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巨頭互聯網企業的成長過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往往面臨很多批評和爭議。新生的淘寶在發展之初,被假貨的陰霾所籠罩;美團從千團大戰中殺出,如今卻被認為是「吸血平台」;滴滴看似發展勢頭不錯,但順風車業務始終讓其疲於奔命,甚至成為被批評的重要原因……巨頭的成長,著實不易。
如果說這些互聯網巨頭往往是因為業務而處於輿論漩渦中,那麼近段時間的拼多多則「得罪」了重要的兩個群體——員工與用戶。因員工猝死、解約發帖員工、遠程刪除用戶照片、退出春晚紅包互動項目等,拼多多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接連遭遇暴擊。流年不利的拼多多,到底是怎麼了?

猝死、解約、刪照片……流年不利的拼多多
2021年,拼多多開局不利。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拼多多接連遭遇暴擊,出乎人們的預料之外。畢竟此前拼多多一直處在飛馳的賽道上,市值、股價不斷創新高。但近期發生的一連串事件,給拼多多澆了幾盆冷水。
簡單回顧一下,先是拼多多23歲年輕女員工加班猝死一事成為熱議焦點。人們在對這個年輕生命惋惜的時候,又對拼多多不置可否的態度深惡痛絕,並迅速引發全民對拼多多的批評。
此事尚未結束,又一個悲劇出現——一位入職半年多的拼多多員工在自家家中自殺。隨後拼多多的另一位員工因為在網上發信息聲稱看到「救護車照片」,而被拼多多解約。最近的一件事,則是網友稱因為截圖要揭發拼多多的套路,被後者遠程刪除相冊圖片。
接二連三出現的負面事件,讓拼多多徹底被暴擊。每一次,拼多多似乎都在做出錯誤的選擇、回應,這也讓輿論的怒火疊加起來,最終形成一個噴涌而出的火山。這座火山噴發的「岩漿」讓拼多多很受傷,如今市值蒸發了數百億元。
拚命追求利益,讓拼多多被沖昏頭腦
拼多多看似遭遇「水逆」、流年不利,其實歸根結底還在於自身過於追求利益。如,員工猝死看似是偶然性事件,其實卻有一定的必然。據了解,拼多多上市後,曾有員工在內部會議上向黃崢發問稱,「上市了會有雙休嗎?」黃崢的回答是——「沒有」。2019年,黃崢還在拼多多成立4周年大會上宣布,近一年不會大小休。
而為了搶佔社區團購這一風口,拼多多更是「拼了」。拼多多的員工每個月得至少工作300個小時,其中買菜部門員工則被要求每月至少380個小時。工時不夠會被約談,被問是不是工作需求不飽和。
此外,拼多多內部的工作氛圍非常壓抑。據悉,拼多多的員工就連上廁所都沒有「自由」。甚至有拼多多內部員工吐槽稱,「在拼多多,上廁所比上王者還難」。而且所有超過3天的法定節假日,員工必須提前返工,否則要請假。以2020年國慶-中秋8天假為例,拼多多員工只放了5天。同時,拼多多的各種規章制度隨意變動,調薪、年終獎在無任何說明的情況下被延後一個月。
被利益、資本沖昏頭腦的拼多多,自身已經愈發「無情」。負面事件頻發,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埋頭狂奔不可取,互聯網巨頭應肩負責任
當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近段時間以來,眾多互聯網巨頭都在被口誅筆伐,甚至被監管盯上。如,當國外互聯網企業挑戰科技前沿時,國內互聯網巨頭卻紛紛殺入社區團購領域,憑藉自身實力搶菜販子、菜市場的生意。這也讓針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舉措,在加速落地。其實這也給互聯網巨頭敲響了警鐘,必須要讓競爭的理念回歸本源。
至於像拼多多這樣發生諸多負面事件,在眾多互聯網巨頭身上其實也不少見,甚至成為「集體性事件」。典型的案例,就是「996是一種福報」。為了埋頭狂奔,互聯網巨頭捨棄了太多應負的責任。
如果想在以後盡量避免再出現類似事件,並讓自身處於良性的發展道路上,互聯網巨頭要肩負起應盡的責任,努力維護員工、用戶的利益。只有平衡多方的權益,互聯網巨頭才能真正被人所尊敬——而不是在罵聲中把錢賺了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4129.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