一份高質量的競品分析:
對企業來說,能助力其在商業競爭和業務發展上深入洞察行業,掌握先機,實現良性、可持續的發展;
對產品來說,能夠吸取競品的優秀品質和失敗經驗,不斷完美,滿足目標受眾的需求,攫取更多的商業價值;
對於個人來說,做競品調研本身也是學習和個人精進的過程,尤其是思維廣度和深度的拓寬,受益良多。
本文就來談談高質量的競品分析報告是怎麼樣煉成的。
一、明確競品分析目的
開始分析競品前,我們需要確定分析目的,有目的性完成任務,工作效率高、事半功倍。需要明確的是,不同角色、不同職級之間,競品分析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產品經理往往側重於分析產品功能結構、用戶使用邏輯等;
運營往往側重於分析用戶運營策略、市場推廣方式等;
對於行業小白,競品分析更多的是分析競品功能、優劣勢等;
經驗豐富的行業大佬們更多的關注行業動向、產品賣點等
雖然分析的側重點不一樣,但分析的最終目的都是帶來價值,明確目的更要結合個人能力、所擁有的資源,量力而行,」餅「一開始畫得太大,是」啃「不動的。
二、選擇合適的競品
確定競品分析目的後,我們需要選擇一個或幾個競品進行分析。
1.競品選擇原則:
選擇種子用戶、業務範圍、產品定位、功能板塊等方面相似度較高的產品;
2.信息來源
1)搜索網站:百度、360搜索、必應、搜狗等;
網站搜索產品名稱、行業名稱等關鍵詞,可以找到該行業熱門產品

圖為市面上常見搜索網站
2)企業介紹網站:天眼查、IT桔子、中國新三板
搜索產品名稱,網站均有展示相關競品
例如:我們在天眼查搜索微信,進入項目詳情,我們可以看到相關競品信息

3)資訊分享網站:人人都是產品經理、36氪、虎嗅
他人的解讀和經驗可以在競品分析中借鑒,專業的分析文章,高質量的見解和觀點依託於優質、垂直的資訊平台。

4)主流社交平台:如微信、知乎等
互聯網內容封閉化,尤其是社交平台的內容,往往沉澱於自身平台中,不向搜索引擎開放。除此之外,企業的社交賬號也能帶來更準確的信息。

三、深度體驗競品
體驗競品是競品分析一個重要環節,能夠獲取到更直接、更有價值的一手信息。具體體驗層次可以由粗及細,先粗略體驗一遍主流程,再詳細地分析單一板塊的功能和流程,最後細分功能點,完成全面體驗。
1.體驗主流程
按照用戶常規操作邏輯使用產品。根據產品指引,體驗主流程,了解競品的功能分布和主流程;這個時候無需理解產品邏輯,按照用戶思維體驗流程即可,遇到有障礙的流程記錄下來,稍後分析
2.單一版塊分析
深入體驗各個功能板塊,分析用戶畫像和使用情景,可以和其他競品對比分析;
3.逐一體驗
體驗競品的每一個功能設計,掌握競品細節設計,挖掘產品的設計亮點和弊端,深挖其背後的用意;
四、總結分析競品
調研分析的維度可以是市場趨勢、行業現狀、企業願景、產品定位及發展策略、目標用戶、交互設計、產品優缺點、運營及推廣策略等。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分析維度:
1.發展歷程
總結公司發展歷程、主推產品、產品迭代過程和重點功能上線情況等;
信息來源:官網、自媒體推文、財報;

圖為騰訊官網時間軸
2.產品定位
明確產品的目標人群、業務範圍等信息;
信息來源:官網、新聞、艾媒數據、易觀等
3.盈利模式
對To C 產品來說,常見盈利模式有廣告變現、會員付費、虛擬道具、周邊產品等;
對To B 產品來說,常見盈利模式有產品付費、服務費等;
4.功能特點
根據體驗產品過程,選擇一個特色功能,進行分析。
分析步驟:列出功能流程→與其他競品流程列表對比→總結
5.運營策略
總結推廣策略、用戶運營策略,可以從用戶獲取和轉化的全鏈路運營進行分析,如常見的AARRR用戶模型,AARRR模型本質為漏斗模型,用戶獲取、激活、留存、收入到傳播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漏斗,越往下越窄。競品分析中我們可以按照模型步驟來分析競品運營策略。

AARRR用戶模型
Acquistion(用戶獲取):獲得新用戶。用戶獲取渠道有SEO/ASO,地推、投放廣告、自媒體軟文等;
Activiation(用戶激活):在產品註冊賬戶。用戶註冊率取決於註冊登錄流程和操作指引;
Retention(用戶留存):將用戶留在產品,持續使用產品;
Revenue(獲得收益):用戶為你的產品付費;
Refer(自傳播):用戶自發推廣產品;
五、結語
上文中的明確目的、選擇競品、體驗和分析的過程,也是「3+2定律」事件的體現:首先確定WHY,為什麼寫、目的是什麼,然後選擇WHAT,寫什麼、對象是什麼,接下來是WHEN,什麼時候寫完,最後是HOW和HOW MUCH,結合調研對象確定怎麼寫、寫什麼、寫到什麼程度。
最後最後,不忘初心,切勿跑偏。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淺析,「」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亂析都不是一份合格的競品分析報告,不論崗位調性,能力高低,論了解淺薄,都得對自己的工作產出負責,也是價值體現。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