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你買電腦還是裝機,都繞不過硬碟這個東西。那我們硬碟究竟買5400轉的還是買7200轉的呢?它們之間究竟有多大區別?

想要弄懂這個問題,我們得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轉速。
硬碟的轉速其實是由硬碟中的電機驅動主軸提供,簡單點說就是一個馬達。通過它帶動碟片轉轉,再結合磁頭臂擺動(尋道)來讀寫數據。這個馬達轉動的速度就是轉速,理論上轉速越大,讀寫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請注意,是理論上。

轉一圈要多長時間。
那麼7200轉和5400轉的硬碟轉一周要多長時間呢?
7200轉硬碟,每轉一周的時間是:
60×1000÷7200=8.33毫秒
5400轉硬碟,每轉一周的時間是:
60×1000÷5400=11.11毫秒
單純從轉一周所花費的時間來看,7200轉要比5400轉快。
那麼高轉速的優勢是什麼呢?
其實轉速越快,最能體現性能差距的部分並不是持續讀寫能力,而是隨機讀寫。而且這個差距相當明顯,比如說7200轉的硬碟要比5400轉的硬碟在隨機讀寫能力上要有20%的優勢,但是持續讀寫能力,最多能有10%的差距就不錯了,因為當磁頭臂的尋道能力二者幾乎沒什麼區別,光碟片轉得快也沒有用。

但低轉速也有優點
還是以7200轉和5400轉硬碟來講,硬碟工作時運行的速度越快,耗功方面則會越大,散熱也會比較低轉速的要高出不少,噪音也會更大。這種物理特效是無法改變的。同配置筆記本,7200轉的硬碟的溫度要比5400轉的要高,同時滋滋聲也是無法避免的。這也是很多7×24小時的機械硬碟都是用低轉速設計來製造的根本原因(發熱低、功耗低,穩定性高)。

那應該怎樣選擇?
其實除了轉速,機械硬碟更應該考慮的是緩存、碟片數量這兩個指標。尤其是單碟容量越大(碟片密度大),緩存應該與之匹配,目前不少單碟容量超過1TB的機械硬碟都匹配了128MB的緩存,甚至不少密度更高的筆記本硬碟(2.5英寸的單碟1TB)配備了256MB的緩存。
第二個就是碟片數量。碟片數量越多潛在故障率就會高一些,熱量也會大一些(一張碟片要配兩個磁頭),小編建議一般硬碟3個碟片以內的產品會更好一點,這是一個平衡點,再多熱量會大幅度增加,潛在故障率也會增加很多。
最後,你如果只打算用機械硬碟當主力,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升級SSD做系統盤的打算,7200rpm的機械硬碟甚至是混合硬碟都是不錯的選擇,實在不行的話,老老實實買5400轉的硬碟再合適不過了。當然,有錢的大佬直接上SSD吧,當我沒說!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1914.html