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如何對二維數組求和
Python對二維數組求和的方法:首先定義好一個二維數組;然後使用map函數對數組裡每一個元素進行sum操作即可對二維數組求和。
關於二維數組求和的幾種方法:
a = [[1,2],[3,4],[5,6]]
方法一 sum(map(sum,a))
map(func,a) 函數是對a中的每一個元素進行sum操作
解釋一下map函數, map(fund, a) equals [func(i) for i in a] and return a list
方法二 sum(sum(i) for i in a)
方法三 sum(sum(a[i]) for i in range(len(a)))
方法四 reduce(lambda x,y:x+y , reduce(lambda x,y:x+y, a))
解釋一下reduce(fun,a),reduce返回的是一個結果值而不是一個list,第一步的時候是([1,2]+[3,4]) + [5,6]
得到一個[1,2,3,4,5,6], 然後進行的運算是(((((1+2)+3)+4)+5)+6) = 21
一般來說最常用的還是1和3這兩種方法,不知道map or reduce, 一般都會採用3, 而知道的應該會採用1,比較簡潔。
推薦課程:Python核心基礎(尚矽谷)
python hashcode方法嗎
一、在Object類中的定義為: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是一個本地方法,返回的對象的地址值。 但是,同樣的思路,在String等封裝類中對此方法進行了重寫。方法調用得到一個計算公式得到的 int值。 二、在重寫任何類得hashcode方法時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1、在Java應用的同一次執行過程中,同一對象被多次調用,則他們的hashcode值必然相同。而對於同一個應用的兩次不同的調用,它們的Hashcode值可以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2、對於兩個對象來說,如果他們的equals方法比較返回true,那麼這兩個對象的hashcode必然相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String類中,如果兩個對象的equals方法相同,則他們的hashcode值一定相同。 3、對於兩個對象來說,如果使用equals方法返回為false,則他們的hashcode的值有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如果不同會提高性能,因為在集合中類判斷兩個對象是否相等,如果其hashcode不等就直接不用判斷equals方法了) 4、對於Object對象來說,不同的Object對象的hashcode是不同的,它們返回的是對象的地址,equals返回的也是對象的地址。所以在自己定義的類中如果要添加到集合對象中,最好是要重寫hashcode和equals方法,不然會自動繼承自Object類中的兩個方法根據對象地址來判斷。在重寫自己定義的類時,通常是在類中的根據某個值如name.hashcode();來進行判斷。 三、以HashSet 為例: 當我們使用HashSet時,hashCode()方法就會被得到調用,判斷已經存儲在集合中的對象的hashCode值是否與所增加。 對象的hashCode值一致,如果「不一致」則直接加進去(不用比較equals()提高效率),如果一致,則進行equals方法的比較,如果返回true,表明集合裡面已經有這個對象,不能添加進去了。如果是false表是集合裡面沒有這個對象,則可以加進去。所以在重寫hashcode()或者equals() 方法的任何一個方法時,必須重寫另外一個。 示例代碼: /** * People 手工重寫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 根據name來判斷 兩個對象是否相等。 */ class Peop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Peopl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如果是自己 if(this==obj){ return true ; } //如果是空 if(obj==null ){ return false; } //比較兩個People的名字是否相同 if(obj!=null obj instanceof People){ if(((People)obj).name.equals(this.name))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 String的hashcode本來就是用來比較兩個字元是否相等 return name.hashCode(); } }
怎麼比較兩個枚舉類型是否相等
如果是引用數據類型,那麼就是判斷兩個對象在內存中的地址是否相等;如果是基本數據類型,那就是判斷兩個值是否相等 equals:判斷兩個對面的值字元串是否相等 對面枚舉來說,使用equals和==是一樣的。
寫一個main方法來測試比較: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anguage enumObj = Language.JAVA;
if (enumObj == Language.JAVA) {
System.out.println(“Welcome Java”);
} else if (enumObj == Language.NET) {
System.out.println(“Welcome .Net”);
} else if (enumObj == Language.NODE) {
System.out.println(“Welcome Node JS”);
} else if (enumObj == Language.PYTHON) {
System.out.println(“Welcome Python”);
} else if (enumObj == Language.RUBY) {
System.out.println(“Welcome Ruby”);
} else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
結果輸出:
Welcome Java
擴展資料:
枚舉類型放在窗體模塊、標準模塊或共用模塊中的聲明部分,通過enum語句來定義。
格式:[public|private] enum name
membername[=constantexpression]
membername[=constantexpression]
(maomi)
…..
End enum
public:表示該枚舉類型在整個工程中都是可見的(預設的)
private:表示枚舉類型只在所聲明的模塊中是可見的。Name: 枚舉類型的名稱。必須是一個合法的VB標識符,在定義該枚舉類型的變數或參數時用該名稱來指定類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枚舉類型
python判斷兩個代數式本質上是否一樣?
代數式不一定是可計算的,表達式是可計算的,兩者含義不同。
不能直接求值的原因:
1:代數式中的代數量是未知的;
2:代數式中的運算符不一定有對應的python運算;
3:即使能求值並且結果相等,也不代表本質相同,(例5+1、2*3、36**0.5)
因此,需要更複雜的方法來實現該功能。
python對象都可以通過重構__eq__方法來重新定義兩個對象之間的比較規則。
定義【代數式(AlgebraicExpression)】類,重新實現它的__eq__方法:比較self和待比較代數式的等價規範形式(standardization)是否一致。
class AlgebraicExpression(object):
….def __eq__(self, other):
……..assert isinstance(other, AlgebraicExpression)
……..return str(self.standardization)==str(other.standardization)
等價規範形式:
將運算符按最高優先順序拆分為多個子運算式與運算符,子運算式做同樣的處理,直至子運算式不包含運算符;
運算率和等價規則決定代數式有等價形式:
1:按運算率將可解耦的括弧全部解耦;
2:並在同優先順序中對算符排序;
3:按等價規則對多目運算中運算元排序;
4:然後按順序重新組裝。
原創文章,作者:XMVQF,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