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了解朋友圈廣告製作「微信朋友圈廣告尺寸標準」

朋友圈廣告的組成部分

  朋友圈廣告大致可以分為:主體部分、互動部分。「主體部分」主要用來展示廣告的一些素材、文案、設計效果等,是最吸引人眼球也是廣告主最想讓你看的部分。「互動部分」主要是體現一些和好友有關的互動信息,包括了看到廣告的好友數量以及評論區,評論區和普通朋友圈的評論功能大致相同。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廣告案例:馬爹地酒品廣告

   1. 廣告主體部分

  廣告主體部分所承載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吸引點擊」。

  朋友圈廣告的目的有很多種,比如讓你下載APP、關注公眾號、買商品等等,為了達成這些目標,都需要用戶「點擊」廣告。有一種「展示類廣告」即便不點擊也能傳達廣告信息,這類廣告主要用於品牌宣傳,但是在朋友圈廣告的場景下,「卡片」大小的幅面所能宣傳的信息極少,所以即便是展示類廣告,廣告主也希望你能點擊廣告查看詳情,以便讓你更具體地了解該品牌。

  如何吸引點擊?供廣告主設計的主體部分主要包含了:廣告文案、廣告素材(視頻/圖片)、頭像昵稱、行動按鈕等。

    (1)廣告文案

  文案包含了標題、副標題等。文案可以高效直接地表達廣告的具體內容。圖片/視頻的信息豐富且抓人眼球,但文字信息更簡潔且直接,能夠更直接地吸引用戶點擊。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有無標題的對比

  案例中的「馬爹的呈現+廚師敢為的故事」以及下圖案例中的「熱氣球,即刻起飛+讓我們相約浪漫的土耳其」都是在對廣告圖片/視頻中的信息進行概括化的表達,如果少了標題,用戶就只能結合廣告圖片/視頻憑自己的理解來猜測廣告想要表達的內容了,而且這要求用戶停留在廣告上幾秒鐘去思考,很多用戶沒有這個耐心,就會造成很多展示機會的浪費。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有無標題的對比

  通過上圖有無標題的對比,可以發現從左到右的信息表達是越來越明確、越具體的,對於用戶來說,圖片/視頻和文字組成了統一的內容表達,廣告的吸引力也就變得更強了。

  「副標題」不是所有朋友圈廣告形式都有的「標配」,「行動式卡片廣告」強調對用戶進行「行動引導」所以增加了「副標題」,通過對行動的具象化表達提升廣告吸引力。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2)廣告素材

  這裡的素材指的是主視覺素材,即朋友圈廣告中佔據幅面最大的一部分內容,一般分為單圖類、多圖類、視頻類。

    1)單圖

  單圖即一張大圖配上對應的廣告文案,優勢在於能夠展示更多細節,視覺衝擊力更強,可以營造相對沉浸式的感官體驗。由於單圖的尺寸較大,還適合直接放一些文案,這就類似於海報。所以當廣告主需要通過一張圖的視覺衝擊/創意衝擊來打動用戶時,一般會選擇單圖。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廣告:單圖

    2)多圖

  多圖所支持的的4/6/9張圖片配上文案。對比單圖,多圖優勢在於能夠展示多個「單元信息」,例如:當需展示多產品圖、產品圖+效果圖、多場景圖等優選多圖。除此之外,多圖還為廣告提供了更多的創意玩法,即我們常見的「九宮格」「六宮格」:利用小圖之間的聯繫/對比營造出趣味性,一樣很吸引眼球。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廣告:多圖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3)視頻

  視頻相比圖片,優勢明顯:能夠傳達更多信息,而且動態的形式天然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當選擇視頻作為一個廣告載體時,一般會「講故事」,通過故事情節展現品牌的價值觀,或者產品的使用場景和體驗。

  朋友圈廣告:視頻

  視頻廣告的玩法一般是「節選片段展示」:用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設置懸念,吸引點擊。但是這也反映了視頻相對圖片的一個缺點:展示全部內容需要更久的時間,你必須確保視頻內容足夠吸引人,否則視頻的信息傳達效率堪憂。

  一則精良的視頻廣告的製作成本是遠大於圖片廣告的,所以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視頻廣告都是相對大型的廣告主,或者正在追求快速擴張有充足廣告預算的廣告主。

  無論是圖片還是素材,最終都是為了「轉化」而服務的,轉化可以是下載APP、關注公眾號、留下銷售線索等,只有發生「轉化」了廣告對於廣告主來說才是有意義的。轉化的前提是點擊,點擊廣告素材可查看完整廣告內容,也就「落地頁」,落地頁有H5活動頁面、小程序、公眾號等。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案例廣告:落地頁路徑

  (3)頭像昵稱

  頭像、昵稱按照朋友圈的功能設定,應該是「發朋友圈的人」,所以在廣告中理論上應該是「發廣告的廣告主」。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頭像和昵稱:廣告主信息

  但有時不這樣,當品牌希望藉助明星代言(如案例中的「謝霆鋒」)去擴大影響力或者讓出產品用擬人化的口吻去介紹自己時,頭像和昵稱就不再是「廣告主」自身了。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頭像和昵稱:代言人

  用代言人信息作為廣告朋友圈的頭像和昵稱,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廣告偽裝成「明星在發的朋友圈」,這屬於信息流廣告的慣用手法:「形式原生」,自己的偶像發朋友圈了,沒有理由不點開看一看吧?

  點擊明星代言人信息,會跳轉明星詳情頁、廣告主詳情頁,如果繼續點擊,則進入廣告主的公眾號。明星→公眾號的瀏覽路徑為廣告主的公眾號增加了曝光,可能會為品牌帶來一些新粉絲,這些粉絲也可能進一步轉化為「私域流量」。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廣告→明星→公眾號頁面路徑

   (4)行動按鈕

  行動按鈕,顧名思義,是做成按鈕形狀的文字信息,是為了吸引並喚起用戶「點擊」的衝動。

  如案例中的「了解更多」,對應的其他形式還有「領取優惠」、「選擇按鈕」、等類型的文案。如何吸引點擊?對應的文字信息一般會呈現對應的利益點。

  領取優惠:點我可以享受優惠待遇,不容錯過;

  了解更多:故事這麼有趣,確定不來看看?

  選擇按鈕:到底選A的人多還是選B的人多呢?選對了會怎樣?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廣告:行動按鈕

    2. 廣告互動部分

  廣告互動部分本質上也是為「廣告主體部分」服務的,即吸引點擊,但是實現的方式的大有不同。

   (1)所有人可見的「首條評論」

  該評論是廣告主以自己的口吻,發出的和廣告內容相關的「評論」。按照朋友圈的功能設定,只有自己好友發表的評論才會被我們看到,但是朋友圈廣告直接賦予了廣告主們成為我們的「好友」的權利:他們可以直接評論自己的廣告,也可以針對別人的評論進行回復,其中廣告主對自己廣告發表的第一條評論的功能叫做「首條評論」。

  「首條評論「看似為「評論」,但實際上是廣告主在發表廣告的時候就已經設置好,跟廣告同步出現的,所以它其實也是廣告的一部分。「首條評論」是對所有(收到廣告的)人可見,這就為廣告主提供了一個展示更多信息的區域——評論區。評論區的優勢就是互動性,能減少距離感,顯得更加親切。「首條評論」雖然只是一條文字內容,但是它為創意的多樣玩法又提供了一種可能。

  朋友圈廣告:「首條評論」

  例如上圖案例是以明星口吻模擬「發朋友圈」的行為,讓廣告不那麼像廣告,以明星口吻的「首條評論」在案例中的作用是:鼓動性,鼓動你「幫劉雯拍照」→「沿軌跡滑動給劉雯拍照」,動作與廣告內容產生了聯動,促使用戶與廣告素材「動作互動」的發生。

   (2)「動作互動」

  此互動的對象為「廣告素材」,由於廣告主希望可以讓廣告更加有趣,所以朋友圈支持一些加入了「動作互動」的廣告素材,用戶可以通過特定動作才能觸發對應廣告場景中故事的延續,一般配合視頻/動圖類素材出現。「動作互動」本質上就是「點擊」行為,不過通過多樣化的動作將「點擊」行為趣味化、遊戲化,以此來提高點擊率。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廣告:「動作互動」

    (3)好友可見的評論

  朋友圈評論的設定是「共同好友」才會看到,所以與所有人可見的「首條評論」不同,好友之間的互動內容依舊維持了一定的「私密性」,這一設定符合朋友圈熟人社交的設定,而且熟人之間的行為會影響彼此,以擴大廣告的影響。所以現在你的好友都對某一廣告中的內容感興趣,並發表了評論,那麼在該朋友圈廣告下評論/互動則變得十分有趣,也可能引發更多人評論。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廣告:「好友可見評論」

  朋友圈還有一個功能設定,即「x位朋友可能看到」的信息標註,具體數量是根據廣告主設定的篩選條件結合你的朋友估算而來。如上圖「7位朋友可能看到」,看似只是普通的標註,但鑒於你知道它是廣告,所以該信息的含義遠不止如此:

  7位朋友可能看到,他們可能都看了,你確定不看看?

  7位朋友可能看到,你發的評論他們也能看到;

  7位朋友可能看到,你不想知道誰和你一樣可以看到?來用評論把他們「炸」出來吧!(當然基於你對於該廣告內容是否很感興趣)

  7位朋友可能看到,如果是70位呢?是不是更會吸引你點擊?

    (4)功能分析

  我認為「廣告互動」的作用在於「製造了一個有廣告主參與的好友表達場」。

   1)「廣告主參與」

  朋友圈廣告下,廣告主可以自己發表評論,而評論的內容是對所有人可見的,即該評論是伴隨著「廣告主體」一同出現的,這時候「評論內容」實際上也是廣告內容的延伸。「評論」與廣告主體部分不同的在更顯親切,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評論互動」很「接地氣」,甚至有些廣告主還會對評論進行回復,可以顯著減少用戶和廣告之間的「距離感」,也就增加了廣告可信度。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廣告:廣告主互動

    2)「好友」

  朋友圈的設定:評論內容「僅共同好友可見」,除了以上廣告主自己的評論以外,你所見到的都是自己好友的評論。好友組成的是熟人的圈子,而熟人相對於陌生人來說對彼此的影響力明顯是更大的,之所以你們成為了好友,正是因為彼此之間有某些「共同點」或「共同興趣」,更容易產生共鳴的。

  你可能對廣告內容不感興趣,但是對朋友感興趣,朋友在廣告下評論了表達了他對廣告的興趣,於是你也可能感興趣。

  其次很多人都有「從眾心理」,你可能對廣告內容不太感興趣,但是如果廣告下有好友評論了,你就可能多看廣告一眼。

    3)「表達」

  「評論功能」本身就是朋友圈(乃至社交媒體)的核心功能之一,用戶有評論的習慣。「評論」是指針對某一對象表達觀點的動作,很多人有表達的慾望,而且一個觀點可能會引起另一個觀點,因為評論行為本身就是在創造內容。

  在社交媒體中,內容是一直在被快速生產和消費的,而圍繞「內容」產生的內容/消費的內容越多,則表示該「內容」越有熱度。當廣告作為內容被熱議時,表明廣告得到了關注,這當然是廣告主所願意看到的,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點擊/轉化概率。

   4)「場」

  傳播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場域」:指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並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而朋友圈廣告下的「評論區」是為「場域」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

  朋友圈因評論而大「火」的廣告

  說的直白點,例如上圖案例,當你看到大家都在評論該朋友圈廣告時,其評論的內容可能已經超出廣告原本內容的範疇了,而你可能原本對該廣告一點都不感興趣,但是你仍然會仔細看下該廣告,看看大家評論都在聊什麼,甚至自己也成了「吃瓜群眾」參與其中。正是該廣告下評論所形成的「場」將你吸引,而不是廣告本身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4344.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07 18:27
下一篇 2025-01-07 18: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